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肌肤远离“多事之秋”
2022-10-11邱百怡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邱百怡 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主治医师
陈彦西 武汉市中医医院
“多事之秋”小心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变得缓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体表水分流失,皮肤转向干燥,皮肤含水量不足,很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等症状。同时,气温的变化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致敏物质的大量释放,从而容易感染细菌、真菌或者病毒,患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等皮肤病。
1.秋季过敏性皮炎
是一种易发于秋季的过敏性皮炎,女性多见。皮疹多局限于颜面、颈部,表现为轻度红斑、水肿,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的表现为眼周或颈部红斑,水肿不明显;有的还可为湿疹样改变,轻度苔藓化皮疹,时有糠皮样鳞屑,常伴有瘙痒,每年反复发生。
季节交替时节,应注意补水保湿,使用成分单纯的护肤化妆品,尽量减少更换频率。外出时减少去往花草树木多的地方,或者太阳直射时间较长的地方。
2.皮肤瘙痒症
由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干燥,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发生瘙痒。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瘙痒症状更常见。
日常须注意皮肤保湿;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或刺激性的物质;减少洗浴次数和碱性浴液的使用;痒时切忌抓挠或用热水烫洗,可用冷水镇静,及时就医。
3.银屑病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银屑病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明显增多。气候转凉、呼吸道感染、皮肤干燥等是主要诱因。
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适时添衣,注意预防感冒。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感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鱼鳞病
其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因多汗,潮湿皮损变得不明显。秋后天凉,出汗少,空气干燥,鱼鳞病皮损变得明显,呈鱼鳞样外观,也可出现皮肤瘙痒,脱屑。
秋后注意皮肤保湿,减少洗浴次数,少用或不用浴液。沐浴后或冬天的时候可常在患病处涂抹润肤霜,有助于皮肤的滋润。
在“秋燥”当令的环境下,对于皮肤的养护防治应注重整体调养,注重防晒保湿,合理膳食,充足睡眠,皮肤已经出现症状的朋友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切勿盲目用药、轻信偏方。
秋季护肤要重视
1.防晒必不可少
防晒在一年四季都必不可少,区别只有防晒指数不同而已。虽然秋天已至,但紫外线依然很强烈,不容忽视,防晒霜仍然需要使用防晒系数较高的。防晒不仅是美观的问题——防晒黑,更重要的是为了肌肤健康。
在防晒时应遵循“ABC”原则,A 指避免(avoid),即主动避免日光直射;B 指阻拦(block),即借助物理屏障,如打伞、戴帽等防晒阻挡紫外线的照射;C 指防晒霜(cream),即使用合适的防晒霜。
2.保湿工作要做好
皮肤的表皮就像长城一样,最外面有一层看不到的膜,叫皮脂膜,能保持下面的皮肤角质层不易脱落或开裂。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分乳化而成,由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汗腺所分泌的汗水,再加上角质层的角质,共同形成的一道膜。
寒冷环境中,皮肤受到刺激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汗液、油脂、脂质、角质细胞中的天然保湿因子分泌都会减少,皮脂膜就会出现问题。一些能刺激皮肤的物质如微生物、皮屑、环境中的小分子抗原等,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引起发红、瘙痒、干燥、角质脱落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做好皮脂膜的养护工作。
由于秋季的天气比较干燥,可以适当敷一些补水面膜,给干燥的皮肤补充水分,缓解面部紧绷的情况。
秋季保湿应注意洗澡不要过于频繁,洗澡时注意尽量少用肥皂,洗澡水不可太热,洗后可用润肤乳保护皮肤。
除了要帮脸上的皮肤进行保湿补水,不可忽视身上的肌肤问题。在秋季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滋润的身体乳,晚上睡觉前进行涂抹,能够有效缓解干燥带来的皮肤脱皮、瘙痒等问题。
肤质一般是分为油性、中性、混合性、干性、敏感性,不同的肤质所需要的补水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选择秋天补水护肤品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肤质来进行选择,并且早晚都需要进行护肤,确保肌肤处于滋润状态。
3.多喝水,少食辛辣
秋季干燥的气候带走了人们体内很多水分,导致肌肤干燥,容易脱屑,甚至是出现皱纹斑点等。因此,在这个时候,保护皮肤必须多喝水。其次,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秋天本来就是燥邪当令,过多地吃这类食物反而会导致火上浇油。
秋天是稍微转凉的季节,在此季节应该慎重选择那些寒凉的食物。在秋季,饮食上应该以调理脾胃为主,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肺、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百合、梨、甘蔗、银耳等。平时多吃些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效保护肌肤。
4.适量运动、早卧早起
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作息能够更好地保养肌肤。《黄帝内经》中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示我们应顺应四时季节,调整我们的作息。秋季为收敛之季节,应早卧早起,心情保持安宁,而不神思外驰,适量运动促进血液流通,滋润肌肤;夜间应提早休息,顺应肺气肃降之作用,使气血顺利从外收敛向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