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

2022-10-12林作晓龙梦玲唐洁瑜谢义灵黄成宇辛德育

广西植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桂南虫量稻区

林作晓,龙梦玲,唐洁瑜,谢义灵,黄成宇,辛德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南宁市 530022)

广西2021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28.30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常年增加1.93%和6.35%;其中水稻、玉米、柑橘、蔬菜、甘蔗种植面积分别为175.86万公顷、61.01万公顷、58.42万公顷、123.37万公顷和79.87万公顷;除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大外,其他4种作物种植面积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发生面积1 762.87万公顷次,比上年增加26.09万公顷次,比常年减少20.90万公顷次。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虫、甘蔗黑穗病、甘蔗螟虫、甘蔗蓟马、甘蔗绵蚜、柑橘炭疽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红蜘蛛、柑橘木虱、柑橘蚜虫、橘小实蝇、柑橘潜叶蛾、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菜蚜、菜青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防治面积2 029.45万公顷次,为发生面积的115.1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 138.58万吨,实际损失123.14万吨。

1 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

总体概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333号公告将以下病虫列为一类病虫害(见表1)。

表1 广西2021年一类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1.1 稻飞虱

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较上年稍轻。发生面积122.66万公顷次,比上年减少2.33万公顷次,比常年减少17.33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39.46万公顷次,为发生面积的113.70%。上半年灯诱虫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偏少,下半年灯诱比上年同期多;上半年发生较上年同期轻(第二代局部稻区发生较上年同期稍重,见图1),下半年发生较上年同期重。

图1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第二代稻飞虱田间平均虫量比较

(1)诱虫灯监测。灯下始见期出现在3月初,接近常年。与上年相比:第一个突增峰出现偏早5 d左右;峰次较多但虫量偏少。统计3月1日至10月31日全区单灯诱虫总量为17 415.49头,比上年同期减少47.82%;褐飞虱比例为46.81%,上年同期为25.07%。

(2)田间监测。第三代总体发生较上年同期轻,统计全州县等53个县(市、区)第三代稻飞虱发生面积27.16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11.63%和37.73%;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775.43头/百丛,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38.65%和42.22%。全区普遍发生,百丛虫量一般为55~496头,高的为561~1 800头,个别田块2 105~2 633头;桂东北、桂西北、桂南、桂中个别田块3 100~7 352头。

第四代稻飞虱主要在桂东北、桂中、桂西局部稻区发生,略轻于上年同期,百丛虫量一般为80~404头,高的为504~1 879头,桂东北、桂西个别田块高达3 580~4 765头。

第五代稻飞虱发生比上年同期偏重(图2),统计合浦县等51个县(市、区)第五代稻飞虱发生面积14.12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增加68.43%和32.60%;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102.41头/百丛,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增加97.49%和88.72%。全区普遍发生,虫口密度同比偏高,百丛虫量一般63~465头,高的达730~1 585头,桂东北、桂中等局部稻区及桂西北中稻区的个别田块虫量高达2 963~7 500头,桂南个别田块最高达15 000头。

图2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第五代稻飞虱田间平均虫量比较

第六代稻飞虱发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图3),统计岑溪市等48个县(市、区)第六代稻飞虱发生面积24.39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6.84%,与常年基本持平;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1 312.69头/百丛,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常年增加40.46%。田间虫量较上年同期略高,桂南大部稻区及桂中、桂西局部稻田发生较重,据各地近期调查:百丛虫量一般为39~485头,高的为675~1 996头,桂西南局部稻区高达2 460~5 000头,桂东南个别田块高达15 000头。

图3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第六代稻飞虱田间平均虫量比较

第七代稻飞虱发生与上年基本持平(图4);后期(10月上旬以后)发生较上年同期稍重,主要发生区域在桂南大部及桂东北、桂中、桂西等局部稻区,桂南个别田块出现“穿顶”现象。百丛虫量一般为11~493头,高的为591~1 065头,个别田块高达2 280~4 281头,桂南最高达45 600~80 000头。

图4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第七代稻飞虱田间平均虫量比较

1.2 稻纵卷叶螟

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偏重,比上年轻(上半年发生较轻,下半年发生基本持平)(图5、图6)。发生面积71.40万公顷次。

