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0-13韩娜娜金芳巩俊英李红云高盼盼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脑瘫研究组常规

韩娜娜,金芳,巩俊英,李红云,高盼盼(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3)

脑瘫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主要集中在患儿出生前或者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可导致患儿出现大脑发育受损、脑损伤等症状,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运动性障碍综合征。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运动障碍,且会导致其在认知能力、语言功能以及感觉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目前,临床医学中缺乏针对脑瘫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而综合康复护理是应对脑瘫患儿最为常见且相对有效的治疗方式。虽说治疗恢复过程相对漫长,但只要坚持下去便有机会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且让其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本文中笔者选取了50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研究开始于2021年2月,结束于2022年2月。具体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名脑瘫患儿设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儿的常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将其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人。具体来说,常规组内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共有14男、11女。组内患儿的年龄在1-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18±0.66)岁。研究组内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新增加了以综合康复护理为主导的护理措施,共有15男、10女。组内患儿的年龄在1-3岁之间,均值为(2.25.±0.25)岁。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与分型》中有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患儿的生命体征均保持在平稳状态[1]。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还在研究中排除了患有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症、耳聋或失明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在此基础上,患儿家属均已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并且做出了书面承诺。经数据计算可知P>0.05,因此两组患儿的常规资料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所以本次研究工作值得继续推进。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本文中笔者对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常规进行病情监测、遵医嘱用药以及膳食护理等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2]。

(1)语言康复。通过与患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采用重复话语、聊天对话等方式来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病情,由专业的康复指导师为其制定科学的语言刺激计划,鼓励患儿大胆开口、敢于表达,不断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3]。在此基础上,要给予患儿鼓励及信心并且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赢得他们的信任,最终为后续各个环节的康复护理打好基础。在此期间,还应当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相关环节的护理措施要征得他们的理解与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

(2)康复锻炼。①被动训练,待患儿病情稳定之后,医护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被动牵拉手法进行相应的训练,活动患儿手臂的各个环节,可通过调高、拉直患儿手臂等操作来强化其手臂活动能力,维持在3次/d;②双手支撑训练,医护人员可以找一个软垫放置在患儿胸前来帮助其支撑体重,并使肩轴连线与地面保持垂直,屈曲肘关节呈90°,指导患儿展开手掌,稳定的支撑双肘,维持在5次/d;③翻身训练,康复人员要让患儿保持仰卧位,之后再引导其翻身并抬起上身,两侧身体交替进行,维持在3组/d;④爬行训练,康复人员负责协助患儿用两侧手掌和膝盖支撑肢体,并引导其向上施加压力,在确保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爬行训练,维持在3次/d,每次在15min左右即可[4]。这一环节的康复训练需要医护人员以及患儿家长付出足够的信心与耐心,因此前期医护人员要注意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预设,帮助其摆正心态。

(3)中医护理。面对脑瘫患儿,康复师可采用耳穴压豆以及肢体按摩等方式来按压患儿的神经、内分泌等穴位,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的按摩教学。

(4)睡眠护理。①环境管理,要为脑瘫患儿营造相对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可在床头柜摆放患儿喜欢的书籍、摆件,在房间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图画或壁纸,以消除患儿的抵触、畏惧心理[5]。此外,房间内还要保证光照充足,温度要维持在22℃-25℃之间,湿度则要维持在55%-60%之间,医护人员需每天三次对患儿进行体温检测,如若患儿存在发热情况,以物理降温为主;②音乐疗法,患儿睡前可为其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以稳定患儿情绪,保障其睡眠质量;③抚育护理,在患儿临睡觉前的半小时内,房间内要保持相对安静;患儿睡前不宜饮用过多的水,最好排空大小便。此外,患儿要尽可能与家属分开床铺、盖被,避免家属睡觉翻身时打扰患儿的正常睡眠[6]。

1.3 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儿的肢体功能评分进行了量化对比。使用“Fugl-Meyer”量表评测,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得分越高即证明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其次对两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了量化对比。具体使用多导睡眠记录仪完成了两组患儿的“睡眠潜伏期”和“夜间觉醒次数”的测量工作。最后在自行编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了量化对比。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满意”,得分在60-84分之间为“良好”,得分<60分为“差”。总护理满意人数等于满意人数与良好人数之和。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主要借助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环节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主要用()来表示研究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利用(%)来表示研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如果“P<0.05”,即可以认定为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FMA评分对比 开展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儿的FMA评分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完成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儿的FMA评分均有所升高,并且研究组内患儿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内的患儿,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情况对比 开展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情况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完成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内患儿的睡眠潜伏期要短于常规组内患儿,并且其夜间觉醒次数也要明显少于常规组内患儿[7]。已知P<0.05,因此数据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汇总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内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瘫又被称作脑性瘫痪,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较高,多出现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语言沟通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患儿甚至还存在睡眠障碍[8]。一旦患儿被诊断为脑瘫后,其自身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诸多不便,严重者甚至无法实现生活自理。不仅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也会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脑瘫患儿在经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后,能够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还能够有效增强患儿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心和适应性,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脑瘫患儿终究有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天,所以需要尽早开展相关环节的康复护理实践,帮助其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身之本。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康复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与家长护理满意度均要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常规组患儿,这是因为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促进患儿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脑功能的恢复,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从夜间觉醒次数来看,研究组患儿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睡眠质量更高,并且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学中将小儿脑瘫纳入“五软”“五迟”的范畴,致病原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患儿存在机体筋骨失养、气血不足等症状,因此治疗应以补气养血、通调经络为主。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肌肉痉挛的症状,提高其机体肌肉的弹性,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跃大脑皮质神经的作用。对于中医护理,要注意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综上所述,针对脑瘫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FMA评分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加快患儿机体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智力水平的恢复都有着显著效果。因此,值得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相关环节的护理措施要注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征得他们的支持与认可。

猜你喜欢

脑瘫研究组常规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破常规 获巧解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