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和疾病谱变化情况研究

2022-10-12褚晓婷杨晓明万秋萍张国慧熊建菁方嘉列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36期
关键词:静安区死因贡献率

褚晓婷,杨晓明,万秋萍,张国慧,熊建菁,方嘉列

期望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1]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群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不同疾病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疾病防控工作模式,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本研究拟利用2016—2021年静安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静安区不同年龄组、疾病死因对期望寿命增长的影响和变化趋势,评价静安区居民健康水平,为疾病防控工作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居民的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死亡资料来源于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以根本死因进行分类统计。

1.2 质量控制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死亡数据漏报控制措施和调查机制,定期进行漏报调查和督导质控,每月与公安部门核对数据,所有死亡数据由专业人员逐一进行审核,审核率为100.0%。死因监测数据完整性、可靠性较高,数据质量较高[2]。

1.3 方法 计算2016—2021年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分析不同年龄组和疾病死因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和R 3.5.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不同时期居民期望寿命,采用Arriaga's分解法[3-4]分析不同年龄组、疾病死因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2 结果

2.1 期望寿命变化趋势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3.68~84.40岁,2021年较2016年增加了0.72岁。各年份男性期望寿命均低于女性,男性期望寿命为81.47~82.15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5.95~86.74岁,2021年较2016年分别增加了0.68岁和0.79岁,见表1。

表1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变化情况(岁)Table 1 Trends of life expectancy of residents in Jing'an District of Shanghai from 2016 to 2021

2.2 不同年龄组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 2016—2021年对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年龄组为65~84岁组,期望寿命增量为0.60岁,贡献率为83.29%,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增量分别为0.44、0.82岁,贡献率分别为64.96%、102.77%。0岁组和15~44岁组对期望寿命增加起“负向贡献”,其中15~44岁组“负向贡献”最大,期望寿命增量减少了0.12岁,贡献率为-17.18%,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增量分别减少了0.07岁、0.18岁,贡献率分别为-10.71%、-22.31%。此外,≥85岁组对女性期望寿命增加起到“负向贡献”,期望寿命增量减少了0.08岁,贡献率为-9.86%,见表2。

表2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不同年龄组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献率Table 2 The impact of mortality changes by age groups on life expectancy in residents of Jing'an District in Shanghai from 2016 to 2021

2.3 疾病死因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 2016—2021年对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死因为肿瘤,增加了0.41岁,贡献率为56.20%,男性贡献率大于女性(男性:0.43岁,63.68%;女性:0.38岁,47.96%)。除≥85岁组外,各年龄组肿瘤死亡对期望寿命增加均呈“正向贡献”,其中45~64岁组和65~84岁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5.02%(男性:35.65%,女性:84.49%)和48.12%(男性:35.43%,女性:67.38%)。

对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的第2位疾病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0.39岁,贡献率为53.55%,男性贡献率大于女性(男性:0.42岁,61.70%,女性:0.35岁,43.87%)。各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增加均呈“正向贡献”,其中65~84岁组和≥85岁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41.98%(男性:46.29%,女性:36.20%)和43.72%(男性:34.66%,女性:55.86%)。

对期望寿命增加“负向贡献”的主要疾病死因为损伤中毒,降低了0.26岁,贡献率为-35.69%,女性贡献率大于男性(男性:-0.22岁,-31.77%,女性:-0.30岁,-37.95%)。其中15~44岁组和≥85岁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79.41%(男性:73.10%,女性:84.49%)和19.99%(男性:24.90%,女性:16.23%)。

对期望寿命增加“负向贡献”的第2位死因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降低了0.12岁,贡献率为-17.25%,女性贡献率大于男性(男性:-0.06岁,-8.72%,女性:-0.19岁,-23.66%)。其中≥85岁组贡献率较大,为77.74%(男性:85.01%,女性:76.76%),见图1。

