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民歌器乐化
——浅析二胡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22-10-11闫国威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节作曲家二胡

田 宇 闫国威

(1.海南微城未来教育学校 ,海南 海口 570100;2.中央音乐学院,北京 100000)

一、作曲家及作品介绍

(一)作曲家介绍

代博(1988-),中国青年作曲家、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创作了多部作品,并受邀在国内外演出及举办音乐会,并出版或合作出版了多部作品CD及乐谱等。2017年11月的墨西哥莫雷利亚国际音乐节,作为主办方唯一邀请的中国音乐家,代博的独奏音乐会在莫雷利亚举行。当地媒体评价其音乐融合了东西方多种审美元素,带领观众进入了“另外的世界”。

(二)作品介绍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取材于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雷振邦先生在进行创作时,将歌曲《古丽碧塔》的前半段进行适当减音,让其更加符合电影音乐的特点。

二胡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本是一部反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作者以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舞曲作为素材,适当放慢了原曲的速度,从而让作品更加拥有一种辽远、广袤的回味空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雷振邦也是五六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歌曲作者之一,从民歌中汲取音乐养分的做法也成为主旋律音乐创作的一种主流模式,广泛传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还代表着一代知青们的青春岁月。作曲家根据原歌曲将其改编成了器乐化的二胡作品,乐曲更加绚丽,富有激情。

前苏联作曲家格里埃尔也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掀起你的盖头来》两首民歌运用于交响音乐作品中,赋予了经典民歌别样的魅力。

二、作品演奏技法分析

二胡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演于“光荣绽放——新十大二胡演奏家音乐会”。在音乐会中,这首作品由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闫国威演奏。作品一经推出,备受瞩目。作曲家代博老师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将旋律性、技巧性融于一体,而闫国威老师在演奏时则赋予了这首作品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作品中,我们不乏可以看到一些较新的二胡演奏技法如双音运用于作品中,亦或是原本歌曲旋律的出现以及扩充。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演奏经验对该作品进行简单的谱面与演奏分析。

(一)引子

作品以强力度的g1开始演奏,并且力度持续保持到了第二小节,由第三小节的d1开始渐弱,而后由渐强的6连音开始下一个乐句,在此处作曲家创作了类似于《流浪者之歌》带有六连音的乐句,由此也为引子后半部分的乐句预示了强弱处理的变化规律,并且第八小节标有“渐快”持续到第九小节,且第九小节的音高翻高八度,在第十小节标有“渐慢”,进行渐慢处理(如图1),在第十一小节出现#c2,它体现了塔吉克民歌的色彩,让座民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并在第十二小节以泛音结束引子(如图2)。在第十一小节中也出现了“#f1”,为陈述性段落做准备,也预示着作品引子的结束。

图1

图2

在演奏该段落时,首先应注意乐句的划分,以作品谱面的强弱标记为前提,谱面强弱标记表示着作品的情感波动;其次,作曲家在该段落运用了“宣叙调”式的写法,让作品在这一段落进行了独白式的炫技。二胡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依据小提琴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编而来,演奏时尊重西方作品中的标记Rubato,根据演奏家的演奏处理,按照作品乐句的气息进行演奏;最后,要注意引子部分的音准以及结尾时泛音的稳定性。

闫国威老师在“光荣绽放——新十大二胡演奏家音乐会”时的演奏版本中,将第九小节的第三拍与第四拍的两组十六分音符再次升高八度,三个八度的音高对比更加充分地增加了作品引子的张力,也展示了二胡这件乐器高把位音色的穿透力,对演奏者把控高把位音色是一种考验,也是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作品二度创作更好的诠释。

(二)第一部分

从第13小节开始,作品出现了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来自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这个段落中,主题旋律共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在作品中的15~35小节,第二次出现在36~74小节。在第二次原歌曲旋律素材出现时,较第一次出现降低八度,且作曲家对该部分进行乐句的扩充,即在该部分的47~49小节由“渐慢”连接“回原速”,62~70小节由“渐慢”连接“渐快”。这两处的创作与演奏的处理则让这首作品更富有张力,将作品的内在含义进行了展示。除此之外,在第二部分的钢琴伴奏中,可以看到有大量同音6连音的重复和弦出现,它作为一种织体推动了整个音乐的张力,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为快板部分进行铺垫(如图3)。

