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物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10-11全国智标委钟泽鹏赵滢张涛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助老物业居家

文|全国智标委 钟泽鹏 赵滢 张涛

1.“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养老模式政策背景

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首次将“物业+养老”模式纳入国家规划议程,成为国家意志。《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2020年12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开启“物业+养老”的政策制定和方案试点,确认“物业+养老”模式的基本内涵和行动路线。

2.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具有信息掌握度高、响应快、业主住户信任感高、供需匹配较精准以及公益公共服务与盈利服务的协同等天然优势,目前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提供的养老服务日益多元化,主要可分为三类,即应急服务、保健服务和生活服务。

应急服务:安全监护、紧急救助、一键呼叫、巡访关爱、人员定位等。

保健服务:健康管理、体检、护理、健康档案、体检报告、健康自动检测、中医体质辨识、睡眠管理、家庭医生等。

生活服务:长者食堂、定制送餐、助洁、助浴、购物、出行、社区课堂、老年大学、法律援助、日间照料、老人档案、老人评估、合同管理、用药管理、老人生日管理、护理管理、订单管理、志愿者管理、时间银行等。

3.物业提供养老服务的痛点

当然,在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下,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和阻碍,例如业务缺授权、服务能力不足、运营模式不清晰、政策落地缺失等。具体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企业天然具有逐利性,因此对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与养老服务的公益性、长期性、普惠性等要求存在显著冲突。

二是物业服务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养老服务能力,无法满足长者多样化特定需求的矛盾。

三是当前物业管理制度框架下,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群体在共同利益方面难以协同的矛盾日益突出。

4.推进物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物业+养老”不可一刀切,要因小区施策。推进物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可一刀切,应通过试点给出一系列菜单式的自选方案,让各地主管部门、社区街道与物业企业协商探讨服务模式并进行再创新,实现“顶层规划”与“基层创新”的协调发展。坚定实际需求引导,尊重业主老人群体自主选择和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提高用户认同感和参与度。

“物业+养老“模式涉及多方参与主体。在养老服务过程中,以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为基础,各主体开展全方位与多层次交流,找到需求和利益共同点,协同参与推进养老服务。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向物业服务企业订制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类型,并由社区居委会代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为。

“物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传统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补充和支撑。建议物业企业服务部门可先从自建的养老机构或承运政府的社区养老中心运营起步,逐步向周边社区小区范围辐射,贯彻星火燎原的发展思路,从而推进物业养老与传统机构养老、传统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服务应立足与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服务的原则和思路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或传统社区机构开展同质化竞争。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点是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并运营智慧助老平台。智慧助老平台可以汇总并实时公布辖区内老人膳食服务、家政服务、文娱、上门护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业机构的情况信息,方便长者根据自身实际的需求、偏好等因素选择最优的养老服务供应商。大力推动智慧居家养老的实体服务与智慧助老平台对接,形成人-平台-服务的良性循环系统。从接单到派单到反馈都在智慧助老平台上,在平台上可以对各个乡镇(基层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进行查看,从服务人数、服务次数到服务类型等都可以进行查阅,逐步打造可持续的闭环商业模式。智慧助老平台有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应用,协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设数字时代老年友好社会。

应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物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商业模式的探索,探究多渠道筹资机制和政策措施,以投资换机制,以投资促试点。在物业企业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推动财政税收相关的支持政策落地和实施,通过多元化支持渠道,例如减税降费、拓宽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构建。例如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康复护理等服务的物业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费减少或适当免除,同时积极推动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拓宽融资渠道上,鼓励商业银行向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和分期还本付息等产品。

猜你喜欢

助老物业居家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居家的日子
提升老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助老就医
离休干部专职助老员:美誉度之外的精准化思考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