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伯人的现代梦想

2022-10-11董可馨

南风窗 2022年18期
关键词:阿拉伯人黎巴嫩民族主义

董可馨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

2022年8月12日,75岁的著名作家萨赫曼·拉什迪在纽约州的演讲活动中遇刺,他被一名24岁的袭击者刺了十余刀。对拉什迪的刺杀其实已经持续了30余年,它要追溯到拉什迪在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该小说被一些穆斯林视为对伊斯兰教先知和《古兰经》的侮辱,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因此签署了对拉什迪的追杀令。

这是一个现代心灵与宗教理念无法兼容的悲剧,而类似的悲剧也曾在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多次发生。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1959年出版了寓言体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借由家族史回顾亚伯拉罕宗教的发展历程。这本书引发了争议,一些宗教人士认为它是对宗教的“亵渎与冒犯”。1994年,83岁的马哈福兹在开罗时被一群年轻狂徒袭击,他写作的手被废掉了。参与策划了“9·11”袭击的奥马尔甚至声称:要是马哈福兹一早就因为他那些宣扬自由的作品而得到‘应有的惩罚,萨赫曼·拉什迪的《撒旦诗篇》就不会出现。

《我们的街区》写就的那个年代,正是阿拉伯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奋力反传统的时候。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女性穆斯林纳齐拉写出《脱下罩袍》,旨在证明,脱去罩袍,并不妨碍女性对信仰的忠诚。她在书里写:黎巴嫩的大地上笼罩着四层罩袍,一层罩住了黎巴嫩女性的身躯,一层罩住了智慧,一层罩住了正直的良心,一层罩住了进步的精神。

一批诗人、作家,致力于推行阿拉伯语文学的现代化,认为文学改良与政治变革息息相关。为他们所代表的许多阿拉伯人也曾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它是世俗倾向的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生活。那时的阿拉伯世界,也的确在乐观昂扬地靠近这个梦想—民众的识字率大幅提高,大眾民族主义的政治自信高涨,妇女解放浪潮席卷,新文学、新诗歌普及。

当自由开放慢慢在一代阿拉伯人心中扎根之际,阿拉伯世界却被古老的禁忌、西化的恐惧缠绕,并被一场场战争倾轧、伤害。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界,两代阿拉伯人之间出现了一道分水岭,更年轻一代的阿拉伯人放弃了上一代父母尊崇的世俗政治原则,转而相信神权政权。“那一代人的遗产—他们那世俗倾向的政治理念、对于社会进步与现代化的期盼—已经渐渐流失了。前后两代阿拉伯人之间的纽带—关于什么该留下,什么该抛弃、什么该修正的微妙约定—断裂了。”

取代自由和开放的,是恐惧的回归。诗人海德里写道:“阿拉伯人陷入了一片恐怖的汪洋大海”,知识界是恐怖弥漫之处,恐怖来自“那些自命代表‘真主的律法、声称要把人间变成天堂的‘宗教原教旨主义者”,来自“自诩民族主义和国家之唯一代表的政权”,也来自“部族中心主义、种族清洗行径和大国沙文主义”,任何敢质疑的人都会被扣上“叛教”“背弃民族”的帽子,受到迫害。在这种恐怖肆虐的社会氛围中,无人敢言,大家为了活下去,都当起了“三不猴”—不看、不说、不听。

这本书想告诉世人:“阿拉伯世界并非一直都是今天这般光景。它也曾充满希望,灌注了几代阿拉伯人的努力与热情。”

猜你喜欢

阿拉伯人黎巴嫩民族主义
“希望”摄影展
阿拉伯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黎巴嫩为大爆炸哀悼三天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从名言名句中看古代阿拉伯人的求知思想
微 言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阿拉伯人的头巾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