图5 2021年广西稻纵卷叶螟灯诱虫量与田间虫量消长比较

图6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稻纵卷叶螟田间平均幼虫量比较

统计博白县等52个县(市、区)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6.45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43.31%和41.79%;幼虫高峰期加权平均虫量为25.63头/百丛,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55.25%和29.90%。

统计融安县等54个县(市、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22.8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13.66%和12.05%;幼虫高峰期加权平均虫量为64.48头/百丛,分别比上年同期、常年减少51.64%和32.13%。

统计都安县等53个县(市、区)第五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7.07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56.61%,比常年减少12.53%;幼虫高峰期加权平均虫量为19.66头/百丛,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常年减少20.63%。

统计环江县等49个县(市、区)第六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12.48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5.95%,比常年减少20.11%;幼虫高峰期加权平均虫量为30.64头/百丛,比上年同期增加24.20%,比常年减少69.83%。

1.3 二化螟

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局部偏重,比上年、常年偏重,为近10 a来最重的1 a(图7、图8)。发生面积20.44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增加37.02%和49.91%。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北北部及右江河谷稻区,其他稻区均为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和三化螟混合发生。据灵川县系统观测田调查:亩有虫量一般为267~2 400头,高的为5 200~9 200头,最高达10 667~28 600头;枯心率一般为1.08%~3.27%,高的为5.12%~19.99%,最高达24.71%~59.71%;白穗率一般为1.22%~3.83%,高的为4.90%~9.00%,最高达24.30%~51.00%。据田阳大田普查:早稻迟熟田(迟移栽田)亩有虫量一般为1.8万~6.1万头,最高达35.8万头。

图7 灵川县2021年广西系统观测田二化螟田间消长情况

图8 广西历年二化螟发生面积比较

1.4 稻瘟病

发生总体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比上年稍轻,发生面积28.94万公顷次,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16.44万公顷次,占56.81%(图9)。感病品种(组合)主要有深两优系列、Y两优系列、野香优系列、佛山油占、荃香优系列、五优系列、壮香优及常规稻等。

图9 广西历年稻瘟病发生面积比较

早稻叶瘟始见期出现在4月上旬末,较上年推迟5 d左右,5月上旬末陆续进入流行期。发生较上年同期稍轻,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南、桂西南局部稻区。统计八步区等48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叶率为2.41%,比上年同期减少11.07%;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情指数为1.31,比上年同期减少5.76%。穗瘟6月上旬始见,比上年偏早6 d左右,6月中旬末陆续进入流行期。比上年同期偏轻,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北、桂东南、桂西南及桂中局部稻区。统计平南县等52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穗率为2.63%,比上年同期减少26.74%。

晚稻叶瘟始见期出现在7月下旬,较上年偏迟3 d左右,8月中旬陆续进入流行期。发生较上年同期稍重,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南、桂西南局部稻区。统计苍梧县等47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叶率为2.45%,比上年同期增加15.02%;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情指数为1.45,比上年同期增加9.85%。穗瘟9月中旬初始见,接近上年,9月下旬陆续进入流行期。发生较上年同期稍轻,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北、桂中、桂东南局部稻区。统计象州县等47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穗率为1.93%,比上年同期减少12.27%。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度发生,较上年稍重。发生面积1.6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58%,比近三年平均减少18.17%。防治面积2.61万公顷次,挽回损失0.45万吨,实际损失0.06万吨。主要在桂南、桂西南等局部稻区发生,病丛率一般为0.1%~3%,高的为3.5%~16%。

1.6 草地贪夜蛾

总体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接近上年。发生面积16.46万公顷次,为种植面积的26.97%,比上年增加2.52万公顷次。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占总发生面积的99.7%,春玉米上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夏秋玉米偏重发生;甘蔗、高粱、水稻和竹芋等作物上零星发生为害。1月中旬幼虫开始为害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5.78头,高的为21~31头;平均被害株率4.72%,个别田块最高达27%~38%。扩散较快的是4月,从12个县增加到75个县;平均百株虫量3.7头,局部田块高的为38~52头;平均被害株率5.7%,个别田块高的为42%~65%。夏秋玉米平均百株虫量4.83头,高的为38~51头,个别田块为320~470头;平均被害株率5.8%,高的为28%~50%,个别田块高达75%~100%。