图3

在第70小节中,作品旋律由c2翻高八度至c3,是作品的这一部分的高潮,在演奏时要把握作品的力度、气息与时间,通过较大力度的揉弦与作曲家处理的时长形成戏剧性对比。

在第一段落中,除了上述较有特色的部分之外,作品中对强弱处理的变化标记一方面表示作品的力度对比,也使作品最后的高潮形成层次感,并且有所保留。如此明显的力度变化,也可以提示演奏者在进行处理时要注意乐段情绪的变化、演奏时右手运弓力度和幅度的变化,以及左手处理时揉弦力度的变化。如原歌曲旋律第一次呈现时,左右的揉弦力度不应该过大,揉弦幅度也应该有所控制,让歌曲旋律更显抒情;当歌曲旋律第二次呈现时,要与第一次呈现有所区别,左右揉弦的力度与幅度相较于第一次处理要有所增加,且右手运弓的力度与幅度也应该有所增加,凸显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作品的快板部分进行铺垫。

(三)快板

从第77小节开始,作品进入“Allegro con brio”,即有活力的快板。在这个段落,作品以三把位内弦颤音开始,力度为“中弱”,演奏时应注意力度的控制不要过于沉重,在进行反复后,作品进行高八度演奏,形成对比,并且伴奏拨弦的处理方式,更加可以展示作品中欢快的分为(如图4)。

图4

接下来,作品的104小节到111小节,通过疏密节奏型的变换和强弱力度的变换,为作品的转调以及增强作品情绪感染力奠定了基础。

作品从第122小节开始,使用了双音的演奏技法,笔者认为双音演奏技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中少数民族风情的体现,此时旋律在钢琴声部呈现,与二胡的双音进行互补(如图5)。

图5

作品的135小节又转回了原调,此时作曲家采用疏密节奏型的搭配,为作品结束的高超进行铺垫。从154小节开始,主题扩大,与此同时也便于展示原歌曲旋律在此段落中的变化。最后作品标记有动力再现,以g结束。

在处理时,注意高把位音的音色控制,不可以过大出现噪音;在疏密节奏交替的部分,应注意强弱的处理变化,标记的重音在附点四分音符上,不可以将重音演奏放在十六分音符中;在作品即将结束,主题扩大,此时演奏者处理应该加大左手的揉弦力度,右手运弓幅度也应根据作品的变化进行调整;从第65小节开始,作品即将结束时,此部分应提速演奏,让作品的情绪到顶点,最后以强力度的g结束(如图6)。

图6

以上便是笔者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关于谱面以及演奏的简要分析,在下文中将结合作品对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探讨。

三、人文精神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体现

(一)人文精神

“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记载于《周易》,原文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通过观察宇宙天体的运行,可以了解到四时的变化;通过观察注重人民的生活以及伦理道德,可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

在西方,曾爆发过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赋予了西方宗教新的内容,以新的姿态开始在西方的文化中进行冲击。而“非宗教性”的文化特征则是中国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最大的区别,梁漱溟先生曾说过,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

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作为一种精神,它泛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正是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精神支柱。孔子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等,都是以人文社会存在的中心而提出的;老子认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等。由此可见,儒、道两家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互融的学派,他们都是以人文本,共同促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也在千百年的历史流变中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二)人文精神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体现

1.思维形态中的体现

与西方不同,中国音乐艺术主要建立于“线”的思维基础之上,而旋律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就是“线”的特点在音乐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虽然没有和声、复调等理论,但是有很丰富的移宫转调的方法,也就是调式与调性的转换。这种丰富的宫调理论,也正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思维方式上的“线”的体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作品抒情性、技巧性并存,纵观全曲的旋律发展与变化,作品以原歌曲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在第一部分歌曲旋律出现一次后,第二次低八度呈现并且在原歌曲基础上进行乐句的扩充,加入渐快、渐慢等演奏要求,旋律的“线条性”由此得到了延伸,更有利于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挥,也更加体现了二胡这件乐器擅长演奏“线条性”旋律作品的特点,赋予这首二胡作品更强的“歌唱性”。而这一特点在作品临近结束时的第153小节至164小节的长音部分体现出来。作品的快板部分通过多种节奏型的变换实现音乐层次的递进,从而丰富听众的听觉感受,让作品更加贴近塔吉克民歌《古丽碧塔》原本的音乐风格。

