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以连城革命客家山歌为例

2022-10-11林紫茜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闽西连城曲调

林紫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坐落于龙岩市北部,全县现辖17个乡镇,即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镇、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镇、赖源乡,共248个村(社区)。自秦朝末年以来,由于戍边、战乱、灾荒,历朝历代都有中原移民迁至闽西,其中不乏不少被贬黜的文人墨客,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文化与连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连城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属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组成部分。1929年,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在新泉镇建立了连城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机构——连南区革命委员会。在此期间,毛泽东与朱德同志分派军事干部深入各地农村,领导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在新泉镇开展了红四军第一次正规的军政整训。新泉镇还是毛泽东思想建党建军理论奠基地、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起草地、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学校创办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完善地。除此之外,红军长征前东线的松毛岭战役的发生地也在连城,当年全县97%的乡村建立了红色政权,1万多名连城子弟踊跃参加红军和游击队,在红军北上后,仍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悠久的客家文化传统,孕育了丰厚的客家文化艺术,其中客家山歌便是其中耀眼的明珠,被称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生活中,客家山歌承载了连城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内心的情感用最朴实的语言与曲调表达出来。革命客家山歌主要指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客家山歌。主要反映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劳苦大众反压迫、反剥削,翻身做主人以及歌颂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山歌。歌曲在题材、体裁、曲调上,都保留着传统客家山歌的审美,同时有兼有时代的进步性。

一、歌曲题材紧贴时事,用大量修辞手法,虚实结合

革命客家山歌的题材大多紧贴社会时事,将现实生活与革命斗争相结合,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饱含连城人民的思想情感,爱憎分明。

(一)记叙旧社会腐败黑暗的歌曲

自清朝末年以来,封建势力、帝国势力、军阀买办、地主豪绅的压迫如同大山压在劳动人民的肩上,越来越多人通过山歌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以唤醒人民群众的反抗旧社会的斗志,解放大众思想。

连城山歌《我本是受苦人》(节选)[3]

(演唱者:张衍高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

我本是一工人,数千年痛苦都受尽,家里多么贫,工厂去谋生,时间延长工资减少到如今;一天到晚真辛苦,满身的血汗都流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资产阶级,若不这样永做奴隶。

我本是一农民,数千年痛苦都受尽,今天想起来,怎得不痛心,地主剥削豪绅压迫到如今;还有靖匪更凶狠,屠杀我农民不留情。铲除封建势力,推翻地主阶级,若不这样永做奴隶。

这首歌以工人、农民、士兵、女性四个不同的身份,对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阶级、封建势力进行了猛烈批判,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劳动人民受压迫的苦难生活,最终发出了不反抗便只能永远做奴隶的呼喊。

(二)歌颂红军部队、苏维埃政权的歌曲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队伍进入闽西,在当地党组织与群众的支持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沉重打击了当地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势力,让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因此,在土地革命期间,出现了大量歌颂红军部队的歌曲。

连城山歌《盼红军》

(演唱者:邓群英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新泉镇时间:1980年5月)

连城山歌四堡山歌调《雄鸡一啼天大光》

(演唱者:雷水金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四堡镇时间:1980年7月)

革命不怕路途长,雄鸡一啼天大亮,只要跟着共产党,革命一定有春光。

歌词以七言四句的体裁在客家山歌中最为常见,用天亮来比喻摆脱旧社会之后的幸福生活,发出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一定有希望”的口号。

(三)歌颂党和领袖的歌曲

1929年6月,毛泽东与朱德在连城新泉镇短暂的休整后,一边做再次攻打龙岩城的准备,一边配合连城的农民暴动工作,帮助建立起连南区革命委员会。12月,又再次在新泉进行整训工作,这是红四军首次大规模、规范化的全军集训。人民群众看到的是一支有别于国民党与地方军阀的部队,是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部队,给备受压迫的工农群众极大鼓舞,发自内心地歌颂党和领袖。

连城新泉山歌调《劳苦工农见太阳》

(演唱者:张家生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新泉镇时间:1980年5月)

乌云开啊浓雾散,劳苦工农见太阳;朱毛红军来新泉,连南人民脱苦难。

红旗展啊天下亮,连南暴动十三乡;枪杆子里出政权,穷人不再受苦难。

热头一出滴滴圆,夺回土地喜涟涟;穷人现在有耕地,感谢恩人毛委员。

连城山歌《日头一出红又亮》

日头一出红又亮,幸福山歌大家唱。歌颂恩人毛泽东,歌颂救星共产党。

两首山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将共产党和领袖比喻成太阳与救星,照亮了受压迫的工农群众。此类的山歌数量不少,例如,新泉山歌调《朱毛红军到汀州》《朱毛红军得人心》《羊角花开满山红》、姑田山歌调《喜迎红军到姑田》等,这些歌曲的歌词沿袭了客家山歌本身以七言四句为主的诗歌风韵,也记录了当时具体的历史事件,具有诗化与写实相互交融的艺术特征。

(四)动员参加红军的歌曲

闽西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大量的闽西儿女为革命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连城山歌中有许多动员参加红军的歌曲,也有不少描写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姐妹送兄弟参军的画面。

连城塘前山歌调《翻身唯有当红军》

(演唱者:张财富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塘前乡时间:1980年4月)