1.7 东亚飞蝗

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发生,接近上年。发生面积200公顷次,其中夏蝗发生面积50公顷次,秋蝗发生面积150公顷次。核心发生区虫口密度一般为0.1~0.3头/m2,高的为1~4头/m2,主要发生区域为来宾市象州县。

1.8 粘虫

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偏轻发生,较上年稍轻,发生面积1.94万公顷次。在玉米上与草地贪夜蛾混合发生,百株虫量一般为3~6头,高的为12~20头;被害株率一般为5.8%~18%。桂中个别姜田受害严重,百株虫量最高达187头,平均为32头;被害株率平均为25%,最高达90%。

1.9 马铃薯晚疫病

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发生面积0.94万公顷次,为种植面积的29.92%,与上年基本持平,比常年增12.45%。早种重于迟种。病株率一般为0.01%~0.5%,高的为1%~4.2%,桂南个别田块最高达52%。

2 二类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根据桂农厅公告〔2021〕5号将表3所示病虫害列为二类病虫害。

2.1 水稻纹枯病

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比上年稍重;上半年发生较上年同期偏重,下半年与上年同期持平(图10)。发生面积105.98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减少5.03%、13.08%。防治面积115.42万公顷次、挽回损失36.58万吨,实际损失4.03万吨。

图10 2020年和2021年广西稻纹枯病田间病丛率消长情况

早稻纹枯病4月中旬末在沿海稻区始见,较上年偏早3 d左右,5月中旬陆续进入流行期。全区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桂东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发生较上年同期稍重,统计北流市等53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丛率为40.10%,比上年同期增加6.45%;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情指数11.87,比上年同期增加5.42%。

表2 广西2021年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

晚稻纹枯病8月上旬桂东南稻区始见,比上年偏早5 d左右,8月下旬陆续进入流行期。全区普遍发生,桂东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发生与上年同期持平,统计北流市等47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丛率为41.76%,与上年同期持平;各类型田加权平均病情指数13.66,与上年同期持平。

2.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比上年稍轻;发生面积5.67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减少3.24万公顷次、0.64万公顷次。流行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病叶率一般为0.5%~9.2%,高的为13.5%~25.4%,桂南、桂西局部田块高达31.3%~60.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桂南、桂西北个别田块发生较重,病叶率高达70%~100%。病情指数一般为0.01~4.7,高的为5~10。

2.3 稻曲病

发生程度为轻局部偏轻,轻于上年、常年。发生面积4.17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减少11.91%、17.44%。主要在南宁市、百色市、桂林市、来宾市、河池市发生,5个市发生面积3.32万公顷次,占总发生面积的79.46%;其中南宁市占27.07%,百色市占15.47%,桂林市占15.11%,来宾市占13.12%,河池市占8.69%。

2.4 三化螟

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比上年稍轻;发生面积9.61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减少15.92%、55.48%;发生逐年减轻(图11)。第一、二代轻发生;第三代发生最重,比上年偏重;第四代局部发生比第一、二代重。第三代(7月5日至8月30日)主要在来宾市、钦州市、百色市、崇左市和梧州市发生。统计象州县等46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卵块密度为368.58块/667m2,比上年同期增加21.64%。第四代(9月1日至10月15日)主要在来宾市、百色市发生,统计合山市等42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卵块密度为40.09块/667m2,比上年同期减少16.72%。

图11 广西三化螟历年发生面积比较

2.5 玉米螟

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与上年基本持平。发生面积14.38万公顷次,与上年持平,比常年减少19.51%。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虫株率一般为0.32%~10.0%,高的为11%~25.4%,桂南、桂东北个别田块高达34%~40%。百株虫量一般为0.2~8头,高的为14~30头,桂西北个别田块高达40头。

