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要点与对策
2022-10-13傅军军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重庆400010
傅军军(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重庆 400010)
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以下简称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是以系统性呈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0—1945年期间在重庆各项活动为主旨的主题性陈列馆。2008年,一批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活动相关的纸质文物流向社会。这些纸质文物以银行票据为主,如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收入传票、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转账传票、电汇汇款便查薄等共计13件。票据为世界各地韩国侨民给临时政府的汇款,主要用于支持流亡在海外的韩国临时政府开展反日独立运动。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购买了这些纸质文物。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纸质文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亟待修复。2018年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委托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对这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一、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损坏成因
(一)时间因素
随着时间的流逝,纸质文物普遍会出现腐朽损坏的现象,这和纸质文物以纸张为载体的特性息息相关。拟修复的这13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件)纸质文物中,经检测分析其纸张共有针叶木纤维、草纤维、阔叶木纤维3种。无论何种材质的纸张,主要材质均为纤维素,而纤维素缺乏长期储存的能力,一旦储存时间过长,便会出现纤维素氧化的问题,导致纸质文物变黄、发脆,并且,时间越久,纸质文物变黄、发脆的现象便更加严重。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保存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纸张纤维素氧化现象严重,纸质文物的抗张强度大大弱化。
(二)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升高会导致纸质文物出现受潮、发霉的问题,也会滋生大量的微生物,不利于纸质文物的长期保存。重庆地区夏季炎热,常年潮湿多雨,陈列馆又处低洼地带,馆舍浸漏、渗水、返潮现象极为严重,纸质文物出现了字迹模糊、残缺、褪色等现象。此外,光照对纸质文物的保存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光的波粒二象性不仅会影响纸张的颜色,也会加速纸张的脆化,甚至使纸质文物发生粉碎性破坏。
(三)虫蛀因素
虫蛀也是导致纸质文物残损破坏的重要因素。危害纸张的害虫主要有白蚁、衣鱼、竹蠹、圆皮蠹、药材甲等,这些害虫以纸张文物中的淀粉、胶质为食源。在害虫的长期啃食下,纸质文物会出现破损、残缺的现象,并且,害虫排泄出的有色污物,也会影响纸质文物外观,玷污纸张,乃至遮掩文物信息。更为严峻的是,害虫死亡后留下的尸体,会成为一些菌类的营养源,加重纸质文物霉菌污染的问题。
二、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制文物修复要点
(一)安全性
纸质文物因其载体的脆弱性,修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纸质文物二度破坏的现象。因此,安全性成为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的基本要求。以除污为例,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存在污迹,化学药物清洗是常用方法,化学药剂清洗虽然能够高效去污,却会使纸质文物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纸质文物的安全。因此,修复人员在多方考虑后,采用物理方法,选择用镊子来除去纸质文物上的残留物,并以小毛刷、面团对纸质文物进行除尘,很好地保护了纸质文物的安全。
(二)原真性
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即文物修复中常说的修旧如旧。对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而言,原真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文物形态的原真性,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以银行票据为主,此类文物多为矩形(长21 cm,宽10.95 cm)文物形态破损严重,边缘部位出现残缺。文物修复要着力填补纸质文物的残缺部分,使纸质文物的形态得以恢复。其次是文物内容的原真性,纸张上有大量的信息,纸质文物残缺破损,必然会导致一些信息的丢失,尤其是处于纸张边缘的文字、符号,信息丢失更为严重。文物修复要着力增加纸质文物信息丢失的内容。
(三)精准性
精准性同样是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的重点,精准性的要求有三点,一是精准评估。对纸质文物破坏现象进行评估,分析纸质文物破损的原因以及破损程度,制定细致的纸质文物修复方案,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讨论。二是最小干预。因此,在临时政府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中,修复人员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确保修复的范围尽量小、添加的材料尽量少,避免文物因为修复不当出现质地、观感的变化。三是过程可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纸质文物修复中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修复工作要具备过程可逆的特点,一旦在修复中暴露出新的问题,要确保过程可逆。
