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勃朗的企业:工作室与艺术市场》

2022-10-11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

艺术品鉴 2022年25期
关键词:阿尔伦勃朗珀斯

伦勃朗是所有艺术工作者都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他作品背后,孤独的伦勃朗形象也时常为人乐道。而在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所著的《伦勃朗的企业:工作室与艺术市场》中,更进而挖掘了伦勃朗社会化的一面,而这种社会化又与崇高的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在书中,我们将循着伦勃朗和他作品的脚步,一同离开工作室,步入艺术市场,在市场语境下重新定义伦勃朗的绘画王国。

01.推荐理由

个人价值,经济价值,审美情趣——显然,伦勃朗的名字已经被用来形容各式各样的事物,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伦勃朗”这个名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当“伦勃朗”这个词汇被大量使用的时候,人们已经渐渐地忽略了他的作品。我们是否是继承了19 世纪人们的偏见?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调整自己看待伦勃朗及其作品的视角,重新审视是否应当将伦勃朗的作品的制作与营销模式作为典范,并用它来衡量个人价值和资产价值。

02.成书渊源

在成书之前,阿尔珀斯还著有一本《描述的艺术》(The Art of Describing:Dutch Ar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在那本书中,阿尔珀斯想修正将伦勃朗视为荷兰视觉文化的局外人的论断,故而又出版了这本《伦勃朗的企业》,希望在荷兰文化的内部重新界定伦勃朗的地位。在书中,作者对伦勃朗工作室的艺术制作和市场销售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从而也有了这本书的名字——“伦勃朗的企业”。

03.朗读者按

对于站在卓越顶端的伦勃朗而言,他的名字已经变成了价值和品味的同义词。在伦勃朗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中,我们更不能将他的社会角度合并考虑在他的职业生涯之内。统治工作室,拥有创作自由,拥抱艺术市场的伦勃朗,比孤独的天才形象更伟大。

《伦勃朗的企业》放弃了传统艺术史以形式或风格分析为宗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伦勃朗作品的绘制方法、创作模式、工作室的组织结构和市场运营这四个方面重新考察了其作品从创作到生产的全过程。在阿尔珀斯教授看来,伦勃朗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艺术品制作和营销的典型范例,他不仅是一位绘画天才,更是一位“画架上的经济学家”。这位绘画大师通过教学和工作室运营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渗透进工作室出产的每一幅作品,并通过市场营销在18世纪荷兰新兴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确立了自己的绘画权威。借助这种艺术生产模式,伦勃朗成功地摆脱了原有的贵族赞助体制,并重新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

伦勃朗创立自己工作室的代价是打破了家庭与艺术的既定关系。普通的荷兰模式是工作室与家庭并存。那个时代荷兰的艺术生产类似于某种家庭副业的家庭手工业。工作室通常是画家宅邸中的一个房间,即画室,在那里,艺术家经常描绘工作中的自己或者其他艺术家。维米尔的《绘画艺术》(Art of Painting),是这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代表。艺术家的家庭成员经常为他们充当模特,而且艺术家通常也喜欢把自己描绘成家庭的一分子:画家和妻子及孩子一起的场景,偶尔还包括画家为父母画像的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第二章提出那个画家将自己的妻子培有成缪斯的观点也证实了她们介于专业模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

有证据表明,伦勃朗走向新兴的市场经济,不仅因为他想摆脱赞助人,还因为他想获得个人自由。对他来说,这才是核心问题,同时,这也是他所在的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伦勃朗在工作室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用钢笔淡彩或蚀刻版画作品的“演绎”中,而且,相关的油画作品都是由在工作室里工作的其他人创作的。至少在他的晚年,伦勃朗的绘画主要集中于四分之三比例的单一人物作品,而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仅限于个体人物。我们已经对他与下层阶级交往密切的指责做出过解释,并将其视为伦勃朗排斥赞助体系某种高雅社交行为的某种反应。然而伦勃朗本人却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他以渴望自由的名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解释。

「合·夜话」是武汉合美术馆一档深度内容分享的趣味性栏目,定期为您分享与艺术相关的各类书籍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搜索关注“合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猜你喜欢

阿尔伦勃朗珀斯
对名誉最好的维护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梵高的1888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发现MH370残骸?
卡人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