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2022-10-11许宪春

全球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涨幅月份消费

许宪春 唐 雅 王 洋

一、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

2022年上半年,特别是3至5月份,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一季度在1、2月份的支撑下表现相对较好,二季度在6月份的支撑下实现了正增长。疫情冲击下第三产业及其中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消费需求收缩、房地产市场走弱是上半年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拖累项,新经济、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见图1),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努力实现二季度GDP正增长”的目标。二季度国内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疫情多发散发,上海、北京等重要经济区域先后遭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二季度经济维持正增长实属不易,这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密切相关。

1.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夏粮生产实现丰收。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二季度增长4.4%(见图1),比2019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受影响相对较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和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因此夏粮生产克服不利影响实现丰收,畜牧业也实现稳定发展。

2.第二产业生产情况与疫情发展密切相关,5、6月份有所好转。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二季度增长0.9%(见图1),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受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表现较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是2020年3月份后首次下降;5、6月份随着疫情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回升至3.9%,实现了二季度的正增长。

图1 2019—2022年二季度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1.消费需求受疫情冲击严重,二季度对经济增长起负向拉动作用。上半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向下拉动经济增速0.9个百分点,这是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第二次出现消费需求贡献为负的情况。二季度本土疫情多点散发,波及全国大多数省份,对消费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导致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项。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2.5%,实际增长0.8%(见图2),比一季度分别回落4.4和4.9个百分点,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2.9和2.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低5.0和4.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跌至低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0.8%,实际增长-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5.6%,实际增长4.0%。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为负,对全部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形成拖累。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支出增速均出现幅度不等的回落,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衣着支出,增速由正转负,是居民消费支出表现较差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反复对娱乐和接触性服务的制约,上半年,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衣着支出增速分别为-7.4%和-2.3%,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4.3和5.9个百分点,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11.5和3.0个百分点。封控、管控对提供娱乐性和接触性服务的场所经营影响较大,因此相关消费支出受到较大冲击。

图2 2019—2022年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二季度的月度累计增速一直维持在5.9%的增速水平(见图3)。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支出保持增长。

图3 2020—2022年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图4 2019—2022年二季度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名义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是主要拖累。上半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趋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见图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分三大领域看,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比一季度下降5.2个百分点,但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高7.8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弱,由一季度增长0.7%转为下降5.4%,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项。受专项债加速发行的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其中,政策重点支持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强劲,上半年分别增长10.7%和20.6%,较好支撑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于民间投资,且增速差逐月扩大。上半年,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9.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5%,两者累计增速差由2月份的2.7个百分点逐月扩大至6月份的5.7个百分点。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8.9%,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提高9.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速提高15.4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这与物流堵点带来的货物流通不畅、需求疲软有关。

3.净出口需求拉动作用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8%,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在三大需求中拉动作用最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进口增长4.8%,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三)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1.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4.7%,实际增长3.0%(见图5),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7和2.1个百分点,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2.7和2.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速低4.1和3.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与疫情前增速水平差距较大。分城乡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3.6%,实际增长1.9%,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8和2.3个百分点,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2.7和2.3个百分点,增速回落明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4.2%,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2和2.1个百分点。

图5 2019—2022年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收入来源看,上半年,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4.7%、3.2%、5.2%和5.6%,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9、2.2、0.9和0.7个百分点,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速回落幅度最大,增速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持续改善。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名义增速始终快于中位数名义增速。2022年上半年,两者差值为0.2个百分点(见图6),与一季度差值持平,相比2020年同期1.9个百分点的差值以及2021年同期1.0个百分点的差值均有较大程度缩减,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持续改善。分城乡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增速低于中位数增速0.2个百分点,差值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增速高于中位数增速0.1个百分点,差值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有所改善。可见,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共同决定了全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持续改善。

图6 2019—2022年二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结构性分化依然突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见图7),增速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低19.6个百分点。4、5月份,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多发,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下降。

