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小酒”养成记
2022-10-12中国报道王哲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2018年的春节前夕——地处云贵交界大山深处一个名叫岩博的僻静小村庄里突然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不是赶回家阖家团聚而是集中来到这个山旮旯里,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看看当地生产的“人民小酒”究竟有何神奇。
当年的2月15日除夕之夜,岩博村的乡亲们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春节礼物”——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乡亲们的新年祝福:写给总书记的信收到了,得知村里的白酒、火腿产业日益兴旺,有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总书记非常高兴。总书记祝乡亲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温暖亲切的话语,激励着岩博村全村上下继续开拓奋进,2021年岩博酒业全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带动直接就业900余人、村集体资产1.12亿元……10年来,岩博村产业持续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翻开了脱贫致富路上的崭新篇章。
外乡女人“当家”记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与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的一番朴实而又亲切的对话,让很多人动容。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余留芬所在的贵州六盘水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地处乌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交会处,山势陡峭、土地贫瘠,曾经穷得令人无法想象……
“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1989年1月,才刚刚20岁的余留芬从外乡嫁到了岩博村,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余留芬向《中国报道》记者缓缓打开了陈年记忆的阀门:她出嫁那天是当地最冷的凝冻天,到半山腰上的岩博村只有一条羊肠小路,送亲队伍跌跌撞撞往山上爬,因为地滑往往走一步往下滑三步,经过4个多小时的攀爬,筋疲力尽的余留芬和送亲人才到达岩博村,送亲的余留芬的姐姐当场就哭了。
村里人畜同路,又窄又破,到处是稀泥和水坑,还掺杂着牲口的粪便,必须穿着每家必备的及膝水胶鞋才能走过。村民的房子墙都是细竹子混合牛粪和泥巴敷出来的,屋顶是茅草顶,可以说是五面透风。
“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几间泥坯房,几块破木板搭成的床,一床盖在身上四处是窟窿的被子,一堆火台,一口铁锅,一个破碗,就是一个家了。”这是当年的岩博村送给这个外乡姑娘的“见面礼”,但性格倔强的余留芬并没有选择逃避和“躺平”,而是勇敢去面对现实和拼命想办法改善生活。
一个姑娘家,能做什么呢,余留芬思来想去用自己娘家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部照相机,穿山越岭、走村串户为村民照相,这个朴实能干的农家妇女,给十里八寨的乡亲们留下了永久的纪念。这期间她走了很多地方,经常还免费为老人拍照,结交了很多朋友,增长了很多见识。
从此,余留芬凭着敢想敢做的一股韧劲儿一发而不可收,在村里第一个开起了小卖部,第一个盖起了砖瓦房……热心为村民办事的她先是当上了妇女委员,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时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的肖直勤身患重病,他找到刚成为正式党员两个多月的余留芬,动员她接任村党支部书记,老书记对余留芬语重心长地托付说:“你是个能人,我们相信你,还有就是将来有钱了要把林场赎回来!卖了林场是我一辈子最后悔的事啊……”
“村里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外乡女人来当家了!”村里有不少人说闲话,当然也有更多的村民在了解情况后表示支持她。“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想不能让我们的岩博村就这样一直穷下去。也下了很大的决心,就决定拼一次。”余留芬回忆说,当时她看见在土地上辛苦耕耘一辈子却依然贫困的父老乡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既然大家相信我,那我就要带领大家把岩博村干出个样子来。”
敢闯敢干“寻富”记
2001年初,余留芬正式接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集体账面上没有一分钱,还欠着几万元的外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想要拔掉穷根,余留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修路。“那时的山路只有手扶拖拉机能上来,每次拉七八百斤煤炭上来,还要五六个人在后面推……”修路首先要炸掉堵在村口的一面山崖,村里没有钱,余留芬一咬牙拿出了自己做生意的所有积蓄4万元钱,还自己带领乡亲去把乡政府提供的雷管炸药背上山来,每天天不亮她就穿着及膝的水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下山,有一次还不小心失足摔下山坡,摔伤了腰椎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炸掉了山崖,修通了一条4米宽、3.5公里长的进村水泥路。
“命脉”有了,发展集体经济没有资金还是寸步难行。
余留芬思来想去,想到了老书记的临终嘱托,想到了村里卖出去的唯一一处集体财产——林场,“这个林场是我们岩博村的宝贝,如果能把林场买回来,等于拥有了一个绿色银行,可以抵押贷款,可以发展很多东西。”但当时买回林场需要23万元,这对于“一穷二白”的岩博村和把积蓄都用在修路上的余留芬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余留芬突发奇想找到了当地的煤矿求助,因为林场的树可以做煤矿里的坑木,“我们当时就到林场来数树,哪些是间伐的,能值多少钱。只数了十分之一的面积,折算下来的价值已经超过了23万元……终于把林场买回来了。”余留芬通过林场和煤矿合作获取了发展的启动资金,村里陆续建成了砖厂、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种鸡孵化场等,本来在村民看来觉得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资源陆续变成资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余留芬逐渐认识到,只有村集体壮大了才可以带动村民致富,才有对外的话语权。余留芬把每一笔村集体贷款,拿出一部分,给村民作为入股集体经济的股金。“比如我们第一次贷了25万,就拿5万作为集体经济入股,然后20万分给村民投入生产……”越做越有经验,越做越有思路,集体经济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路也越走越宽了。