2.6 橘小实蝇

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偏重,重于上年;呈逐年上升态势。在广西主要为害柑橘,桃、梨、李、柿子、百香果等也受害。柑橘发生面积9.60万公顷次,比上年增加1.60万公顷次,比近3 a平均值增加3.73万公顷次。主要在来宾市、桂林市、柳州市发生,3市发生面积为4.75万公顷次,占总发生面积的49.45%;其次是贺州市、百色市、玉林市发生面积为2.24万公顷次,占总发生面积的23.33%。

2.7 柑橘溃疡病

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偏重,重于上年;近年呈逐年上升态势。沃柑、橙类受害较重。发生面积14.50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近3 a平均值增加2.12万公顷、5.24万公顷。主要在南宁市、桂林市、来宾市、贺州市、玉林市发生,其中南宁市、桂林市发生面积7.30万公顷次,占总面积的50.34%。其次为来宾市、贺州市、玉林市的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26.00%。病叶率一般为0.1%~8.5%,高的为11.3%~26.1%,桂南、桂中个别沃柑果园高达35%~60%;病果率一般为0.1%~0.9%,高的为2.1%~9.16%,桂中、桂南个别沃柑园高达10.2%~12%。

2.8 柑橘全爪螨

比上年减少2.10万公顷次,比常年增加16.35万公顷次。柑橘园普遍发生,桂林市、河池市、贺州市发生较重,发生面积31.72万公顷次,占总面积的61.95%,其中桂林市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37.40%。百叶有虫低的为10~126头,一般为200~950头,高的为1 100~5 200头,个别失管或半失管果园高达8 300~9 600头,桂南个别田块最高达93 000头。

2.9 柑橘木虱

发生程度为偏重,为历史发生最重年份。发生面积23.45万公顷次,占种植面积的40.14%,分别比上年、常年增加7.89万公顷次、15.41万公顷次。柑橘园普遍发生,桂林市、贺州市、柳州市、来宾市发生较重,发生面积19.45万公顷次,占总面积的82.94%。百梢有虫一般为0.5~93头,高的为116~358头;失管或半失管果园高达526~930头,桂东北个别果园高达1 000~2 000头。

2.10 甘蔗螟虫

发生程度为中等,稍轻于上年。发生面积47.86万公顷次,占种植面积的59.92%,分别比上年、常年减少5.37万公顷、18.47万公顷。以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为主,宿根蔗发生较重。枯心率一般为0.3%~8.98%,高的为10.9%~22.6%,浦北县个别田块高达45.36%。

2.11 甘蔗黑穗病

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偏重,为历史发生最重年份。发生面积16.21万公顷次,占种植面积的20.30%,分别比上年、常年增0.88万公顷、3.36万公顷次。宿根蔗发生较新植蔗重,桂糖系列、新台糖72等品种发生较重。病株率一般为0.1%~8.5%,高的为10.9%~27.96%,桂南、桂西南、桂中个别田块高达32.5%~45.13%。

2.12 小菜蛾

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为害蔬菜,油菜也受害,发生面积13.53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增加2.05万公顷、1.69万公顷次。病株率一般为0.6%~6.6%,高的为12%~25%。百株虫量一般为1~18头,高的为25~50头,天峨县个别田块高达为89头。

2.13 斜纹夜蛾

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偏重,重于上年。主要为害蔬菜、花生、玉米等作物,罗汉果、桑树、烟草、果树等也受害。发生面积15.88万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常年增加2.02万公顷、4.61万公顷次;其中蔬菜、玉米创历史新高。花生上为害:桂东南发生较重,虫株率一般为0.3%~6.33%,高的为12%~28.52%,个别田块高达为39.2%~58%,玉州、港北更是高达62%~79%;百株有虫9~34头,高的为41~96头,博白县个别田块高达200头。蔬菜上为害:桂中、桂东局部发生较重,虫株率一般为0.5%~4.7%,高的10.1%~33%,藤县个别田块高达70%;百株虫量一般为1~25头,高的为55~90头,象州、藤县个别田块分别高达400头和500头。

3 其他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其他病虫草害发生概况见表3。

表3 广西2021年农作物其他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续表3)

猜你喜欢

桂南虫量稻区
桂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及传承研究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AnAnalysisofASongFlungUptoHeavenSunZhijunOntheSymbolisminAStreetcarNamedDesire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