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帝位争夺战

2022-10-10西

关键词:燕王建文帝朱棣

●西 武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又立其他子嗣为藩王。朱元璋算盘打得响,他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诸王,为他镇守大明江山,却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身后,是由孙子朱允炆(wén)即位的。这之后朝堂掀起了削藩风波,燕王朱棣(dì)趁势起兵叛乱,史称“靖难之变”,又称“靖难之役”。至此,一场波诡云谲(jué)的帝位争夺战开始了……

与道衍密谋

建文元年(1399 年)夏,北平燕王府邸。

这一日,天空乌云密布,雨骤风狂。朱棣心情烦躁,附近鸡鸣声一刻未停,更扰得他心神不宁。今日没有任何征兆就下起了大雨,院子里的花被打落一地。朱棣纵然无奈,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凄风苦雨把花儿摧毁。

“难道……”朱棣长叹一声,自语,“很多事都是让人束手无策的吗?”

滂沱大雨中,朱棣回忆起了往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正月,朱元璋曾命燕王同晋王一同出征漠北,征讨乃儿不花。当时晋王胆怯不敢进攻,燕王主动出击,让对方全军心悦诚服地归降明军。朱元璋得知后,大喜过望,不但夸奖了燕王朱棣,更在此后对他格外倚重,屡屡委以重任,让他管辖靠近边境一带的军队。

“父皇明明最器重的是我啊……”朱棣想不明白,为何父皇不传位于他,难道是自己能力不够吗?

身后脚步声响起,很轻,但朱棣还是听到了,是僧人道衍。

道衍作揖,低声道:“我的提议,殿下考虑得如何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转身看着道衍。这个十四岁就出家为僧,自相识后便一直在旁辅佐自己的人,眼下正说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对方的语气平静,可朱棣却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若要开始,便再无回头之路,更会激起波涛万丈……

道衍看着朱棣,知道他仍未下定决心。

道衍道:“自他(指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来,屡屡削藩,显然是对各地藩王有了疑心——尤其是对您。您为躲避祸事,装疯卖傻,可朝廷仍旧不信,还是视您为眼中钉。您别忘了,张信上月来信说,朝廷已经对您起疑,您要早做打算哪!”

道衍口中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上个月,有人密报建文帝,说是燕王府中有叛乱的阴谋。兵部尚书齐泰得知消息,立即发出兵符,命令北平都司官员张信逮捕朱棣。张信原为燕王旧部,念及旧情自然不肯从命,于是悄悄潜入燕王府,将来龙去脉如实相告。张信这一来,朱棣更加确定当今皇帝对自己的疑心已经愈发重了。

如今道衍重提此事,朱棣再将近日种种情况做了个盘算,心下明了,自知已经无路可退。可是……他仍有所顾忌,民心或许是向着皇帝的吧?朱棣暗想:若起兵,这行为可是名不正言不顺。

道衍却说:“臣只知这是天道,不管什么民心!”

“那么,便择日起事吧。”朱棣还想再拖些时日。

道衍却不愿:“今日便是大吉,何必再等!”

天上电光惊闪,划破长空。

燕王脸色大变:“今日?这未免也太快了。”

“殿下是龙,恰逢风雨大,方助势头起。”道衍铁了心要让朱棣下决心。朱棣心知道衍所想,稳稳心神不再多言。沉思一会儿后,朱棣右手一抬,沉声道:“传我令,准备出兵。”

小军迷记事簿

神秘僧人道衍

道衍本名叫姚广孝,关于他有一个流传下来的故事: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王时,曾让儿子们各选一位名僧作为国师,道衍主动向朱棣自荐。当时他便对朱棣说:“殿下若能用臣,臣送白帽一顶。”朱棣是新封的王爷,“王”上加“白”,正是“皇”字。燕王听闻此言,便同意让道衍辅佐自己。

燕王誓师

七月,南京。

朝廷收到消息,燕王朱棣要造反了。建文帝朱允炆听闻后,大惊失色。一帮朝臣聚集朝堂,更是愤怒不已。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就感到诸位叔父对他不太尊敬,他即位后怕他们有反叛之心,便与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商量,采取削藩政策。最开始削去了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爵位,后来又将周王、岷王废为庶人,将齐王囚之狱中,打击他们的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在北平附近部署兵力,准备压制力量最强的燕王。可想而知,如果对燕王削藩,燕王绝不会坐以待毙。

这一切,齐泰早就想到了,他道:“先前听说燕王疯了,我压根儿就不相信,他果然是在装疯。”之前就是他发出密令,安排官员去监视朱棣的。果不其然,朱棣确实有问题。

“我看就是那妖僧道衍撺掇的,他起不了什么好作用。”另一位大臣黄子澄也在怒骂。他身居高位,曾是建文帝的陪读,和皇帝感情很好,如今听闻燕王异动,当然是十分恼火。

齐泰却不以为然,冷笑道:“哼,燕王怕是心里早有反意,近来朝廷连连削藩,就算没有妖僧他也会起兵。”

朝堂之下,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建文帝听得直冒汗。他这个叔叔英勇能干,若真反了,他能挡得住吗?接下来,他又该怎么做呢?

