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玉林市北流镇乡村行道树配置对策研究

2022-10-10何山峰杨芳绒孟世玉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5期
关键词:北流行道树乔木

何山峰,李 卓,杨芳绒,孟世玉

(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道路是行道树种植的载体。城市道路定义为: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潜在的移动通道,其可能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铁路线,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1]。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联系“线”的形式联系着城市中“点”和“面”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2]。不仅城市,在乡村中道路具有同样的功能,村落中的道路主要供村民步行及车辆通行,同时,道路是村庄建设的骨架。

道路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承担着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为居民提供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3]。行道树一般为高大乔木,给行人或骑行者带来浓厚的绿荫,特别是在燥热的夏季,可提供良好的行走体验。在城市中行道树作为道路中具有生命特征的重要构成要素,可通过减少雨水径流、隔绝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碳储备、提供遮荫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居住适宜性[4-5]。相对而言,若在乡村道路上种植行道树,由于乡村中田地较多,树木种植较多,行道树所带来的相对收益低于城市,但仍具有不错的生态效益。

1 近现代行道树种植现状

1.1 行道树种植历史

我国最早的城镇景观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周朝,秦朝开始大规模地出现行道树种植。周朝将“列树表道”订为制度,并由专门官员负责,说明当时行道树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两侧列植行道树,供来往的过客遮阴休息。《周礼》记载:“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之道路,宿息井树”。可见“野庐氏”就是负责管理行道树的官员。由此可见,行道树的种植由来已久,且发源地为城镇[6]。

国内上海行道树种植的历史可追溯到租界时期,约在1865年11月,原英租界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东侧开始种植行道树,为上海第一列行道树,同年12月在外滩道路内侧人行道上陆续大量种植行道树[7]。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行道树种植的法令,如国道及县道行道树的管辖法令(1825年)、行道树栽植法令(1851年)等,并对栽植位置、树种选择、树苗检查、树权、砍伐和修剪等作出详尽的规范。美国马里兰州率先于1914年通过《行道树法》,之后美国各州发布了类似的法案。日本于1919年颁布《道路法》明确了行道树栽植义务。

1.2 行道树种植的效益

1.2.1提供遮荫场所

在农村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可为村民提供一个遮荫场所,在炎炎夏日可为行人提供一个舒适的行走环境。同时,乡村中的居民喜欢户外扎堆闲谈,行道树可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1.2.2美化乡村环境

行道树一般为乔木,且选择树形较好的树种,种植整齐的高大乔木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一些彩色叶或秋季变色的树种作为行道树景观的效果更好,如紫叶李、银杏、槭树科树种等。紫叶李作为行道树时不但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结可食用果实,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道路两侧种植乔木类行道树,可强化道路空间关系,同时使得道路更有生机。

1.2.3生态效益

行道树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如可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提升环境质量。行道树植物叶片的表面特征和自身的湿润性具有阻尘、滞尘能力。其中树叶数量大,表面不光滑,树冠较浓密的植物净化能力较强。一般来说,绿化树木可使降尘减少23%~52%[8]。

2 北流镇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北流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城郊,大部分为平原、丘陵地带,西面平坦,东北面部分石山陡峭,南面有低矮山岭连绵。土壤类型水田主要为潴育性水稻土,旱(山)地为砖红壤性红壤、河流冲积土。

省道20121线北(流)宝(圩)公路于1958年全线通车。1991—1992年建成北宝公路绕城路,1994年拓宽为宽60 m、长2.29 km水泥大道。1993—1994年3月城区段拓宽为宽30 m水泥大道。县道玉(林)容(县)一级公路于1998 年1月建成,全长21.48 km。乡道北流—潮塘(村)于1977年建成,全长7 km柏油沙土路,潮塘(村)—西(镇)于1981年建成,全长5 km四级沙土路。境域村村通公路,其中8个村通水泥路,7个村通柏油路,其余为四级沙土路,各街道均为水泥路。

2.2 经济发展状况

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次为玉米、红薯、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萝卜、潮菜、火筒菜、 茄子、苦瓜、莲藕,先后建成5个特色农业(瓜菜、花卉等)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至2001年,全镇耕地面积2 725.00 hm2,其中水田面积2 282.87 hm2。

2.3 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

北流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7 ℃,年均降雨量1 600 mm,无霜期352 d。

矿产资源丰富,镇东北面的石灰石量大易采,储量708万 t,是软质硅酸铅瓷土(高岭土)、黏土是陶瓷、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料,已广为开采利用。

3 北流镇行道树树种选择

在传统文化中,盖房子一般都讲究背山面水,而平原地区没有山体,所以在盖房子划分道路时,一般为方方正正的道路。不同于平原地区,北流镇地区山多、水多,所以在道路划分与盖房子时将受限于自然地形,道路多为曲折形式。在北流镇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道路多曲折,同时沿街栽植的树木多零散分布。而与北流镇不同,河南平原地区的乡村道路多为方方正正的道路,且一些乡村沿街种植行道树(图1)。这主要因为北流镇与河南地区平原乡村的地理文化不同。

图1 河南平原乡村行道树种植Fig.1 Planting of rural street trees in plains of Henan

实地调研中发现,平原地区乡村种植行道树,景观效果良好,同时具有遮荫效果。河南与广西的气候不同,广西为亚热带气候,树木多为常绿型树种;河南为温带气候,树木多为落叶型树种。因此,在广西冬季的植物景观效果更好。在北流市一些已建好的示范性乡村中,发现有行道树的种植,且景观效果不错(图2)。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前提下,种植一些其他乔木,并搭配灌木、草本花卉植物,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