图1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Figure 1 The impact of mortality changes by cause of death on life expectancy in residents of Jing'an District in Shanghai from 2016 to 2021

3 讨论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3.68~84.40岁,其中男性为 81.47~82.15岁,女性为85.95~86.74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男性为74.5岁,女性为79.9岁)[5],与新西兰、瑞士、新加坡等国家接近[6]。期望寿命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缓慢增长甚至停滞的状态[7]。本研究结果显示,近5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长放缓,年均增寿低于上海市整体水平(1990—2010年:0.35岁)[8]。不同于期望寿命快速增长阶段,期望寿命增长主要是由于婴儿死亡率降低[9],近年来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65~84岁组死亡率的下降,同我国其他地区[10-11]的研究结果相近,且65~84岁组女性的贡献比男性更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9]。随着“生存曲线矩形化”,低龄人群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局限,老年人死亡率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大[12]。静安区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40.1%[13],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提示未来需重视对老年人的护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降低老年人死亡率。

肿瘤死亡率的降低对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65~84岁组的贡献较大,可能与近年来肿瘤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14]、年轻人群肿瘤死亡率降低[15]以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癌症筛查项目推广[16-17]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是导致过早死亡和期望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18],我国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我国癌症谱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降低过渡的阶段[20],增加了当前肿瘤防控的难度,肿瘤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对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也产生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个年龄段的呼吸系统死亡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1]。不同于意大利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主要受到年轻人群死亡率下降的影响[22],静安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主要归因于6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的下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吸烟和环境颗粒物污染[23]。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24],且吸烟率也有所下降[25]。此外,研究发现老年人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种可改善其呼吸道疾病症状[26],可能对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也有一定的效果。今后在控制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应继续推进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项目工作,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高龄患者的管理。

损伤中毒是导致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负向增长的首位死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5~44岁组,与我国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研究显示,15~44岁组的伤害主要原因为自杀和交通事故[27],需加强该年龄段人员的心理疏导以及交通安全意识。此外,需重视≥85岁组的损伤中毒死亡,该年龄段的损伤中毒死亡也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老年人损伤中毒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意外跌落则是老年人损伤中毒的首位死因[28],提示今后需侧重于老年人意外跌落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伤害危险因素和危险行为。

此外,以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同天津市[29]、无锡市[30]研究结果一致。近年来糖尿病死亡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31-32],高龄老年人的糖尿病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33]。影响静安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年龄段为≥85岁组,该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死亡约占总糖尿病死亡的一半[34],该年龄段死亡率上升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相关,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糖尿病防控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且上海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35],血糖控制情况较差[36]则意味着糖尿病死亡的风险也较高。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重视糖尿病防控工作,降低高龄老年人的糖尿病死亡率。

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对不同疾病死因居民期望寿命贡献率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男性的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大于女性,提示男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幅度高于女性,与其他地区的变化趋势一致[22,37]。男性的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38-40],男性在肥胖率、吸烟率、超重率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41]高于女性。有研究显示,近年来上海市的肿瘤发病率男性处于下降趋势,但女性无明显变化[42],且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流行水平的差异在缩小[43],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死亡率下降比女性更快。

综上所述,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3.68~84.40岁,2021年较2016年增加了0.72岁;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年龄组为65~84岁组;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死因为肿瘤,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负向贡献”最大的死因为损伤中毒,其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上海市静安区期望寿命的增长主要归因于老年人死亡率的降低,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降低对期望寿命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则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今后需继续加强老年人群疾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作者贡献:褚晓婷负责论文整体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初稿;万秋萍、张国慧负责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学分析和图表绘制;熊建菁、方嘉列负责论文指导和质量控制;杨晓明负责论文最终稿的修订和审校;所有作者确认了论文的最终稿。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静安区死因贡献率
上海市静安区启慧学校:少先队教研常态化
上海市节能协会与静安区发改委联合举办节能宣讲进社区活动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死因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