正当朝廷乱成一锅粥时,另一边的朱棣却正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自己的事。

朱棣要起兵,先去见了几个人。前些日子他为了防止皇帝猜疑,故意装疯卖傻,要么奔走集市抢夺路人酒食,胡言乱语整日不休;要么干脆躺在地上,一睡不起。不过可能他的演技夸张了些,朝廷并不相信此事,还特地派了官员前来,明面是探望,暗中却在调查。

当时,朱棣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故意演了一场戏,大热天坐在火炉子旁,直喊“好冷好冷”,浑身哆嗦个不停。朱棣自认演技逼真,可那帮探望他的官员却根本没有相信。

如今,朱棣“痊愈”,自然要“感谢”一下那些官员之前的关心。

“来人,叫他们进王府。就说我病好了,心中畅快,赐宴请他们吃酒。”朱棣传唤,那些官员不得不来。

他们进了王府,入席落座,刚吃到一半,朱棣突然起身大骂:“寻常百姓家兄弟都能和睦,可我身为皇家之人,却天天被你们追杀,没有一日安宁。朝廷待我如此,我便没有什么是干不得的了。本王确实不曾有病,种种过往都是被你们这帮奸臣所逼!”

朱棣说完,扔下酒杯。侍卫们见此一拥而上,就这样将皇帝派来的人全部擒住,当下斩杀。其后,朱棣立刻命令手下一个叫张玉的人,连夜带兵杀出,飞速夺下北平九门。

黎明前,朱棣收到了好消息。张玉不负期待,北平九门被攻克。紧接着,朱棣下令安抚城内百姓,三日后,北平城完全落入朱棣之手。随后朱棣誓师出征,而且师出有名。

他之前对叛乱有所顾虑,正是怕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服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借口: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依据则是一条祖训中的文字。这条祖训说,如果朝内有奸臣作祟,各路藩王可凭天子密诏,统领兵马,声讨奸佞(nìng)之臣。建文帝当然不可能给朱棣这样的密诏,但朱棣硬生生凭借着这条祖训,让自己的反叛变得师出有名。从此,朱棣以“靖难”(平定变乱)之人自居。

围攻济南城

当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负责保卫北平。朱棣起兵初期,燕军只占据北平一隅(yú),如今短短数日,北平城已被他尽数拿下。这之后,燕军势不可当。建文帝不擅用兵,将领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竟派出了李景隆上阵,李景隆根本不是带兵的料,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朱棣打得屁滚尿流,导致明军损失惨重。李景隆兵败逃走,燕军势头更猛,全军进攻济南城。

朱棣大胜,燕军得意扬扬,完全不知道危机就在前方。这一次,战争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建文帝这边。

朱棣围攻济南城,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三个月过去了,济南城依然久攻不下。朱棣心急如焚,不愿再等,于是下令水淹济南城。朱棣为求胜,视人命如草芥,济南城的官员却不能如此狠心,不能不顾城内百姓安危。这日,守城将领铁铉命人发出投降讯息,派出一千人出城诈降,声称心甘情愿恭迎燕王入城。

朱棣听了兴高采烈,暗道:“总算柳暗花明,不枉我这几天白白耗着。”他不承想,对方用的乃是请君入瓮之计。

到了约定之日,朱棣身骑高头大马,后跟将士无数,阵仗非凡,气势十足。谁知他刚来到城门下,突然听到“哐啷啷”一声巨响,头顶处忽地降下一块铁板。那铁板又厚又重,若是压在身上,只怕两百斤壮汉也能被压成一张纸片。

说时迟那时快,朱棣大喝一声“驾”,双腿一夹,急忙掉转马头。幸好后退及时,只有马受伤,他个人倒是安然无恙。

危机并未结束。这时,又见城墙上冒出无数手执兵器的人来。朱棣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不敢久留,立刻下令全军撤退。马儿疾速狂奔,朱棣再回头,更看到惊险一幕:有伏兵正在想方设法把桥弄断,想来是要他此次有去无回。

朱棣心跳如击鼓,加速回营,总算躲过一劫。那一整天,朱棣都心惊肉跳,后怕连连。直到惊怕过去,胸中怒火才冉冉升起。那一刻,他对济南守将铁铉恨得咬牙切齿,更气恼自己轻信了对方,落入圈套。