图2 北流市示范乡村行道树种植现状Fig.2 Planting status of street trees in demonstration villages of Beiliu City

3.1 北流镇行道树树种选择原则

3.1.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指土生土长,能很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树种。部分经长期驯化栽培的外来树种,已具备乡土树种的特性,也可视为乡土树种[9]。乡土树种经过自然环境的筛选以及自然竞争,已能很好地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在抵抗恶劣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乡土植物由于适应了当地气候条件,在移栽时成活率更高,并且可减少管理成本[10]。同时,长期种植乡土树种可体现地域文化,融入当地文化[11],如桂花已成为桂林的市花。

3.1.2所选树种具备美学价值

每种植物均具有不同形态,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如苍龙飞舞,不同树种带给人不同的感受[12]。在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被赋予文学价值,如“玉堂春富贵”分别指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均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开花乔木作为行道树,如广玉兰,当花朵开放时,花香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嗅觉感受。有些树木不开花,但树叶郁郁葱葱或为色叶树种,当秋季来临叶片变为黄色,景观效果良好。

美的感受主要是人们通过事物的表征引起的综合感受,所以植物的形式因素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13]。高大的树木给人庇护感,庇护感也是一种美的感受,北流镇地处亚热带地区,龙眼、广玉兰等树种长势比北方树种要好,有更好的景观效果,这也是亚热带地区的优势。

3.1.3所选树种具备生态价值

选择树种应注意物种丰富度,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在防风、防尘、降低噪声、吸收有害气体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强[12]。

自然生境中,植物群落一般为乔木、灌木、草本的复层结构,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植物是否喜光、干湿耐性等生理特性,保证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因此,乡土树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3.1.4所选树种具有安全性

安全性是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宜种植飘絮、有刺、有毒、浆果等植物。其次应考虑植物配置的疏密关系,植物配置的不同可使园林空间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开阔的空间给人以轻松的感觉,密闭的植物会有私密感。北流镇乡村普遍具有水系,在水系一侧可选择具有阻隔作用的绿篱植物,保证视线通透的同时具有开阔的视野。

植物配置还应考虑树种的抗风性能,研究表明,当风力达到9级以上时,已超过大部分绿化树木的抗风能力。树木的抗风性能与种植空间及位置关系紧密,树木种植点应与行车道保持一定距离,否则植物将会偏根,降低其抗风能力[14]。

3.2 北流镇乡村行道绿化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北流镇乡村中现有道路绿化现状较差,道路两侧仅有零散的一些高大乔木以及景观效果较差的野草,未种植灌木(图3)。

3.3 北流镇乡村行道树树种选择

查阅文献得知,广西行道树种植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有大叶合欢(Albizialebbek)、红椿(Toonaciliata)、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樟叶槭(Acercinnamomifoli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es)、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hainanensis)[15]。

图3 北流镇鸭埌村街道现状Fig.3 Street status of Yalang Village in Beiliu Town

3.4 北流镇乡村行道树设计构思

3.4.1水体旁行道树配置模式

北流镇水网密布,有些道路两旁存在水池,水池旁植物宜选择乔木、灌木绿篱、草本植物3层的结构。乔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灌木绿篱可阻隔居民去水边,增加安全性,行人在此处停留的时间较短,不需要考虑冬季取暖的问题。因此,此处选择常绿乔木与常绿灌木绿篱配合的形式。草本植物可增加景观效果,覆盖裸露的地面。

种植灌木绿篱可在阻隔居民靠近水边的同时不影响使用者视线的通过,灌木与乔木树干可以形成框景的景观效果。乔木选择樟叶槭,灌木绿篱选择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散植灌木选择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草本植物选择乡村常见的早熟禾(PoaannuaL.)(图4)。

图4 水体旁行道树配置Fig.4 Configuration of street trees by the water

3.4.2建筑旁行道树配置模式

北流镇乡村的房屋建造受风水观念的影响,房屋朝向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房屋与道路中间无缓冲地带,不适合种植植物,有些地方有不规则空地适合种植植物,因此对于此类地点可采用见缝插针式的种植方式。乔木选择大叶合欢,灌木选择山茶(CamelliajaponicaL.),草本植物选择早熟禾(图5)。

图5 建筑旁行道树配置Fig.5 Configuration of street trees by the building

3.4.3休闲聚集地行道树配置模式

乡村中人群聚集的地方,供村民们扎堆闲聊或玩纸牌游戏等,这种场地类似于城市里的广场,但场地范围一般较小。对于这种场地可选择规则式种植,树下采用硬质铺装,不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可选择白蜡作为行道树(图6)。

图6 休闲聚集地行道树配置Fig.6 Configuration of street trees in the crowd gathering area

4 总结

通过分析行道树的栽植历史、现代行道树种植现状和行道树带来的效益,发现有必要在乡村种植行道树,种植行道树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主要以广西北流市北流镇的乡村为例,通过调研村落,总结了3种配置模式:水边行道树种植模式、建筑旁行道树种植模式和人群聚集地行道树种植模式。

关于城市街道景观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针对乡村街道景观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广西乡村的行道树配置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对乡村街道景观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北流行道树乔木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 园林苗木
林白的北流书写及其价值
行道树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
北流河故事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漫说古代行道树
北流话和玉林话语音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