然而,由于国家关闭了小型煤矿,砖厂缺少烧砖原料,农业养殖成本高也难以做大,岩博村面临着下一步转型发展的难题。余留芬想到,村子里有一家传承了600多年酿酒工艺的小锅作坊,通过市场调研和考察,余留芬下定决心收购了这家作坊准备“做大”。
“我们这儿水质天然没有任何污染,酿酒传统经验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很大。”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余留芬请来专家做规划,开始扩建酒厂,尝试转型发展,可是扩建酒厂需要的巨额投资难以筹集,资金链一度面临断裂的危险。
经过余留芬多方努力,在各级领导帮助和协调下,当时的盘江煤电集团、盘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入股了岩博酒厂。为带动“无入股资金、无一技之长”的村民脱贫致富,余留芬继续采取“资源变股、以债转股、村民持股”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了酒厂的股东。
聚焦创新“酿酒”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也切身感受到,单纯靠土里刨食无法解决致富问题,一定要找准路子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我这20多年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实践的。”余留芬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先后尝试过20多个产业,只要是能想到的、能做的、能努力争取的都做了,在不断闯荡、不断试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现‘人民小酒’才是真正适合岩博村走出大山、走向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子,所以我们这10年聚焦做‘人民小酒’。”
最近10年,是岩博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辉煌10年。
2013年5月9日,160多户村民入股的岩博村集体企业岩博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10月,公司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
2018年,如今的网红产品——“人民小酒”初露锋芒便面临着产能不足资金短缺的难题。“加班加点搞生产,再苦再累都不怕,最怕的就是资金链出问题,答应采购商的货到期交不了。”有过多次资金链绷紧经历的余留芬回忆说,在当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下,贵州银行的3000万元产业扶贫低息贷款成了“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岩博酒业立即将款项用于购买高粱、酒瓶等生产资料,确保了产能提升与市场供应。
2019年,总投资1.3亿元的岩博酒业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楼、万吨酒库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大师工作室、贵州省清酱香白酒酿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六盘水市科技小院等正式投入运行……
如今的岩博酒业占地600余亩,有职工900余人,年产纯粮固态发酵优质清酱香型“人民小酒”达5000吨。截至2022年4月,岩博酒业已实现工业产值约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村集体资产突破亿元。当地百姓从千百年延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已经成为朝九晚五的酒厂“上班族”,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
今年4月,岩博酒业二期10000吨扩改建项目启动,并纳入该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完成‘5年10亿销售、100亿产值、完成IPO上市’。”曾经的外乡媳妇、如今的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这样笃定地对《中国报道》记者说。
酒厂的跨越式发展,把不少走出大山的年轻人聚拢回乡发展。“从一个大学生招不到到现在留住了400多名大学生,大都来自本村以及周边乡镇,也有从大城市来农村工作的,他们都在法务、研发、营销等关键岗位上工作。”2019年在东北一所大学学广播电视的邓莉华放弃了在省会贵阳就业的机会来到岩博酒业,如今她已是董事长助理。
“我们和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品牌没法拼名气,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根本,我们在酿酒大师的指导下创新研发了清酱香这一独特的口味以开拓市场。”自己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余留芬遍访名师,求贤若渴,她在贵州省委原主要领导的帮助下,将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先生请来担任技术顾问,又请来了酿酒大师黄永光博士及其团队加盟并获得了茅台集团的技术帮扶。
余留芬广纳人才加入的同时还自主培养了二级品酒师、三级品酒师、酿酒师等多名技术骨干,同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签订教学基地,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制定并优化岩博酒业清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并成立技术科研小组,累计新开发“人民小酒”系列主流产品5款,饱受市场好评。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往往都惊讶于如此高品质又充满创新精神的“人民小酒”居然诞生在这样一个山旮旯里。
岩博村又开始尝试一条产文融合文旅发展新路,为持续丰富“岩博精神”内涵,建成的岩博党性教育基地已经接待1.2万余人次,围绕“党性教育+产业扶贫”模式,将基层党建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我们正在开发彝人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山地摩托车赛道、露营基地区都已经基本建成,人民小酒文化博览园也完成选址、用地规划及主体设计。”余留芬说,未来,岩博村还将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体系、创建研学基地,从各方面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出一个更加富饶的美丽岩博。
“有两个初心一直支撑我走到今天走向未来,一个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另一个是弘扬传统酿酒文化的初心。在乡村振兴中,我还要带领村民大胆闯、放手干,朝着更幸福的日子奔。”余留芬对记者说,从“为幸福生活举杯”到“喝出中国人的自信”,是“人民小酒为人民”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