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角新碱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10-12苏平

系统医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麦角宫素出血量

苏平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 221000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或减少产后出血量,避免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或死亡[1]。缩宫素是临床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之一,可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但是本药物药代动力学不足,应用具有局限性。对此,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还需配合药代动力学强的药物治疗产后出血,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麦角新碱是一种半合成类麦角生物碱,不仅能促进子宫收缩,还能延长子宫收缩时间,可弥补缩宫素单一治疗产后出血的不足[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1 月收治 90 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麦角新碱与缩宫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90 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5 例)与研究组(45 例)。参照组:初产妇24 例,经产妇21例;年龄21~37 岁,平均(28.21±3.15)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31±1.34)周;自然阴道分娩 21 例,剖宫产分娩24 例。研究组:初产妇22 例,经产妇23例;年龄20~37 岁,平均(28.64±3.28)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47±1.43)周;自然阴道分娩 20 例,剖宫产分娩25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符合《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3]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者;年龄>18 岁。排除标准:合并子宫功能障碍或输卵管功能障碍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免疫缺陷者;对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5281,规格1 mL∶10 U)治疗:根据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缩宫素给药途径。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20 U/次,再追加缩宫素20 U 加0.9%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滴注。针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给予缩宫素肌肉注射,剂量20 U/次。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4525,规格1 mL∶0.5 mg)治疗:针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肌肉注射,0.5 mg/次;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宫体注射,0.5 mg/次,产后2 h 重复注射1 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 min、产后1 h、产后2 h、产后24 h 的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测量,容积法是剖宫产手术中,人工破膜,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采用负压瓶收集血液,再将专用接血容器置于产妇臀下。称重法是产后24 h,给予产妇使用专用护垫,收集称重,计算使用前后重量变化值,即为出血量。

比较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4 h 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脑 钠 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凝血功能指标,采集两组产妇产前、产后24 h的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Hb、BNP 水平。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胃肠道不适。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后30 min出血量(185.26±26.64)mL、产后1 h出血量(226.41±18.47)mL、产后2 h出血量(306.19±22.33)mL、产后24 h出血量(318.52±36.16)mL均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mL]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mL]

组别参照组(n=45)研究组(n=45)t 值P 值产后30 min 224.13±29.91 185.26±26.64 6.510<0.001产后1 h 279.64±20.15 226.41±18.47 13.063<0.001产后2 h 362.69±21.47 306.19±22.33 12.235<0.001产后24 h 402.26±37.44 318.52±36.16 10.792<0.001

2.2 两组产妇Hb、BNP 水平比较

产后24 h,研究组Hb 水平(7.36±0.93)g/L 高于参照组,BNP 水平(35.48±2.25)pg/mL 低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 Hb、BNP 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产妇 Hb、BNP 水平比较 ()

组别参照组(n=45)研究组(n=45)t 值P 值Hb(g/L)产前10.64±1.46 10.84±1.13 0.727 0.469产后24 h 5.24±0.55 7.36±0.93 13.162<0.001 BNP(pg/mL)产前73.16±2.31 73.54±2.28 0.785 0.434产后24 h 43.16±2.55 35.48±2.25 15.149<0.001

2.3 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产 后 24 h,研 究 组 PT(10.79±1.45)s、APTT(29.63±2.12)s、TT(13.15±1.36)s 均短于参照组,FIB水平(3.11±0.24)g/L 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参照组(n=45)研究组(n=45)t 值P 值PT(s)产前14.72±1.38 14.58±1.42 0.474 0.637产后24 h 12.86±1.43 10.79±1.45 6.819<0.001 APTT(s)产前38.54±3.24 38.36±3.22 0.264 0.792产后24 h 32.74±2.17 29.63±2.12 6.877<0.001 TT(s)产前20.67±2.31 20.51±2.28 0.331 0.742产后24 h 16.16±2.35 13.15±1.36 7.437<0.001 FIB(g/L)产前4.36±0.25 4.41±0.29 0.876 0.383产后24 h 3.68±0.22 3.11±0.24 11.744<0.001

