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区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与信息化建设

2022-10-11陈何毅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遗址广东省革命

陈何毅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00)

一、红色革命遗址概念辨析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均提到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示范工作。红色革命遗址是指各个行政区域区划当中,各族人民长期革命实践乃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区域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展开革命斗争的革命旧址。2018年7月,我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共计808家,登记的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截至2021年5月,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革命遗址是中华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至土地革命时期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所存留的旧址、遗迹、可移动实物及相关设施见证,彰显了中国人民坚决捍卫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自由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珍贵历史,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意义、纪念价值以及史料功能。

二、广东红色革命遗址分布概况

(一)分布数量及种类

广东省作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具有绵长的红色革命历史跨度,连绵浩荡的山水之间留存着无数珍贵而辉煌的红色记忆。从三元里抗英的群众奋起到共产党领导的抗争壮举,从广州起义的革命号角到红军长征播洒下的革命火种,从中共三大的胜利召开到珠港澳联动新机制,南粤大地上的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此创造了众多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留下了今日数不胜数的珍贵红色革命遗址。截至2021年,广东省经由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程序审核通过的革命遗址累计4000余处,全省共计拥有21个地区(区、市)、82个县列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广东省也因此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全域覆盖的省份,蕴含着南粤大地上红色印记中不朽的精神内核,铭刻着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百年制胜密码(见表1)。

表1 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程序

(二)保存现状与问题

2022年1月16日,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投入施行,至此广东省成为全国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红色革命遗址的保存是近年来广东省用以激活红色文化的重要发力点,众多保护开发的长效机制在此深耕树立。从《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的印发,到“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引领,再到“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一桩桩、一件件、一项项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的实践落地,使得广东省内红色文化的活化传承不断获得新的诠释。然而,由于广东红色革命遗址数量的繁多、空间范围的广阔,遗迹的统一保护、系统管理大有难度,积重难返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革命遗迹的保护意识有所欠缺,大量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址遭到占用和损伤;其次,由于红色革命遗址的数量众多,管理主体存在权责不清、理念不强的弊端,许多革命遗迹未能得到及时性的保护与修缮,保护与开发的形势较为严峻。

三、广东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信息化途径

(一)修缮基础设施,管理责任到人

红色革命遗址合理保护与开发的机制建立,是红色基因、红色印记、红色资源得以源源不断注入与输送的重要介质。广东地区的红色革命遗址数量众多、跨越范围广,在保护和管理上存在权责不清、开发无序、标准不定等特点。基于此,广东省可以从构筑有序的分级保护机制入手,加快建立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机制。比如,由各地域内革命遗址的具体表现确立市县乡三级保护制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开展审核评估工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及时审查、发现与纠正问题;而遗址的整体性保护、修复、重建工作依托于责任到人的保护管理人制度,依据国有遗址、非国有遗址等革命遗址的类别设置不同的保护管理人,使得珍贵历史资源的保护有制可循,从而在分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革命遗迹的统一化宣传和标准化管理,切实做到规划管理与革命遗址保护相协调(见表2)。

表2 保护管理人责任安排

(二)整合文博资源,建档信息共享

针对广东省大范围的地域管辖,广东各地域内的文博资源必须进一步加强融合,形成合力。为确保红色革命遗址高效有序的保护与开发,各县区革命遗址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规划方案。第一,加速革命史料资源的收集整理,通过文博系统的文化“云展览”,加强革命遗址的统一宣传与归类管理,比如广东汕头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桂园三者同属于汕头市金平区的管辖范围,其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依照事件顺序、革命特质、地理坐标融通布局建立统一入口的信息档案;第二,开展遗址的数字化档案保护工作,通过革命遗址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有效打破县域的行政壁垒和资源界限。比如,广州的中共广东区委旧址、深圳的东江纵队纪念馆、韶关的水口战役纪念公园、梅州的叶剑英故居等不同区位的红色平台均为彰显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的抗战见证,可以借助统一的文史研究团队、文博信息平台入口、文旅路线设计,打通同一区域内的资源融合(见表3)。

表3 革命遗址信息分类管理

(三)推进战略合作,设置定期维护

省际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托于一定的制度标准,在不改变原状、不破坏历史风貌、消除过度干预的情况下,保障历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一朝一夕、一令一行所能安排与完善。针对红色革命遗址类型多样、管辖不一的保存特点,广州地区内不同革命遗迹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具有较大的区别,遗址信息的资源整合、历史文物的陈列布展、损毁场所的保护修缮、遗迹管理队伍的建设、文化产业营销的施行,等等,都需要专门化和针对性的安排部署,并在各部门之间形成宏大而有序的战略合作。革命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势在必行,为保证红色革命遗址长效保护机制的严格推进,各保护与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响应、互通合作,加强对于革命遗址的定期维护,通过在内部设置统一样式的保护标识,有效地落实“应保尽保”原则。同时,各县市人民政府、文化与旅游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在积极落实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客观审视自身能力、加强统筹资金归集,对于不具备修缮能力、遗址修缮专业要求过高的情况,融入遗址的社会多元保护机制,积极健全经费多元化投入,引导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资本合作参与,真正保障红色革命遗址获得多方面的强效保护,在助力革命遗址环境整治的同时打造一个协调的革命遗址保护生态圈。