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私营工业企业,上半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私营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3%。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较快,中下游制造业相关行业成本压力较大,利润增长空间受限。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较快,上半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煤炭采选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6倍和1.57倍。而中下游相关行业,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2.4%,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5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8.7%,汽车制造业下降25.5%,与上游行业利润大幅上涨相比明显偏低,甚至大幅下降。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2%(见图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税收收入下降14.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2.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18.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由于中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款集中在二季度退还,因此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受退税影响较大。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3%,税收收入增长0.9%,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5.3和6.8个百分点。

图7 2020—2022年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8 2020—2022年二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累计名义增长率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四)从价格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1.消费领域价格逐渐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其中二季度上涨2.3%,涨幅比一季度高1.2个百分点(见图9)。分月看,4月份受疫情多点局部散发、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等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4%,同比涨幅比3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2.1%(见图9);5、6月份随着疫情逐步好转,物流逐渐畅通,CPI环比分别下降0.2%和持平,但由于2021年同期基数走低,5月份同比涨幅仍保持在2.1%,6月份扩大至2.5%(王有捐,2022),呈上涨走势。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由降转涨。上半年,食品价格下降0.4%;二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一季度回升5.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供给充足,上半年猪肉价格平均下降3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6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囤货需求增加,鲜果、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2.0%、8.0%和7.0%。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能源价格持续高位,上半年,能源价格上涨14.0%,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60%(王有捐,2022)。能源价格上涨和囤货需求增加带来的鲜果鲜菜等价格的上涨对CPI上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服务价格涨幅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需求依然偏弱,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机票、旅游等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

图9 2019—2022年二季度CPI月度同比和环比上涨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生产领域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7%,其中二季度上涨6.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见图10)。分月看,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持续回落,4、5、6月份PPI同比分别上涨8.0%、6.4%、6.1%,环比分别上涨0.6%、0.1%和持平(见图10)。分类别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生活资料涨幅平缓,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呈回落走势而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呈上升走势,价格传导有所显现。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向下游生活资料的传导有所显现。

图10 2019—2022年二季度PPI月度同比与环比上涨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3.输入性因素推动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行业价格涨幅较高,但保供稳价政策也促使煤炭及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2022年初以来,受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金属等价格始终在高位波动,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较高。例如,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3.5%。而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本土情况,以稳煤价为核心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上半年保供稳价效果有所显现。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44.9%,涨幅比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缓解了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王有捐,2022)。

4.购进和出厂价格之差逐月缩小。2020年12月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持续出现价格倒挂(见图11)。2022年二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价格涨幅均回落,且两者之间的差值逐月缩小,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图11 2019—2022年二季度PPI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月度同比上涨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5.PPI向CPI的传导并不显著。如图12所示,二季度,PPI月度涨幅逐月回落而CPI月度涨幅逐渐回升,但应注意CPI的逐月回升与2021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从两者环比增速来看,PPI从2022年3月份以来环比增速开始由升转降,而CPI除了4月份受疫情带来的囤货需求增加影响出现0.4%的环比上涨外,其他月份环比涨幅均较低甚至为负(见图13),并不存在环比涨幅系统性上升的走势,因此PPI向CPI的传导并不显著。

图12 2020—2022年二季度PPI与CPI月度同比上涨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3 2020—2022年二季度PPI与CPI月度环比上涨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五)从新经济新动能角度看经济运行的特点

二季度,上海、北京先后遭遇疫情严重冲击,全国经济艰难实现正增长,而新经济新动能相关行业再次实现逆势上扬,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拓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从生产角度看,二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GDP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是各行业中增速最高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江源,2022)。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3%、50.6%、30.4%,比一季度分别加快37.3、13.0、6.1个百分点(江源,2022)。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加8.5%、7.1%和4.8%,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快3.9、2.5和0.2个百分点。

从需求角度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场景也在不断延伸和发展,“直播+”和“智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9%,比2021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比全部投资高14.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6%。