三、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对策
(一)除尘和清洗修复
纤维对比图
除尘修复是纸质文物修复的重要一环,多采用物理方法,如使用羊毛软刷、镊子、面团、博物馆专用吸尘器对附着在文物上的灰尘、虫便、污渍进行清除处理。本次修复的这批文物表面有钢笔、印泥等字迹,这些字迹与纸张结合的方式不是很牢固,并且钢笔字迹遇水很容易扩散,故采用有机溶剂酒精在有污渍的地方进行清洗。清洗前,选取在文物右上角污渍处做清洗试验,确认酒精对文物纸张无影响后,再对污渍进行整体清洗。酒精挥发快,不会在文物上形成水渍。
(二)脱酸修复
当前,纸质文物脱酸修复的方法主要有丙酸钙-水-乙醇三元混合溶液法、无水脱酸剂法、气态脱酸剂法等。原方案中的脱酸的技术路线是使用气相脱酸法进行,修复人员从纸质文物修复的要求与目标出发,于2018年5月23日邀请全国专家来现场。针对方案中的技术路线进行讨论后,专家提出了更改意见,指出原方案中的气相脱酸法因所使用的脱酸气体有毒有害,设备操作复杂,脱酸后反酸现象明显,建议改为广泛使用的液相脱酸法进行脱酸处理。于是修复人员采用南京鼎纳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BookSaveR无水纳米氧化镁喷雾脱酸液进行脱酸处理。脱酸修复既保证了纸质文物修复的效果,也极大地提高了纸质文物修复效率。
(三)加固修复
文物加固是纸质文物修复的重要环节,在提高纸质文物性能、延缓纸质文物侵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纸质文物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改性石蜡法、含氟聚合物法、氰乙基壳聚糖法、胶液加固法等。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主要采用的是改性石蜡法,修复人员采用质量分数为4%的马来酸酐改性石蜡的二甲苯溶液来处理纸样,并将处理好的纸质文物放置于110 ℃的高温下干燥30 min,使纸质文物的抗张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经改性石蜡法处理后的纸质文物,纸样耐酸碱性良好,纸张的光泽度与耐折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纸质文物修复前后,无论是纸样外观或是质感,都达到了高度一致。
修复前图片
修复后图片
四、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效果与意义
(一)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效果
经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修复人员长达半年的努力,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13件纸质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修复。首先,局部破损现象得到修复,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局部破损现象严重,纸张四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缺口,并出现了部分文字、符号信息残缺的问题。修复后的纸质文物,成为完整的文物,局部破损得到填补、黏合。其次,纸张强度提升。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普遍存在焦脆的问题,纸张强度大大下降,保存难度较高。修复人员通过加固修复、脱酸修复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纸张强度,能够满足陈列要求。
(二)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意义
以票据为主的各类纸质文物是临时政府纪念馆的重要文物,纸质文物修复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强化文物保护。在所有可移动文物中,纸质文物保护难度最大,这和纸质文物载体的脆弱性有很大的关系。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普遍存在着破损、脆化的问题。文物保护是文物研究以及文物宣教的先决条件。修复人员从纸质文物的现状出发,采用加固、脱酸等修复方法,提升了纸张的性能,降低了纸质文物虫蛀霉蚀的风险,有助于纸质文物的长期保存。
第二,发挥临时政府陈列馆宣教作用。临时政府陈列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肩负着社会宣教的重要责任,而各种类型的文物资源则是临时政府陈列馆开展社会宣教的载体。抗战期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流亡重庆六年,而这六年正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反日活动最重要,也最活跃的六年。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收入传票等纸质文物展现了抗战期间大韩民国与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之举,具有重要的宣教价值。文物修复能够更好地发挥临时政府纸质文物的宣教价值。
第三,助力历史研究。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多为能反映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渝期间的财政收入及支出银行票据,展现了这段重要历史时期韩国临时政府开展独立运动的经费运转情况。纸质文物修复使得文物内容更为清晰、直观。这些纸质文物作为中韩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日的重要历史资料,对学者们研究韩国独立运动史、韩国抗战史乃至亚洲各国反法西斯史,均有重要的价值。
五、结语
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纸质文物修复在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下,经过除尘、清洗、脱酸、加固等保护措施处理后,局部破损、折痕、晕色、褪色、字迹模糊、字迹扩散等病害现象得到修复,纸张抗张强度大大提升,酸化情况得到抑制,色彩清晰,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实现了预期的保护目标。并且,纸质文物修复,不仅强化了文物自身的质地,也能更好地发挥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的宣教价值,助力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