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2022-10-12潘伟华
潘伟华,吴 军
(1.连云港市铁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在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围岩的分类选取合适支护,设计隧道施工方案,进行隧道施工操作。若围岩分类不标准,将直接影响施工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影响支护类型。如增加成本、方案选择过于保守、隧道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事故或灾害等。因此,应当重点关注围岩分类工作,提升围岩分类准确性与技术含量。
1 基于特尔菲-理想点法的隧道围岩分类
特尔菲-理想点法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其核心思想为借鉴判别的理论,是目前一种新引入的隧道围岩分类方法。该种方法属于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可将多个对象、多个评价因子综合起来进行评价,确定所属类别。该种方法的原理相对较为简单,且结构合理、计算简便、分辨率相对较高。
当前,已经有很多领域引入该种分类方法。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学生考试成绩、考场纪律、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甚至在军事作战系统中也引入了该种评判方法[1-2]。
2 工程概况
北固山隧道位于连云港墟沟城区西部,是北疏港高速公路的关键位置,是该道路北固山段。源起于大棺材山西南坡与墟沟互通相接,至黄石嘴东坡与北港区Ⅰ类进港道路相接。隧道分为左右两条线路,左侧长度为2 810 m,右侧长度为2 755 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车速为80 km/h,除正常行驶车道外,还包括4.5 m宽的紧急车道。隧道内净宽为14 m,净高为5 m,车辆通行的横洞为3处,行人通行横洞为4处。隧道进、出口设置局部小净距段落,其余段落按分离式隧道设置,进口最小净距为10.0 m,中间最大净距为37.0 m,出口最小净距为12.0 m。
隧道位置的表层为第四系坡积物,土质偏向为硬塑状黏土层,其中包含少量砾石、碎石以及滚石;基岩为中~晚元古代云台组区域变质岩系,以钠长浅粒岩、石英变粒岩为主(统称为变粒岩);在隧道进口段岩性主要为云母片岩,岩质较软;此外,隧址区局部地段见绿片岩,多呈夹层状产出。变粒岩的质地相对紧密,分类为硬质岩石;云母片岩与绿泥片岩的抗压强度相对较低,遇水后其质地会发生软化的情况,抗风性能较其他材料存在明显不足。
3 各评价指标的获得
选取北固山隧道左洞K5+590~K5+685和右洞K3+720~K3+750,对其围岩类别进行判别。右洞K3+720~K3+750位于中~微风化变粒岩中,岩质坚硬较发育,块状、层状结构,岩质坚硬。左洞K5+590~K5+685围岩主要为微风化变粒岩夹绿泥片岩,局部围岩为强~中风化,变粒岩岩质坚硬,属硬质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块状、层状结构。表1中为北固山隧道所选洞段围岩的各评价指标值。
表1 北固山隧道围岩数据资料
3.1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通过相关公式对各评价因子的归一化权重系数进行求解,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指标权重的结果来分析,三位专家对岩体完整性系数Kv的存在不同意见,Kv的方差为1.0,较比其他数值最大。而其他指标的意见相对较少,方差相同,为0.333。从相关指标的归一化权重系数结果来看,指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可按照结构面强度指标、岩体完整性指标、岩体质量指标、岩体坚硬程度指标、地下水作用指标的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
表2 各评价因子权重一览表
3.2 围岩等级判别
按照特尔菲-理想点法围岩分类模型展开分析与计算,相关样本不同类别围岩标准的数据如表3所示。按照理想点贴近度越大,样本与围岩越贴近的基本原则,得到项目隧道内围岩级别[3-5]。
根据表3可以发现,采用该种方法判断隧道内围岩级别的结果相对准确,与施工过程中围岩级别基本一致。经过计算得出,左洞K4+120~K4+150段围岩级别与数值最为贴近,可以判定其等级为Ⅳ。该洞段设计围岩级别为Ⅲ级,而从施工期现场开挖出的围岩发现,岩体整体破碎,自稳能力较差。经过设计单位与甲方现场勘测分析,最终变更为Ⅳ级围岩,与特尔菲-理想点模型的判别结果一致。特尔菲-理想点法进行围岩分类所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能够提升隧道围岩分类精准度,且该方法使用简便,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需求。