四、广东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与信息化策略

(一)探索新媒体技术,打造传播多样态

近年来,技术的革命不断引发产业的变革,以移动支付、数字技术、自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的新媒体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效率达到史无前例的速度和效果。从红色文物展陈到场馆线上参观,从故事宣传互动到革命场景复原,在新媒体技术日益换代的今天,红色革命遗址不断通过新媒体的加持而焕发新机。当下,广东省众多红色遗址依托于多媒体展陈设计、智能化传播媒体、互动式立体媒介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通过5G+AR、VR、AI、云平台等新媒体技术的助力,将公众号中静止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生动的立体形象,使遗址背后的历史事件、革命精神真正“活”起来。比如,广州市从化区黄沙坑围屋结合大数据、高科技手段的创新,改造成为全新的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年久失修的红色遗迹就此“活”起来;广州市越秀区推行的红色遗址改造工程创设“互联网+红色革命遗址”模式,在优化展厅布局、扩大文物展陈的基础上,增设智能化、沉浸式、互动式的巨幅LED屏,通过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切实提升新场馆全方位的服务质量,使广东地域的红色革命文化呈现出以点带面之效。5G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正是应用多样态、多媒介、多要素的全媒体传播模式,助推红色遗址背后的人文历史、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在南粤大地上落地生根。

(二)挖掘教育潜力,发扬红色传统

红色革命遗址作为精神财富的实体,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潜力。深挖红色遗迹背后的动人故事和独特价值,有利于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精神透过实物向外界传播,真正发挥出遗址背后的精神力量。2020年,深圳的“改革开放干部学院”、韶关的“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和惠州的“东江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一一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此深入开展,成为活化红色教育资源的文化高地;汕尾市依托于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9个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阵地,每年接待的参观群众干部数量超过两百万人次。然而,省域内大量红色教育资源与革命文化资源的汇集尚未达到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独特党史体验式教育课程实地开设的过程中并未及时打通线上活动平台,导致革命遗址“营养剂”功效的影响范围较为有限。基于此,广东省应当加快地域内独特的红色教育品牌塑造,借助于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传统,从线上公众号、直播课程平台的打造入手,紧密联系红色遗迹实体与线上党史教育活动。以惠东县的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为例,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于此,当下的现代化干部培训基地——东江干部学院伫立于此,同时含有中洞村、马克思街、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丰富的革命遗址,该陈列馆可依托这些革命传统及文化的资源优势,以红色遗迹、珍贵文物作为鲜活教材,开设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线上展馆。观众能够凭借偏好与需求自由浏览参观内容,通过鼠标响应摄取文物全貌,从而面向机关单位、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各级突破互动限制,从创新宣教内容及形式入手打造高潭党性教育信息化品牌,不断折射出传统课堂的新时代光辉,扩大红色遗址的影响力和现实效力。

(三)“互联网+”地标,打造“红色地图”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是信息化高速建设背景下创建红色数字家园的重要路径,更是运用现代智慧为公民大众提供便捷服务、互动感受和优质体验的强力保障。目前,广东省域内已经出现联合“互联网+”、运用现代智慧的“红色数字地图”。比如,2021年7月,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独家定制的“广东省红色文化地图”是省自然资源厅在全面整合全省重要红色文化遗产基础上开设的全新平台,也是深度结合红色资源与现代技术的一大典范。该地图以高精度的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等可视化的地图数据为载体,将全省374个红色地标周边的道路地址、小区地名、车站交通等行政区划乃至湖泊、港口等矢量要素一一标记,居民群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媒体,依据“红色地图”提供的高精度定位电子地图,精准搜索、浏览、访问红色旅游线路,并获得优选便捷的交通出行方案。然而,广东省省域内的红色文化遗迹、革命遗址具有地点分散、数量众多的特点,全省依旧有为数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尚未以地标形式显现于“红色地图”之中。基于此,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延伸变换,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宣传更应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化的辅助应用。广东各区域内的红色革命遗址更应积极发挥新时代的互联网优势,扎根现实打造良好公共服务样态,从“互联网+地理信息”的信息技术应用出发,打造广东红色革命遗址地标网络,通过庞大的红色地标空间化展示,为红色革命遗址的开发宣传助添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一张图”走遍全省红色印记的伟大构想。

(四)深化文旅商融合,开发红色自品牌

红色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动力源”,更是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广东省作为众多红色文化遗迹的聚集地,涵盖了无数珍贵的红色文旅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与革命文化遗址的开发也成为相互融合推动的“助力剂”。比如,广州市越秀区通过挖掘区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三条“英雄花·英雄城”红色旅行的精选线路,扩大了红色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辐射范围;从化区通过整合莲麻村特色小镇的生态产业资源以及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一条独特的“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联通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推介遴选了100处红色革命遗址,并据此开发出九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打造一大批红色文化新高地。然而,这些优秀文旅路线的宣传尚未与互联网生态、网络营销紧密结合,辐射力度受到了限制。基于此,广东的红色革命遗址开发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展与历史文化机构、科研教育组织、周边配套旅游资源的战略合作,不断通过区域合作的深化,打造文旅融合新发展;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开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O2O、B2B等电商平台的营销,从虚拟网络的营销环境塑造入手,打造红色自品牌IP,在区域资源梦幻联动、协调发展的同时,推进广东省域内红色旅游路线的资源整合,从而不断加大红色革命遗迹的集群效应。

五、结语

若说红色遗迹是广东省站在历史新起点的精神支柱,那么革命旧址必定是其面向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战旗。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挥舞着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鲜亮旗帜,闪现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的智慧结晶,埋藏着今天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精神密码。只有立足于广东省域内众多的珍贵红色革命遗址,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遗迹实体予以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新征程的红色基因,跨越奋进新时代中的雪山沼泽、浅滩暗礁,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乘风破浪、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遗址广东省革命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