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CU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心脏机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2022-10-13李雪洋邢永生郝宗娇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预见性重症实验组

李雪洋,邢永生,郝宗娇

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区,河南 新乡 453000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是针对重症冠心病患者专门设立的集监护、治疗及护理危重冠心病患者为一体的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是指人体心脏功能出现障碍、心脏排血量下降并引起动脉系统缺血,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而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的各种心脏疾病晚期阶段的严重表现,多发生于老年人,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1-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3]。由于重症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较快,且更加危重凶险,一旦错失救治时机,则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发生风险增加,因此需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辅以护理干预。但由于该病具有特殊性、急迫性及复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患沟通难度,导致护理纠纷,降低护理效果[4]。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有针对性、预见性干预的创新型护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CCU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心脏机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CCU收治的9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冠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心力衰竭。(2)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3)患者年龄≥60岁。(4)患者心功能分级在I~IV级范围内,且无合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5)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神志不清晰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无法按要求配合研究。(3)患有恶性消耗性病变。(4)预期生存时间不足半年。(5)合并恶性肿瘤或肺结核、营养不良。(6)入院前3个月内有过手术史或创伤史。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1)休息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睡眠并记录其休息情况以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轻对心脏的压力。(2)饮食护理。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可以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肠胃出现问题,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4 g。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应叮嘱其戒烟戒酒,并让家属监督。(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语气应尽量温柔,沟通过程尽可能多使用疑问性语言,以便患者可主动说出心中的顾虑及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患者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嘱患者应放松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及良好心态。此外,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在情感方面进行指导,家属应尽可能多地陪伴患者,提供情感和精神支撑,以增加患者康复信心。(4)环境护理。病房温度维持在18~24℃,并定期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患者家庭习惯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摆放。(5)并发症护理。对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活动下肢以免发生静脉血栓,并嘱咐家属每天为患者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参考心力衰竭功能分级标准[6]:Ⅰ级(日常体力劳动不会导致过度疲劳、心绞痛等情况)、Ⅱ级(日常体力劳动会导致异常疲劳、心脏功能失常等情况)、Ⅲ级(轻微体力劳动后出现异常疲劳、心脏功能失常等情况)、Ⅳ级(体力劳动受限,放松状态也出现心脏功能失常等情况),以上述分级为转归指标;其中,患者心功能恢复为Ⅰ级和Ⅱ级表示转归良好,患者心功能无改善或症状较之前严重表示为无效,总转归率=(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心脏机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尿钠肽(BNP)、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使用飞利浦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分别于护理干预后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双向测流免疫反应法(试剂盒由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测定患者BNP和NT-proBNP水平;6MWT试验,选择地面平整、无障碍物且少有人走动、长约30 m的场地,在地面做好标记。嘱患者着舒适衣服和鞋子,开始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记录6 min后患者行走总路程。(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4)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7]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躯体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5个维度,每个维度2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转归情况

实验组总转归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转归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机能指标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BNP、NT-proBNP及6MW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及6MWT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BNP、NT-proBN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机能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机能指标情况(±s)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参考组(n=48)实验组(n=48)t值P值LVEF(%)干预前4.21±2.21 4.18±2.04 0.069 0.945干预后6.12±3.62a 8.68±3.98a 3.297 0.001 BNP(pg/mL)干预前561.24±95.43 562.38±95.39 0.059 0.953干预后315.65±84.96a 275.79±81.21a 2.350 0.021 NT-proBNP(pg/mL)干预前395.26±45.13 396.71±45.09 0.157 0.875干预后121.95±22.03a 105.48±21.98a 3.367<0.001 6MWT(m)干预前83.85±13.24 82.98±13.56 0.318 0.751干预后176.52±21.74a 236.45±23.12a 13.083<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参考组(n=48)实验组(n=48)t值P值干预前36.45±4.26 35.87±4.13 0.677 0.500干预后76.52±5.13 82.31±5.74 5.211<0.00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患者死亡[8]。相关数据统计显示[9],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约为1.30%,患者5年内死亡率较高,可达50.0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为患者转归提供良好条件,但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对C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把握救治时机并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事件,保证临床效果。有研究[10]指出,护理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临床中一般实施常规护理,仅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因而护理人员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或其他不良事件可能没有办法及时处理,而降低护理质量,因此预见性护理应运而生。

预见性护理也叫超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或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一些并发症提前进行预测,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患者痛苦[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总转归率高于参考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较参考组高,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分析其原因为:首先,预见性护理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护理人员将被动的护理工作变为主动,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及病历资料的了解,进行针对性预见护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其次,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独自思考与仔细钻研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BNP又称为脑钠肽,是在心脏出现问题时进行自我代偿的一种物质,起到舒张血管、利尿、排钠等作用,保护机体减轻心衰症状。血浆NT-proBNP是心脏受到压力负荷下释放的,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可用来反映心肌功能和损害程度的多肽类心脏激素,机体内血浆NT-proBNP含量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心衰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报道[13]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密切相关,具有利尿、扩张血管及利钠等作用,是临床上理想的心衰标志物。LVEF与心肌收缩能力有关,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正常情况下其值应为50%~70%。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LVEF越高。LVEF能有效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作为诊断心衰的重要指标[14]。6MWT是用于判断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功能状态的一种运动性试验。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LEVF及6MWT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BNP、NT-proBN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考组,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更好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心脏机能,促进患者恢复运动耐力。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C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转归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心脏机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此外,预见性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方式,且由于患者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不能完全反映出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更多区别,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熟记于心。此后应继续加大样板数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预见性重症实验组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