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镜vs开放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安全性及远期生存分析
2022-10-13刘华彬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301600
刘华彬(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 30160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年龄40-80岁的人群,好发于男性[1]。新近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32,210例,死亡339,022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3.5%和3.8%[2]。直肠癌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或者排便前肛门具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等情况,而上述症状大多无特异性,因而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出现便血甚至肠梗阻等症状时大多已发展为晚期,预后较差[3]。目前,早期直肠癌根治方法包括TLRC[4]、OARC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往往针对不同的患者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手术复杂程度、安全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5-6]。本文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比较TLRC和OARC的临床效果,分析每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证实为直肠癌,包括结直肠镜、CT等;②患者体质量不同程度降低,具有腹痛和粪便性状、大便习惯改变等情况;③同意接受TLRC、OARC治疗。排除标准:①机体状态欠佳;②具有癌细胞转移的情况;③临床资料不完善。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3-75岁,平均(60.27±5.21)岁;肿瘤大小1-4cm,平均(3.50±1.23)cm。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9±5.17)岁;肿瘤大小1-5cm,平均(3.46±1.10)cm。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于患者下腹部切开,逐层游离,显露患者的病灶部位,直视下切除病变组织,逐渐游离直肠并仔细清理淋巴结,缝合切口[7]。观察组:患者取截石位,全麻,常规铺巾消毒,于脐下1cm位置弧形切口,用15mmHg压力建立气腹;仔细检查患者的肿瘤情况,主孔选在患者的腹部右下方麦氏点,随后做副孔,置入Trocar,全面观察患者的腹腔中组织情况,显露患者的肠系膜后将乙状结肠提起,用电切术将腹膜切开;游离患者的乙状结肠肠系膜,仔细清除动脉根部,注意止血,松解患者的结缔组织,游离到肛门近端后往两侧扩展,离断直肠并隔离乙状结肠,吻合残端肠管,缝合切口并引流[8-9]。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测量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无差异。对患者术后进行生存随访,观察两组死亡风险[1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AS8.1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检验、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术后2h、4h、8h、24h和48h)VAS疼痛评分见图1,上述时间点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23±4.88(%)和29.76±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分别为26.32±3.89(%)和21.45±3.33(%),观察组术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
图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散点图
2.5 远期生存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和6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R=0.62,95%CI:0.25-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两组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由于其部位比邻肛门,对手术技巧和术后患者排便功能要求较高[1,11]。因此,其手术不但要求将肿瘤尽量完整切除,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保留术后肛门功能,不影响患者排便。TLRC是近年临床提倡的微创术式,本文采用上述术式治疗的效果优于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24h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说明上述术式的应用价值高[12]。
TLRC手术治疗过程中,腹腔镜镜头能到达患者的肠管深处,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情况,且腹腔镜能使手术视野有效扩大,并增强了术野的清晰程度,医生能多个角度的观察患者腹腔内部,全方位了解患者病灶组织的实际情况,手术操作的准确度明显提高[13-14]。TLRC属于微创术式,手术操作对机体的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腹腔内的组织,避免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15];全腹腔镜的应用使手术更便捷,且手术操作过程中无需显露患者的内部脏器,且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17];超声刀的使用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轻,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降低,可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和6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R=0.62,95%CI:0.25-0.97),提示TLRC手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更有优势。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低,有利于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
综上所述,TLRC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优于OAR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更为安全,且腹腔镜组术后远期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可能与腹腔镜手术本身创伤较小,对免疫功能的抑制较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