APP下载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广西东部某高校为例

2022-10-13张绿次蒋玉勤曾丽萍

教育观察 2022年26期
关键词:信度心理品质维度

张绿次,蒋玉勤,曾丽萍

(贺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西贺州,542899)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节点,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和压力分类疏解等专项行动。”[1]这反映出国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视。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在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培养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正向、积极的特征[2],如勇敢、自信、坚强以及民主等。积极心理学的奠基者Seligman认为,美德与力量是个人积极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作为克服心理疾病的强大利器,是个人的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自我防卫力量,能够刺激个人的潜力,提高心理韧性,与负面情绪斗争,使个人达到人生的最高价值。[3]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对积极的发展结果产生正向的关系,能够对学业成就、主观幸福感等进行正向预测;二是能够对消极的发展结果产生负向关系,能够对抑郁、危险问题、行为问题等进行负向预测。[4]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是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5],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以桂东地区某地方全日制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共486份问卷,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13人,女生373人;大一189人,大二113人,大三117人,大四67人;有留守经历的210人,无留守经历的276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该量表是2009年时由孟万金、官群提出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共62道题,分为认知维度(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力),人际维度(真诚、勇敢坚持、热情),情感维度(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认知),公正维度(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审慎、自制),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6个维度,涵盖20个积极品质,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6]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78,认知维度的信度为0.912,人际维度的信度为0.892,情感维度的信度为0.891,公正维度的信度为0.873,节制维度的信度为0.860,超越维度的信度为0.909。吴明隆表示,信度是在0.8以上则表示信度较好。[7]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

2.一般心理健康量表

本研究采用12题版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测量被试近一个月内的包括情绪、睡眠质量、压力水平、应对能力和自我评价等在内的总体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Likert 4点评分法,12题均无反向计分。总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近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898。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可能会因为同样的数据来源、被试状态、测试环境等原因造成研究上的系统误差,因此,研究者采用周浩等人提供的共同方法偏差统计检验方法[8],按照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操作程序排除系统误差。结果显示,在未旋转的前提下,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9.553%,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比较

描述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值为2.53,均分介于2—3分之间,说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状况一般。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性别层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在是否有留守经历层面,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年级层面,各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

表1 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如表2所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进入心理健康回归模型的预测变量有6个,分别为超越维度、节制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认知维度,能解释心理健康水平累积变异量的41.3%,具体如表3所示。其中,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

表3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回归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一)现状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有无留守经历层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与曹杏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曾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9-11]以往不少研究强调留守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有留守经历的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较差。然而,本研究显示出不同的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常表现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接受现实、成就动机、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能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效应,使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发展较好。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有留守经历给个体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影响,留守经历在一定程度可以看成是抗挫折经历,能磨炼个体的意志品质。李云等人也认为,留守经历等这种特殊经历能让大学生变得更加坚强,对父母和其他各种社会支持都表现出积极期盼、积极配合的态度。[11-12]另有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的行为能对个体的价值观产生引领作用,让他们懂得勤奋和上进,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13]

意志品质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重培育的良好品质。对此,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针对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教育者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挫折、压力的双重作用,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压力,锻炼个人的意志,从而达到促进心理韧性提升的目的。其次,教育者应通过鼓励的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意志品格,如通过目标激励、期望奖励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刺激大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达到改善和维护大学生个人的意志品格水平的目的。最后,教育者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从制订目标和计划到实施行动等,让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孵化和成长。

(二)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越高,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与李自维得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积极心理品质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该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14]对大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学校、家庭、大学生个人三者之间的联通互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校需要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覆盖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其次,家庭与社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最后,大学生自身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使自身积极心理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三)回归性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正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解释心理健康水平累积变异量的41.3%,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正向影响显著。这与何红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预测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15]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较高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具有较好的归因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归因风格的不同,个体对人、物的认知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对世界稳定的认知倾向。因而,归因风格成为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态度特征。积极心理品质对个体选择何种归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通过良性的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的归因类型相比,消极归因的人更易产生负面的心理问题,如更高水平的忧郁。[16]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的人会频繁地体验到快乐、满意、愉悦等积极情感,从而更易于产生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第二,具有良好积极心理品质的人能够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自己获得归属和认同,获得别人的支持。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更易接受和认同他人,会以积极的认知与情感来推动积极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认知与情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心理健康者也会呈现出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三,在面对生活负性事件时,具有较好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会运用更为合理的、理性的处理方法,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心理适应状况。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在负性事件和消极心理反应中发挥缓冲作用,削弱负性事件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17]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情况下,高积极心理品质者不会过多纠结于自身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解决上,主动调动社会支持和自己的心理资源、精力,借助各种积极的方法来帮助自身纾解情绪、克服压力、走出困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突出感恩、希望和坚韧意志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勇敢坚持、感受爱、宽容、谦虚、审慎、自制等积极心理品质。首先,学校层面将感恩教育、希望教育和坚强意志教育等融入“五位一体”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形成以“体验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18]其次,家庭层面也重视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坚韧性培养的作用,为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提供支持。最后,个人层面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较好的人际关系中建立自信、乐观和开朗等积极心理品质,运用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调节自己的情绪。融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升个人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大学生还应注重自身幽默风趣性的培养,学会承受压力,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正确疏解和释放压力。

五、结论

第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整体状况一般,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向相关。第三,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的正向影响显著。

猜你喜欢

信度心理品质维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