兄弟姐妹一条心,团结起来打豪绅;唔做牛马受剥削,翻身唯有当红军。

要想出头闹革命,要想翻身当红军;永远跟着共产党,一心一意唔变心。

连城文亨福地山歌调《儿当红军要安心》

(演唱者:吴桂宝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文亨镇时间:1980年8月)

一送我儿去参军,儿当红军要安心;家里唔要你挂念,还有弟妹奉双亲。

再送我儿去参军,祝你立功上瑞金;要是见到毛委员,写封家信慰双亲。

这类号召闽西儿女积极参加红军的歌曲充满了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描写家人的歌曲则表述得更加具体,情感真挚细腻,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五)宣传新思想、新政策,教育启发群众的歌曲

连城革命山歌中也有不少关于新思想、新政策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运用直白的语言,结合山歌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将革命精神与革命政策传达给广大群众。

连城山歌《识字运动歌》(节选)

(演唱者:杨秋凤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新泉镇时间:1980年5月)

谁害我们呀,地主资本家,穷人受剥削,天天做牛马。

现在可不同,政权为工农,识字有机会,大家要用功。

苏维埃政府,工农兵做主,文化要翻身,学习要刻苦。

连城新泉山歌调《工农妇女上夜校》

(演唱者:张家生 采录者:张江万 地点:连城县新泉镇时间:1980年10月)

工农妇女上夜校,读书识字开心窍;封建礼教全扫除,姐妹们!“三从”“四德”都唔要。

连城山歌中有不少针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歌曲,除了帮助妇女摆脱封建桎梏,自由婚姻外,也鼓励妇女读书学习,投身革命。在新思想的影响与教育下,闽西培育出了陈客嫲、黄娣、陈清河等优秀的女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在传统曲调的基础上与时政相结合

革命客家山歌大多以连城本地的客家山歌为基础进行旧曲填新词,或是对旧曲进行即兴改编,保留了客家山歌生活化、口语化、实用化与大众化的特点,极富生活气息,朗朗上口的曲调也更易于传唱与普及。

(一)直接套用连城山歌曲调

直接套用客家山歌曲调进行改词,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常用、最高效的创作方式,当地工农群众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较低,而客家山歌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因此,不少歌曲直接沿用了原有的曲调,如《盼来红军己巳年》,直接沿用了生产劳动山歌《打铁师傅歌》。

除此之外,《剪掉髻子当红军》也沿用了连城山歌《老妹送郎送到五里亭》的曲调。原曲是一首客家情歌,在重新进行填词之后,描写了连城妇女参加红军闹革命的歌曲,是闽西妇女参加革命的一首代表作。

(二)以连城客家山歌为基础改编

连城客家山歌中,音调节拍紧凑,字多腔少。受连城方言的发音习惯影响,羽调式为基本调式,基础音为3、1、6或者、3、6,唱出来的旋律也近似连城传统习惯音调。以连城客家山歌为基础改编的歌曲数量巨大,当地的革命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及党组织积极发挥了文艺宣传的作用,成立了大量群众性文艺表演团体,充分利用红色歌谣扩大革命影响。歌曲《喜迎红军到姑田》改编自山歌《木匠师傅歌》,两首歌曲都是2/4拍,都以3、6、三个音为主,音调节拍紧凑,多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中主要位置以六度跳进为主。两首歌曲前半段区别在于三个音的组合关系发生一些变化,结尾基本相同。歌词皆为连城山歌典型的七言四句,语言直白朴素,带有不少表达感情的语气词。类似的歌曲还有传统山歌《肚里好腹饥》《郎是珍珠妹是宝》,都与《喜迎红军到姑田》在各个音乐特征上非常相似。

(三)借用《苏武牧羊》曲调填词而成

《苏武牧羊》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以苏武不屈的精神,凛然的气节来演绎中华民族坚定的爱国之心。在连城革命山歌中,也有《土地革命歌》与《红军中青年工作竞赛歌》两首歌曲使用了《苏武牧羊》的曲谱,通过重新填词进行演唱。《红军中青年工作竞赛歌》通过对曲调进行多次反复,将部队的纪律以歌曲的形式传达下去,这是土地革命期间红军部队常用的做法。而《土地革命歌》则去掉了一小节,歌曲也更加简短,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进行土地革命。

(四)借用外国歌曲为基础改编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苏联,成为当时中国学习的对象。不少苏联歌曲也流传到中国,被改编成各种革命歌曲在苏区传唱。这首《肃清反动派建立苏维埃》便是沿用了苏联海军军歌的旋律,进行重新填词。

(五)仿学堂乐歌曲调创作而来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学堂乐歌在我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学堂乐歌的音乐旋律大多明朗欢快,朗朗上口,歌词直白质朴,极易传唱。连城革命山歌中,便有部分歌曲以学堂乐歌的曲调为基础创作的,如《工农剧社社歌》。这首歌曲在闽赣边苏区有数个版本,连城的这首则是流传在闽西的版本。整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歌词不再是以山歌的七言四句为主,而是更加通俗易懂,带有明显的学堂乐歌音乐风格特征。类似的歌曲还有《欢送红军歌》《妇女解放歌》等。

三、结语

连城作为闽西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累了深厚的革命传统与红色底蕴。连城革命山歌是连城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见证,是不断激励人民奋斗的精神财富。透过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与工农群众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付出的牺牲,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猜你喜欢

闽西连城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闽西: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长征时期闽西红军系列文物故事赏析
和猫狗一起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