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广东某地的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

2022-10-12蓝江慧马志鹏麦粤帮吴培浩

云南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挥发性污染物用地

陈 乾,蓝江慧,马志鹏,叶 龙,麦粤帮,吴培浩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 项目概况

该地位于广东省,占地面积近 9000 m2。根据溯源调查,其中约 6000 m2曾作为饮料公司的仓库和宿舍使用,剩余区域有一重油储罐在20世纪80年代曾作为燃料公司的储备油库。现场踏勘时地块内原有建筑物已被基本清除,地表以裸露土壤与原建筑物残留的硬化基础为主。根据勘察资料可知,该区地层由上到下为第四系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和白垩系岩层(K)。规划为文化设施用地后由自然资源部门收储。根据国家、省、市等相关文件规定,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通过对调查场地生产历史情况、主要原辅材料使用及产品情况、主要生产工艺及相关污染物排放与处理方式等资料的分析,结合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结果,可知本地块受北侧罐头厂、食品厂、玻璃厂的工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如北侧罐头厂油炸车间和玻璃厂熔制车间排放废气经大气沉降作用可能进入调查地块地表,北侧罐头厂、食品厂、玻璃厂的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加热锅炉所用的燃油,工业生产中堆积的危险废物残渣等,也有可能经渗漏后由地下水迁移至地块内;同时地块内变压器、排水管道和油罐的存在及使用可能也会对该地块产生影响,详见表1。故识别出该地块潜在的特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铅、铬、镍、镉、铜)、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半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石油烃(C10-C40)和多氯联苯。

表1 地块内主要潜在污染物分析

2 样品采集与评估方法

2.1 采样点布设和样品采集

基于本地块特性,在储罐区布设8个土壤采样点和3个地下水采样点,仓库宿舍区布设5个土壤采样点和2个地下水采样点,共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采集0~0.5 m 表层土壤样品1个,0.5 m 以下深层土壤样品根据判断布点法采集至少3个(0.5~6 m 土壤采样间隔不超过 2 m;不同性质土层至少采集一个土壤样品,地下水位线附近应至少设置一个土壤采样点,5 m 深度以下至少设置一个土壤采样点)。地块内共布设5个地下水采样点。

根据污染识别的结果,土壤检测项目为基本检测指标45项(重金属7项、挥发性有机物27项、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其余特征污染物石油烃(C10-C40)和多氯联苯(总量);地下水检测pH值、浊度、重金属7项、挥发性有机物26项(受限于资质未检测氯甲烷,且氯甲烷非特征污染物)、半挥发性有机物10项(受限于资质未检测苯胺,且苯胺非特征污染物)、石油烃(C10-C40)、石油类和多氯联苯(总量))。选择具有CMA资质的实验室采用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详见表2、表3。再从样品采集、样品保存与流转、样品制备和实验室分析等方面来确保整个调查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表2 土壤监测项目分析测试方法

表3 地下水监测项目分析测试方法

2.2 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地块土壤风险评估采用《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地下水风险评估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水标准,石油烃(C10-C40)的筛选值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中的默认参数推导所得。当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标准限值时列为关注污染物,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规定了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共6种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和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共3种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通过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进行风险表征。风险表征得到的地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作为确定地块污染范围的重要依据。计算得到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超过 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地块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根据场地调查结果,从上述9种暴露途径中选择符合本次建设用地健康风险评估的暴露途径。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场地调查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

本次调查在目标地块周边共布设3个土壤对照点,检测结果表明,重金属砷、镉、铜、铅、汞、镍和石油烃(C10~C40)均有检出,且检出值均未超过二类用地筛选值,其他检测指标均未检出。

土壤样品pH值范围在6.67~10.56;地块内无pH﹤6.5的强酸性、酸性、微酸性土壤样品;pH在6.5~7.5(中性)的土壤样品有5个,占15.2%;pH在7.5~8.5(微碱)的土壤样品有16个,占48.5%;pH>8.5(碱性)的土壤样品有12个,占36.3%。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主要呈微碱至碱性。砷、镉、铜、铅、镍等检测指标的全部样品均有检出,汞的检出率为97.2%,六价铬的检出率为8.3%;挥发性有机物项目中,氯仿、二氯甲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氯乙烯、氯苯、苯乙烯、甲苯有检出,但其检出率均在30%以下;石油烃(C10-C40)全部检出。以上检出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C10-C40)均未超过选定的风险筛选值,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多氯联苯均未检出,故无须对调查地块开展土壤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地下水样品pH值范围在6.46~7.72,表明场地地下水大致呈中性。在送检的样品中,浑浊度指标均存在超标,浑浊度为常规指标,非本地块特征污染物,可不作为关注指标讨论;检出的石油烃(C10-C40)未超过计算的二类用地筛选值,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均未检出;重金属仅一个地下水样中砷的质量浓度为 0.0775 mg/L,超过GB/T14848—2017中Ⅳ类水标准 0.05 mg/L。地下水砷超标点位为油罐中心附近处,已被拆除并覆土,值守人员在此处附近有简单的种菜施肥活动,地下水砷的超标可能与该处土壤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含砷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有关[1],同时也可能与油罐区输油管道的跑冒滴漏有关。

3.2 建设用地健康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风险评估是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因该地块存在一处点位地下水砷超标,故需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砷为非气态污染物,无挥发性,所以其地下水暴露途径只有饮用地下水和皮肤接触地下水暴露途径两项。经计算得出其第二类用地饮用地下水致癌风险值为4.24×10-4,危害商为5.73,皮肤接触地下水致癌风险值为1.53×10-12,危害商为4.31×10-8;饮用地下水暴露途径贡献率为100.00%;皮肤接触地下水暴露途径贡献率为0;表明饮用该处地下水存在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暴露或饮用砷质量浓度大于 0.05 mg/L 的地下水会引起结膜炎、心血管等各种疾病,死亡率可能会高达1%[2]。由于本地块所在区域已经全面覆盖自来水供水,不开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且该区地下水不开发做其他用途,故该地块在不饮用地下水的情况下,地块内地下水砷超标点位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4 结论

1)本次调查共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和5个地下水采样点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地块内土壤并未受到明显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地下水存在1个点位砷超标。

2)本地块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饮用地下水,在不饮用地下水的情况下,地块内地下水砷超标点位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3)该地块内地下水砷超标点位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但还是需要对其进行管控,不得开采作为饮用水源或其它用途,地下水若有抽出的,可采用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生物法[3]进行处理后达标后再排放。

4)本次调查目标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属于污染地块,不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符合文化设施用地(A2)的使用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工作。

猜你喜欢

挥发性污染物用地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羊肉在不同储存温度下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研究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广州汽修企业6月30日前要完成整改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