2.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缩宫素注射液是产后出血预防和治疗的一线药物,经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都能快速发挥药效,但唯一不足的是本药物半衰期较长,注射或滴注完毕后药物效应逐渐减退,需追加用药剂量,这可能会增加产妇肾脏代谢负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4]。麦角新碱注射液是由β-氨基丙醇和D-麦角酸组成的一种促子宫收缩剂,其作用模式与缩宫素相似,还具有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等优势,配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可以弥补缩宫素用量限制的弊端[5-6]。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产后30 min 出血量(185.26±26.64)mL、产 后 1 h 出 血 量(226.41±18.47)mL、产后2 h 出血量(306.19±22.33)mL、产后24 h 出血量(318.52±36.16)mL 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表明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可以快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这可能与药物作用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有关,缩宫素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在5 min 内起效,15 min 内结合子宫受体,提高子宫受体饱和性,增加基础子宫张力,逐渐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对子宫肌层纤维血管产生机械压迫,迅速关闭胎盘附着位置血窦,进而逐渐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7-8]。但缩宫素作用持续时间仅30~60 min,尤其是静脉滴注完毕后20 min 药物效减退,造成产后出血控制效果不理想[9]。此外,缩宫素受体与宫体受体结合性较高,对子宫下段和宫颈受体结合性较差,故而对子宫下段区域平滑肌收缩改善效果欠佳[10]。麦角新碱注射液属于麦角生物碱类物质,经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后可在30 s 内发挥药效,高度选择性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不仅对子宫底具有收缩作用,还对子宫颈部产生较强的收缩作用,使子宫肌强直性收缩,机械性压迫纤维血管,快速关闭出血口[11]。而且肌内注射作用持续3 h,静脉注射也使子宫节律性收缩持续3 h。因此,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不仅快速发挥抑制产后出血的效果,还延长产妇子宫维持规律性收缩时间,从而有效减少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

Hb 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其与红细胞的使用价值相似,也直接反应红细胞升高与降低情况,当人体出现手术大出血、外伤大出血或产后大出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大量流失,使Hb 水平也大幅度降低[12]。BNP 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当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改变时,就会促进BNP 分泌,参与血压、血容量调节,可反映产妇产后出血血容量变化情况,与其产后出血量呈正比[13]。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24 h,研究组Hb 水平(7.36±0.93)g/L高于参照组,BNP 水平(35.48±2.25)pg/mL 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可以减轻产妇产后血液流失和血容量的降低。这是因为麦角新碱可以选择性结合不同区域的子宫平滑肌,扩大子宫收缩范围,使宫体、子宫下段、宫颈纤维血管得到有效压迫,避免血容量大幅度降低,同时缩宫素还能降低产妇肾上腺酮激素水平,达到降血压效果[14]。所以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产妇可显著恢复血液循环,减轻产妇产后血液流失和血容量降低情况,Hb、BNP 水平较高。

PT、APTT、TT、FIB 是反映人体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孕产妇妊娠晚期会出现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纤溶产物的产生,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故而凝血功能指标也可以反映产妇产后出血情况[15]。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24 h,研究组PT(10.79±1.45)s、APTT(29.63±2.12)s、TT(13.15±1.36)s 均短于参照组,FIB 水平(3.11±0.24)g/L 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可以促进产后出血产妇凝血功能的改善。相关临床研究也表明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会显著改善产妇凝血功能[16]。这可能是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作用迅速,药效增强,延长子宫节律性收缩时间,使子宫肌层纤维血管持续性受压迫止血,并缩短血液凝固时间[1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 和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郭玲艳[18]的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5.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表明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具有安全性。这是因为缩宫素经肝、肾代谢,经肾排泄后,极少积蓄在体内;麦角新碱在肝脏内代谢,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不会残留在产妇体内,故两种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可以快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维持血容量稳定,恢复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麦角宫素出血量
麦角硫因治疗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