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联合腹直肌分离锻炼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腹直肌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10-13冯利娜陈俊丽梁杰芬伍雪梅吴伟霞
冯利娜,陈俊丽,梁杰芬,伍雪梅,吴伟霞
1.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广东 肇庆 526040;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广州 510010
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是指女性在妊娠时腹壁延伸导致双侧腹直肌距离增大超过2 cm,产后6个月仍无法恢复的现象。有研究[1-2]表明,产后DRA是由于多次怀孕、体重增加等因素导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3],有100%的产妇在其孕35周时会出现DRA症状,产后6周后有50%~60%的产妇依然存在DRA症状。产后DRA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壁紧张度下降、腰背部疼痛、身材变形等,给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造成消极影响。当前针对产后DRA的干预多以患者自主锻炼为主,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训练方式不正确及依从性不佳等问题,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电刺激疗法(NMES)是一类新型的物理康复技术,通过电流刺激身体肌肉收缩,提高身体肌肉兴奋性,能促进腹直肌向腹白线聚拢,增强患者肌肉力量,已有多项研究[4-5]将NMES应用于治疗产后DR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治疗周期往往较长,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将NMES联合DRA锻炼应用于产后DRA患者中,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腹直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1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38例产后D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研究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48±3.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74~28.89 kg/cm2,平均BMI(23.88±3.26)kg/cm2。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7.31±3.29)岁,BMI 20.36~27.85 kg/cm2,平均BMI(24.62±3.71)kg/c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产后DRA诊断[6]。DRA距离≥2 cm,并伴有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或剖宫产,且为足月生产。均对本研究所用的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有既往腹部手术外伤史。有NMES治疗禁忌症或无法耐受治疗。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完成疗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采用神经肌肉NMES治疗仪(法国Electronic Concept Lignon Innovation公司)对患者的腹部肌群进行NMES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位躺于治疗台或病床上,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腹部,再将电极片(68.2 mm×55.0 mm)按顺序粘贴于患者两侧腹直肌及腹斜外肌上,调整相关参数,初期阶段的频率调整为30 Hz,脉宽200 us,调整电流时,以患者主观肌肉收缩感及不出现痛觉为原则,末期电流参数可调整到80 Hz、400 us。每次治疗20 min左右,间隔1 d治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NMES联合腹直肌分离锻炼,采用压力波按摩手法进行腹直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双手掌心松解腹部皮肤后,依次从髂嵴上缘到肋骨下缘、肋骨下缘到耻骨联合上方、髂嵴上缘与肋骨下缘中间到腹部中线分别激活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以及腹横肌。(2)将双手在腹部呈对交叉状,用力从两侧腰部开始,将腹部肌肉向腹部中线抓紧、提拉。双手拳起,腕关节相对,从背部中心将腰背部肌肉往腹部中间用力相对后晃动。(3)掌心正对腹部中心震动放松腹部肌肉及筋膜。上述动作均重复10次,整个康复训练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估。选择一条大概10 cm的游动标尺,在标尺一面标上10个刻度,两端从“0”分到“10”分。没有痛感为0分,疼痛剧烈且无法忍受为10分。在临床使用时,面对患者使用无刻度的,直接让患者在直尺上画出自己所感受到疼痛程度的对应位置,医生再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评分。通常情况下,优秀对应0~2分;良好对应3~5分,一般对应6~8分,差对应>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同样的评分方法,对患者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2)比较两组患者效果总有效率。优秀:治疗后DRA距离减少>2指以上,腰背部疼痛症状VAS评分≥4分。良好:治疗后DRA距离减少1~2指,腰背部疼痛症状VAS评分≥2分。一般:治疗后DRA距离减少<1指,腰背部疼痛症状VAS评分≤4分。未完成:治疗后DRA距离无变化,腰背部疼痛症状VAS评分≤2分。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DRA距离、脐上3 cm腰围、脐围、脐下3 cm腰围。通过触诊确定脐水平连线与两侧腹直肌内侧缘交点,测量并记录DRA距离。(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NMES联合压力波按摩手法锻炼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RA距离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DRA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RA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RA距离变化情况(±s) c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RA距离变化情况(±s) cm