调式调性是一部作品不可分割主要部分,它决定着音乐作品的色彩性因素以及其他诸多方面。从调式调性方面来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B为宫的D角调式开始;在第112小节转至G为宫的D徵调式,大致相同的节奏型在不同的调式呈现,仿佛为作品最后进入快板尾声进行铺垫;最后在第134小节转回B为宫的D角调式(如图7),由此也让听众听觉回归原本调式,形成听觉上的“首尾呼应”。这样的转调方式符合移宫转调的理论概念。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在选用了耳熟能详的民歌的基础上,调式和调性也使用了中国民族调式,通过调式和调性的转换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整个旋律的发展与行进符合国人对音乐“审美”的取向,从而也实现了更好的为“人”服务。

图7

由此可见,从思维形态的两个方面——即“线”性和“移宫转调”两个方面分析,均可以看出人文精神在思维形态中的具体体现。

2.结构形态中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音乐结构注重协调与自然,它的结构原则集中体现在散体结构的特征中,即“散—慢—中—快—散”布局特征的形式。散体结构追求的最大特点便是追求“自然性”与“完整性”。从人体情感角度出发,则可以理解成是人作为个体感情自然发展的整体性过程。因为这种布局起始、过程、结束一贯到底,没有缺失。

笔者认为,“散—慢—中—快—散”布局特征的形成,其原因仍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不可分割。前人曾将“循环往复”的思想和“大团圆思想”作为解释布局特征形成的原因。但是,他们忽略了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没有停滞。

纵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作品,其整体布局基本符合“散—慢—中—快—散”的特征,并且在第一部分中,第一次原歌曲的呈现也将民歌原本“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融入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是以速度和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来推动乐曲发展,尤其是在对乐句进行扩充变奏时,这种方式更是不可或缺。如第一部分原歌曲旋律共出现两次,且两次所需演奏的情绪、速度皆有不同。第一次为“Adagio cantabile”,第二次为“Moderato Cno moto”。用两个部分的对比形成了乐曲发展的动力。

3.表现形态中的体现

中国的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不注重客观的摹写,而是注重主观的情感体验与夸张表现,换句话说在艺术表现中更加“重情”。

说到情感,我们想到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的表达。其实,不仅仅是人,很多动物也有。喜、怒、哀、惧是情感的表达,很多人认为,情感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或者独立于肉体的一种存在。其实,人在生存过程中,会同周围的事物之间产生各种联系,对事物或事情的态度体验,就是情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雷振邦先生根据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的故事背景创作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名为商人赶脚的塔吉克青年,爱上了喀布尔城的一位公主,但遭到了反对,青年只能顺着古丝绸之路流浪,把凄凉的歌声传遍了所有他路经的地方,最后传回到帕米尔高原他的故乡。而这首歌曲的歌词也处处流露出人的情感,以“青春的血液”浇灌而成的鲜红的花来象征“纯洁的友谊和爱情”。“青春的血液”象征着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而“纯洁的友谊与爱情”则处处体现着惋惜。歌词保持了新疆塔吉克族民间诗歌的特色,自问自答、简洁明了、诚恳殷切,情感真挚地赞美了友谊和爱情。

当这段旋律运用到二胡作品中后,以抒情见长的二胡则将这首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了出来,加之作品中对原歌曲进行了改编,并加入了快板段落,在笔者看来,也从另一层面展示出了作曲家对青春、友谊、爱情的赞美。这不正是人文精神在这首作品中最好的体现吗?

四、总结

本文以经典民歌器乐化为主标题,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了谱面、演奏、人文精神三方面的分析论证。通过论证,我们不难发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改编由二胡演奏后,将原歌曲中的情感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随之也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流露出来。不难发现,将经典民歌作品进行器乐化,是未来二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让经典民歌与二胡作品更加焕发生机的一种方式。谨以此篇文章,对二胡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简要分析,也为后续演奏者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1.王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塔吉克民歌素材分析与演唱版本比较》;上海师范大学;2020.2.16

2.“光荣绽放——新十大二胡演奏家音乐会”作品介绍字幕

3.作曲家代博采访4.作曲家代博采访5.闫国威老师采访

6.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音乐研究》,1991.8.29,54页

7.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音乐研究》,1991.8.29,55页

8.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音乐研究》,1991.8.29,56页

9.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音乐研究》,1991.8.29,56页

10.百度百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猜你喜欢

小节作曲家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二胡悠悠
快把我哥带走
长大可当作曲家
一把二胡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猫咪成长史
节节草的秘密
作曲家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