二、如何看待2022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

(一)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的支撑因素

6月份经济全方位的快速恢复对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或降幅收窄,6月份各项指标增速明显回升,供给、需求和预期三个方面压力均有所缓解,为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从生产角度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但是5、6月份增速分别回升3.6和3.2个百分点达到0.7%和3.9%,恢复较快,对二季度工业生产起到重要支撑。其中,汽车和出口相关行业表现突出,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出口占比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0%和12.9%,在各行业中表现突出。随着一揽子经济政策加快落地,服务业生产指数逐步改善。4月份受疫情冲击,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5月份由于疫情有所好转,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1.0个百分点达到-5.1%;而6月份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转正实现1.3%的增长,增速回升6.4个百分点。

从需求角度看,3、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下降3.5%和11.1%,5月份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达到-6.7%。随着国内疫情的统筹防控、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形式加快落实促消费政策,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在5月份环比降幅收窄基础上实现由降转升(董礼华,2022)。其中,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带动作用明显,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3.9%和3.2%,比5月份分别提升29.9和13.8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在二季度处于不断修复状态,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突出表现在5、6月份。从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5月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5%,增速比4月份加快了9.4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为14.3%。这主要是由于4月份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物流受到较大冲击。随着国内疫情的统筹防控,外贸物流逐步改善,外贸企业生产恢复,前期积压外贸订单释放,货物进出口增速回升。其中,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5、6月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5.1%和22.0%。

从预期角度看,企业预期有所改善。制造业企业信心有所提升。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幅下降至47.4%,而5月份回升2.2个百分点达到49.6%,6月份进一步回升0.6个百分点至50.2%,重新回到临界点以上,开始恢复性扩张。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在4月份大幅下降后逐月回升至6月份的55.2%,企业信心继续回升,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甚至高于60.0%。服务业企业景气也企稳向好。随着疫情防控总体趋势趋稳向好,复商复市逐步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业的市场预期也得以改善。6月份服务业活动预期指数也比5月份进一步回升5.8个百分点达到61.0%,服务业企业信心持续恢复(李锁强,2022)。

(二)二季度增速为何不及市场预期

第二,二季度疫情局部暴发叠加房地产前期低迷走势,加重了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近年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左右,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无论对银行还是政府而言,房地产相关业务均为重要收入来源。具体而言,房贷是银行贷款的重要投向,拍卖土地收入则是地方财政重要收入来源。而过去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的房地产行业在二季度增加值下降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的表现,无疑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较大压力。

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主要由供给、需求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从供给端看,2020年以来,随着“三道红线”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实施,房企开始从高周转、高杠杆的经营模式转型;同时,由于房企景气程度的迅速降低,其通过债券、融资等外部途径融资的能力也在下降,房企资金链条紧张,供给因此受到约束。从需求端看,一方面,“房住不炒”的基调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居民对房地产的景气程度和房价上涨的预期恶化,购房意愿有所下降。从政策端看,2016年以来,我国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居民形成了地产难以全面放松的预期;2020年以来,贷款集中度管理、“三条红线”等监管政策的落地,进一步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约束。近半年来,虽然许多城市放松地产调控,但是尚未出现全面放松的趋势,这也影响了居民和企业对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的预期和信心。

第三,消费需求受到的严重冲击也对二季度经济增速表现较差产生重要影响。二季度,消费需求向下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看,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增长0.8%,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限制了餐饮、娱乐等接触型服务业的消费场景,这也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回落。本轮疫情,上海和北京相继暂停堂食,文娱场所的经营也受到严格管制,这些消费场景的限制直接导致二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衣着支出分别下降7.4%和2.3%,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的回落产生重要影响。

三、展望与政策建议

近期,疫情防控举措不断调整优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指出低风险地区人员流动的条件,要求跨区域外出不得采取隔离管控;同时,工信部在2022年6月29日、7月7日先后公布取消通行行程卡“星号”标记,将查询时间缩短至7天。各地也灵活调整当地防控措施,整体来看,政府正在努力降低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未来疫情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很有可能会逐渐减少。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2022年三、四季度,疫情发展并不确定,但是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可能逐渐减小,GDP增速可能恢复至5%~6%。一季度GDP增长4.8%,一季度GDP占全年比重一般为20%左右,因此对全年GDP增长贡献约为1个百分点左右;二季度GDP增长0.4%,二季度GDP占全年比重一般为25%左右,因此对全年GDP增长贡献为0.1个百分点左右;即使三、四季度GDP增速均达到6%,对全年GDP增长贡献仅为3.3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全年GDP增速可能在4%~4.5%左右,实现5.5%的增长目标存在很大挑战。

