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过天晴拾地耳

2022-10-12张泽峰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9期
关键词:羊粪茅草木耳

文/张泽峰

近几日,家乡连续下了多场大雨。星期天雨过天晴,开车回老家看看。在路上,忽见两个老人在茅草丛中低头寻找着什么,原以为是在挖野菜,停好车走到近处细看,不禁大为惊讶,原来他们在拾地耳!老家现在的茅草丛中,竟然能长出这一城中罕见之物,实在出人意料。

地耳,家乡人称之为“地光皮”,对于此菜的记忆,最少也有50多年了。这是一种百分之百的绿色野菜,称之为野菜也不够准确,它其实是一种食用菌,湿润时为褐黑色或淡绿色,非常柔软,晒干后就剩下一层黑黑的薄皮,用手一捏就碎,有些像黑木耳,但比天然黑木耳体积要小些。在我的印象中,地耳最喜欢生长在茅草丛中。炎炎夏日,只要大雨下过,这些地方很快就会长出一坨坨、一片片、一堆堆的地耳。不过,由于它喜欢生长在茅草之中,且与土地的颜色接近,粗心的人很容易忽略它。

小的时候因家庭生活困难,我没少和母亲一起到茅草丛里拾地耳。印象中它常常与羊粪混在一起,羊粪多的地方,地耳就一定生长得好,大点的地耳把羊粪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所以母亲对我开玩笑说地耳就是羊粪变的。当时,我很相信母亲的这种说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还很穷,我老家更甚,我家的锅里没少煮地耳菜用来充饥。母亲经常把地耳择净杂物,放进盆里,浸入水中泡一下,泡后再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然后捏一坨放在鼻子下闻一闻,淡淡的,没有泥腥味,更没有羊粪味,这才放心。猛火,不用放油,先放地耳,翻炒几下,随后放入米汤,放盐,烧沸即可。米汤的多少,由地耳的数量决定,一般情况下,只要淹没了地耳,便可以了。及至烹饪结束,触碰到味蕾,以至吃到口中,才发现地耳竟然非常好吃,远超过平日里吃的其他蔬菜。地耳米汤的清淡柔软,香而不腻,令人想念。

地耳这款菜,真是个好东西,只可惜,家乡十年九旱,下雨如下油,一年里难得有几次吃到地耳的机会。长大后,离开家乡,吃地耳的经历和感觉早已经忘到脑后了。

母亲曾经将地耳洗净,加入冰糖适量,用水煎后给我服用,治好了我的目赤红肿。还有一次,我不小心被柴火烫伤了,母亲将地耳焙干研成粉末之后,用菜籽油给我调敷,并加入白糖、香油,几次调敷患处,烫伤就痊愈了。

地耳还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它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而且脂肪含量比较低。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优质食品。

地耳又名地软、地木耳、葛仙米、天仙菜、天仙米、地曲莲、地皮菜等,为念珠藻科葛仙米的藻体,由单细胞串成念珠形的丝状物组成,外披透明的胶质鞘,幼小时为实心,老时破裂成片状;潮湿时通体舒展,呈青绿色,干燥时卷缩,状似木耳,灰褐色。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据湖北《鹤峰州志》记载:“葛仙米出产距州城(鹤峰古时曾称鹤峰州)百余里,大岩关外水(即走马坪)田内,遍地皆生,色绿颗圆,颇称佳品。”据《梧州府志》记载曰:“葛仙米,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可作羹入馔,味甚鲜。”《本草纲目拾遗》又记地耳“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地耳在雨后的林间、山坡、草地、河坡上随处可见,据《名医别录》说:“(地耳)生丘陵,如碧石青。”我国的西南、西北、中原地区均有分布,夏秋季节雨后多见。

地耳的主要成分为糖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藻类干物质一般含40%~60%的多糖,此外,地耳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之多,是其他食品很难比拟的,地耳这种藻类物质中含灰分比较高,大约含有12%左右,具有人体所需的钙、钠、镁、钾、磷、硫、铁、锌等微量元素。地耳含有的复杂多糖结构,不易被人体吸收,故地耳属低热量食品,适宜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食用。中医学认为,地耳寒凉柔滑,上能清热明目,下可滑利肠道,多用能通便。

追忆往事后,我也随即在茅草之中拾了一些地耳。回到家中交给妻子,千叮咛万嘱咐,尽量施展好手艺,把儿时记忆中的美食烹饪好。当妻子制作的地耳炒鸡蛋端上餐桌,我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多年没有见到过的美味。用眼瞅瞅,盘子里的地耳莹润秀澈、色泽诱人。用鼻子闻闻,烧熟的地耳菜香味扑鼻、撩人胃口。用筷子夹上一口,放入口中慢慢嚼来,滑滑的、润润的、柔柔的、嫩嫩的。像木耳,但比木耳更加鲜嫩;像粉皮,却比粉皮更加脆滑,吃起来真有一种特别的温润舒适感。

从此,妻子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烹调地耳菜,诸如地耳炒肉、凉拌地耳、地耳疙瘩汤、地耳包子等。不管怎么烹制,地耳都非常好吃,吃了以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羊粪茅草木耳
蜣螂
传说
坐在风中
到山上住间茅屋
宁夏果园羊粪腐熟方法初探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
从一寸到两米
把羊粪卖给奥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