a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69)对照组(n=69)DRA距离t值P值治疗前3.74±0.56 3.88±0.61 1.404 0.163治疗后1.29±0.39a 1.72±0.44a 6.070<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情况(±s) c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情况(±s) cm
a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69)对照组(n=69)脐围t值P值治疗前87.26±6.25 86.21±6.17 0.993 0.322治疗后81.03±5.72a 83.94±5.45a 3.060 0.003脐上围治疗前85.47±5.29 85.93±5.36 0.507 0.613治疗后81.72±5.21a 84.25±6.18a 2.600 0.010脐下围治疗前93.15±6.42 92.58±6.31 0.526 0.600治疗后84.59±5.47a 88.46±5.24a 4.244<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低于对照组的4.3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
3 讨论
产后DRA常发生于患者怀孕后期和分娩后,通常是由于产妇妊娠期间身体内分泌的改变,导致使腹部肌肉逐渐变软,腹部两侧肌肉的拉力也随着子宫体积及重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拉力超出了腹直的承受力后,就导致产妇DRA的产生。当产妇出现自身腹壁薄弱、多次生产、双胎或多胎等情况时,会增加产后DRA的发生率[7-8]。正常情况下,产妇在产后1年内随着子宫体积慢慢缩小,对腹直肌的拉力也会慢慢变小,腹直肌可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但部分产妇孕期腹直肌过度伸展,导致分娩后被子宫分离开的腹直肌无法自行恢复。产后DRA会导致患者腹部功能减弱,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会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部酸痛、盆腔内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脊柱变形,极大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孕后的生活质量[9-10]。因此,尽早对产后DRA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产后DRA的治疗多采用非侵入式的物理疗法,如盆底康复训练、中医古法按摩等,但均存在着见效慢、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等缺点[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兰小曼[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神经肌肉NMES作为DRA患者最常采用的物理治疗方式,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低频率脉冲的方式持续刺激患者腹部肌群,刺激患者腹部肌群的神经元,使患者腹部的大小肌群均出现被动收缩,有效增强腹部肌肉弹性和力量。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作为产后康复的重要治疗,不受疾病种类限制,可满足不同患者需求,能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帮助产妇腹部肌群得到强化锻炼,促时腹直肌归位。本研究结果表明,NMES联合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应用于产后DRA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产后DRA患者治疗有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DRA距离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DRA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观察组采用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对产后DRA患者行由浅入深的推拿、按推,顺着腹直肌的方向对腹部核心及周边小肌群进行充分的按摩,其在改善腹部肌肉疲劳的同时,也能够修复腹部松弛的韧带和断裂的筋膜,并联合NMES促进产妇腹部功能恢复,减短DRA距离。本研究结果与王妍[13]研究结果部分相似,提示采用NMES联合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可有效减轻DRA距离,促进腹部肌群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脐上围、脐围及脐下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在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提升了腰腹部血液循环,减少了腹部脂肪堆积,从而促进了产后盆腔脏器回位。通过NMES电流直接作用于患者功能受损的腹部肌肉,促进断裂的筋膜修复,增加韧带弹性,增加腹壁紧张度,减少腰围,强化腹部肌群功能,改善腹壁外观。有研究[14]表明,将NMES联合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应用于产后DRA患者中,可以提高产后DRA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治疗作用于内脏筋膜、腹部肌肉中,能够促进腹部肌群的恢复[15-16]。这提示NMES联合压力波手法按摩锻炼治疗产后DRA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腹部血流供应,重建患者腹部神经功能,快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NMES联合DRA锻炼应用于产后DRA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疗效明显,可有效促进腹直肌距离恢复,减轻产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帮助患者腰围恢复正常,改善腹部外观,且治疗手法轻柔温和,有助于缓解产后DRA患者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