分行业看,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变得更为灵活,三、四季度工业生产受疫情防控限制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加之我国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工业增加值有望保持恢复甚至强势发展。同时,各地因势因时调整防疫政策,出现疫情地区防疫政策及时升级,而暂无疫情或疫情有所缓解的地区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甚至取消,未来如果对线下接触型服务业的限制也逐步减轻,那么住宿和餐饮业、商务和租赁服务业等二季度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也有望逐渐恢复。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均延续放松,例如,优化公积金贷款、降低首付比、推出团购优惠房、降低土拍保证金比例等,房地产业增加值可能有所恢复。但是,放松房地产政策的多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的恢复可能较慢,三、四季度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小。房地产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给经济带来了较大压力,而当前一系列地产政策的效果比较有限。未来应着重避免地产“硬着陆”,加强对房企的融资支持,优化对房企预售资金的监管,适当放宽一二线城市地产政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预计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势头,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首先是消费需求。7月份以来,各地继续部署落实促进汽车、餐饮消费,如山东新发2亿元乘用车消费券、北京新发1亿元餐饮消费券等。这些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消费意愿,对于下半年消费的促进作用值得期待。同时,随着各地防疫政策渐趋灵活化,疫情散发对于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有望减弱,这对于消费市场的健康持续运行是重要的利好因素。提振消费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下半年,应继续强化促消费存量政策的落地,按需部署储备增量政策,为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促进居民有效消费保驾护航。同时,应继续贯彻落实灵活防疫政策,切忌“一刀切”,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其次是投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有政策利好和低基数支撑,但也面临财政资金缺口的不利因素。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释放了通过基建稳增长的信号。7月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这些都为投资的增长提供了利好条件。例如,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盘活存量角度对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老旧小区等尚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产改造升级;又如,7月份以来,各地基建持续加码,一方面各地在积极谋划和储备项目,另一方面各地加快推动现有项目开工建设,这为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2021年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基数较低,这也是2022年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一个支撑因素。但2022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基础设施投资在下半年也面临财政资金缺口的不利因素。制造业投资有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利好,企业利润、投资预期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值得关注。6月2日,财政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为进一步刺激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空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上下游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下游企业承压明显的情况对企业投资预期有一定影响。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趋势,下半年下游企业利润能否有所改善值得关注,这对于改善企业投资预期从而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十分关键。

再次是净出口需求。从出口角度看,未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外需动能走弱将抑制出口,出口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从进口角度看,内需疲软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会拖累进口增速。鉴于出口和进口端都存在不利因素,净出口的表现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从收入角度看。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从市场主体、就业渠道、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权利保障方面共同发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为保障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可能会缓解上下游行业利润结构分化问题,有助于减轻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从而带来利润增长。

第四,从价格角度看。PPI涨幅在2021年10月见顶,2022年上半年涨幅呈逐月回落走势,预计未来PPI仍将保持回落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已经出现回落趋势,可能会导致国内PPI涨幅继续回落;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对保供稳价保持高度重视,在5月份发布会上指出将以煤炭为“锚”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CPI当前处于温和上涨趋势,后续可能有进一步上涨压力,但是通胀整体可控。5、6月份CPI同比涨幅的提升主要是低基数效应导致,环比分别下降0.2%和持平,涨势较温和。且CPI同比涨幅的上升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疫情促使囤货需求增加,导致鲜果、鲜菜和鸡蛋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不断完善,囤货需求推动CPI涨幅上升的情况将有所减少。且当前需求端消费意愿偏低、消费需求不足的限制下,CPI系统性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低。

猜你喜欢

涨幅月份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深市十大涨幅 等
沪市上半年涨幅前50名
中小企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最近一周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