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年新疆地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2-10-11王文光王晨宇李前跃宋鸿文阿斯木江阿不拉侯亚坤王玉杰
王文光, 王晨宇, 毕 兴, 李前跃, 宋鸿文, 阿斯木江·阿不拉, 侯亚坤, 王玉杰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位居第2的恶性肿瘤,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5位[1]。在我国,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位列男性死亡率第10位[2]。近10年来,新疆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新疆有其独特的地域和人文特色,疾病谱特点也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地区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本研究选取新疆收治前列腺癌患者人数较多的4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去除重复病例和资料不全病例,分别从这4家医院纳入804例、744例、554例和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 151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初诊患者;(2)前列腺为病灶原发部位;(3)户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标准:(1)确诊前经过内分泌治疗或者化疗等系统治疗者;(2)重复病例;(3)资料不全者。
1.3资料收集方法 自行设计资料收集表,选择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人开展培训,统一数据收集标准。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述4家医疗单位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病历信息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诊断年份、临床症状、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超声检查所示的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病理结果及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治疗方式、合并其他肿瘤情况等。
2 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 本组患者年龄41~96(71.81±8.20)岁,以70~79岁年龄段居多(1 030例,47.89%)。见图1。患者主要来源于乌鲁木齐市(961例,44.67%),其他来源地区见表1。从2010年至2021年,发病例数呈增长趋势。见图2。患者民族以汉族居多(1 477例,68.67%),其次为维吾尔族(500例,23.25%),哈萨克族(67例,3.11%),回族(78例,3.63%),其他民族(29例,1.35%)。
图1 2 151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分布图
表1 2 151例前列腺癌患者来源地分布
图2 2010—2021年各年份前列腺癌发病情况分布图
2.2临床特征 本组患者初诊时有排尿困难症状941例(43.75%),占比最高,其余临床表现见表2。确诊时年龄越大者,其前列腺体积越大(rs=0.063,P=0.003)。PSA检测值中位数为54.68 ng/ml,≤10.0 ng/ml者299例(13.90%),10.1~20.0 ng/ml者337例(15.67%);>20.0 ng/ml者1 515例(70.43%)。Gleason评分以8分居多,有593例(27.57%)。见图3。2 151例患者中1 274例(59.23%)为早期前列腺癌,877例(40.77%)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骨转移为主;438例(20.36%)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见表3。
表2 2 151例前列腺癌患者初诊临床表现
图3 2 151例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分布图
表3 2 151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征
2.3汉族与维吾尔族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由于所纳入病例以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人数占比最大,故进行对比分析。与汉族患者相比,维吾尔族患者确诊时年龄较小,前列腺体积较大,PSA水平更高,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人数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体检时发现PSA升高的人数比例大于维吾尔族患者,而维吾尔族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排尿困难的人数比例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以局限型占比更高,而维吾尔族患者以远处转移型占比更高,两组肿瘤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有远处转移者,汉族患者内脏转移发生率及接受系统治疗的人数比例高于维吾尔族患者,维吾尔族患者则以骨转移发生率更高,大多接受单纯内分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前列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前列腺癌的疾病特征规律,可为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4],但也有部分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5],这与PSA检测的推广应用有关。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6],尤以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7-9]。本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新疆地区前列腺癌新发人数呈增长趋势,与全国趋势一致。2019—2021年新发人数有小幅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均为乌鲁木齐市医疗单位住院患者,而近年来各地的诊疗水平提升,前列腺癌诊疗逐步规范化,患者前往中心城市接受诊疗的人数下降。
3.2新疆地区有其地域和民族特点,这在疾病特征上有所体现。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79岁,与我国总体趋势一致[10]。但湖南地区报道的发病年龄高峰为65~69岁[11],与之有所差异。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是因出现临床症状后来院检查而确诊,仅有18.27%的患者是体检发现的,提示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及宣教,使广大群众形成健康体检的习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3本研究结果显示,PSA检测值中位数为54.68 ng/ml,>20.0 ng/ml者占70.43%,Gleason评分以8分居多,提示新疆地区前列腺癌高危者居多。40.77%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骨转移为主,这与我国近一半的患者确诊前列腺癌时已至晚期的情况相似[10],但是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为5%~6%[12],提示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仍不够高,诊断、治疗偏晚的特点。建议尽快推行全民体检项目,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男性,应常规检查PSA,这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另外,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宣讲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率为23.06%,淋巴结清扫阳性率为17.90%,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13-15]。
3.4新疆地区多民族聚集,地域特色鲜明,但目前有关新疆前列腺癌疾病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已有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疾病特征与种族差异有关[16]。因此,加强新疆地区的疾病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当地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高人民健康指数。本研究发现,维吾尔族患者确诊时的年龄较汉族患者更小,与此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7]。另外,本研究发现,维吾尔族患者确诊时的PSA水平较汉族患者更高,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汉族患者PSA水平多位于10~20 ng/ml区间,而维吾尔族患者PSA>20 ng/ml的比例更大。此结果与安恒庆[18]针对前列腺穿刺活检人群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对于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与目标人群不同有关,前列腺穿刺活检人群中仍有较大比例的非前列腺癌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汉族患者因体检时发现PSA升高而就诊的人数比例大于维吾尔族患者,而维吾尔族患者因尿潴留和排尿困难而就诊的人数比例更大,这也反映两者在就医意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新疆地域广阔,民族分布有明显的聚集性特征。维吾尔族人在南疆地区的人数比例更大,而该地区基层健康教育和医疗水平较北疆地区低。近年来,随着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及国家相关卫生政策的支持,国家援疆措施力度也不断加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另外,随着多语种健康宣教的开展,南疆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有明显提升,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3.5本研究发现,维吾尔族患者确诊时的前列腺体积较汉族患者更大;对于有远处转移者,汉族患者以内脏转移多见,而维吾尔族患者以骨转移为主;对于肿瘤分型,汉族患者以局限型为主,而维吾尔族患者以远处转移型占比更高。上述临床特征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环境以及饮食文化差异有关,需要更多针对性研究来揭示更深层次的机制。有研究显示,AMACR基因在维吾尔族前列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更高[17]。胚系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ei等[19]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和欧美国家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存在较大差异,但我国患者的胚系DNA修复基因(DNA repair genes,DRGs)突变频率与欧美患者相当(10.1% vs 10.6%)。Li等[20]的研究报道也显示,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改变特征与欧美国家存在明显不同。对于新疆地区不同民族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谱有其独特性,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来揭示临床现象的差异本质,为当地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