表3 各洞段围岩到Ⅰ-Ⅴ级围岩标准理想点贴近度及围岩类别判定
4 隧道围岩分级的集对分析模型
4.1 构建评价模型
(1)确定围岩分级的五元联系度。根据各指标评价标准把隧道围岩的等级划分为五级,将围岩分级的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构成一个集对。满足Ⅰ级标准则为同一度而存在,超过Ⅴ级标准则认为对立度,符合Ⅱ、Ⅲ、Ⅳ级标准的分别作为差异偏同度、差异度和差异偏反度。建立围岩分级的五元联系度表达式为:
式中,n——第n个待评价的围岩样本;N——评价指标的总数;S——符合Ⅰ级标准的评价指标的个数;F1——符合Ⅱ级标准的评价指标的个数;F2——符合Ⅲ级标准的评价指标的个数;F3——符合Ⅳ级标准的评价指标的个数;P——符合Ⅴ级标准的评价指标的个数。
(2)各评价指标联系度的确定。在围岩分级评价标准体系中,可主要分成效益型指标与成本型指标。其中,效益型指标中,指标数值与围岩稳定性成正比,即指标越大,围岩稳定性也越佳;而成本型指标中,数值与围岩稳定性则成反比,即指标数值越大,则围岩稳定性越差。在所选取的围岩评价指标中,以Rc代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Kv为岩体完整性指数,Ss为结构面状况指标,洞轴线与主要结构面的夹角θ为效益型指标,地下水渗流量W为成本型指标。
在成本型指标中,利用以下公式来表达指标与分级标准之间的关系,公式如下:
式(2)和(3)中,SⅠ、SⅡ、SⅢ、SⅣ、SⅤ分别为Ⅰ~Ⅴ级的评价分级标准限值;x——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n——第n个待评价的围岩样本;k——第k个评价指标。
(3)求解平均联系度。将各个级别的指标联系度计算出来,并将所的数据相加求得平均值,即可得到平均联系度。该数据能够显示出评价对象与围岩标准之间的关系,公式具体如下:
4.2 围岩失稳风险预警模型
选取北固山隧道左洞K3+610~K3+640、K5+590~K5+685、K5+220~K5+280;右洞K3+720~K3+750进行围岩警情分析。根据洞内连续观察和掌子面编录,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得到了所选洞段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强度系数Kf以及洞轴线与主要结构面的夹角θ。运用基于功效系数法建立的围岩失稳预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各洞段的警度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北固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左洞K3+610~640和右洞K3+720~750里程段围岩均处于轻警状态,为蓝色警情,表明围岩稳定性较好,失稳风险较低。右洞K5+590~685里程段围岩处于中警状态,为黄色警情,表明围岩基本稳定,失稳风险一般。左洞K5+220~280的总功效系数值为63.647,围岩处于重警状态,为橙色警情,表明围岩稳定性差,失稳风险很高。该洞段的设计围岩级别为Ⅲ级围岩,但从现场开挖出的围岩实际情况证明其危险性较高。该洞段岩体非常破碎,且洞顶不时出现小的掉块,经过设计单位与甲方现场勘测分析,最终变更为Ⅴ级围岩。在施工该洞段时,通过功效系数法围岩失稳预警模型及时进行了险情预报,发出橙色警情指示。施工单位高度重视,采取缩小钢拱架间距、加强喷锚支护、围岩注浆堵水和初期支护引排水等工程措施,保证隧道围岩的稳定,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等灾害问题,有效提升隧道施工安全性,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5 结论
通过隧道围岩分级的特尔菲-理想点模型和集对分析模型,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围岩级别,初步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塌方风险。结合所建立的围岩失稳风险预警的功效系数模型,可综合评价围岩稳定性情况,对设计围岩类别进行及时的检验和修正,对围岩的危险性做出准确预测预报,便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支护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