朱棣思来想去,不愿善罢甘休,发誓要将济南城拿下。他下令炮兵出击,继续攻打济南城。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万万没想到。济南城守将铁铉竟然将明太祖的神牌悬到了城上,朱棣无奈,只得下令停止炮击。这种大不敬的罪责,他可不想担。

然而,这一停手让朱棣陷入了两难境地。

“已经三个月了,济南城久攻不下,再这样耗下去只怕有损士气,不利于我啊。”朱棣皱起了眉。究竟是继续进攻,还是放弃离开,他有些踌躇未决。

正在这时,前方传来消息。大将平安统兵二十万,打算收复德州,断绝燕军后方的粮草运输路线。这个叫平安的人,可不是好惹的,他是朱元璋的养子,早年曾跟随朱棣攻城略地,对朱棣的用兵之道了如指掌。朱棣万般无奈,只得放弃对济南城的围困,北上归去。毕竟后方阵营来之不易,再丢了可就太不划算了。

大逆转

济南城之战的胜利,为朝廷长了脸,更提高了明军士气。建文帝对盛庸、铁铉委以重任,让他们继续出战。之后,前方捷报连连。这年冬天,盛庸在东昌一带大败燕军,斩杀燕军将领张玉,史称“东昌之战”。

张玉是朱棣手下的一名悍将。没有了这个左膀右臂保护,朱棣在危机中曾多次险些丧命。还好建文帝念及叔侄之情,不允许明军对朱棣下毒手。所以朱棣逃命时,明军也就不敢再追了。当然,这也为朱棣后来翻身创造了条件。

在这之后,燕军再次出师,朱棣又遇到了他最不想遇到的人——平安。“靖难”以来,平安已经数次让朱棣身陷绝境了。平安将私情和大义分得很清楚,在他看来,虽然他和朱棣过去同上战场、出生入死,有着深厚的情谊,但今日立场不同,大义之下,他和朱棣是死敌,所以他出手从不留情。

几次交手后,平安差点儿将朱棣斩于马下。朱棣对平安又恨又惧,一连数个昼夜披甲在身,生怕平安突然杀来。燕军上下也甚为恐慌,有将领甚至建议朱棣率军北归,日后再图大业。可朱棣骨子里透着一股倔强。

“北归,绝不可能!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朱棣思来想去,终于有了法子,他喊道,“断粮道。”

这招很好用,切断粮道以后,明军只能去别处寻找粮食。明军各队伍约定,拿到粮草后,听到三声炮响便会合。朱棣手段了得,早就从安插在对方军中的卧底处获取了这个消息。第二天,燕军突然冲入明军营垒,“砰砰砰”连发三炮。巨响直逼长空,久久回荡不散。明军将士以为是自家将士所发信号,纷纷奔往营门,欢天喜地地准备迎接粮草。谁知这一出去,却是大难临头。

燕军乘明军大营混乱,一举进攻,将对方杀了个措手不及,捉拿住平安等三十多名将领。平安屡败燕军,斩杀朱棣手下将领无数,在燕军中无人不晓。此时他被擒获,燕军顿时士气高涨,欢声雷动。

朱棣来到平安面前,问:“这些年你对我丝毫不念旧情,你后悔吗?”

平安冷笑一声,答道:“我是先帝的儿子、大明的臣子,和叛贼没有旧情。若不是中计,臣杀殿下,易如反掌。”

“不识抬举!”“杀了他,杀了他!”燕军听到平安这样说,怒不可遏,纷纷请求杀死平安。

朱棣却不忍心。这么好的将才,如何能杀。他长叹一声:“我父亲真会养壮士!”随后,便挑选精锐士兵将平安护送到北平,又特地下令一定要善待他。战事从这时起有了转机。

不久平安被活捉的消息传至京城,黄子澄闻讯放声痛哭,南京城内更是乱作一团,许多人已经开始暗中为自己找活路,建文帝很快便迎来了背叛。

建文四年(1402 年)六月的一天,朱棣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和大将李景隆主动打开南京城西北的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

宫中燃起熊熊烈火,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随后宣布建文帝已葬身火海,之后便即位称帝,是为明成祖。由于他的年号为永乐,所以后人也叫他永乐皇帝。

小军迷记事簿

神秘失踪的建文帝

建文帝到底去了何处?民间有种种传闻,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建文帝在绝望中下令放火,然后他通过宫中的秘密通道逃走,离开皇宫,过上了隐秘的生活。

这个传闻在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朱棣半信半疑。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时,船上就有伪装身份的锦衣卫,据说这些锦衣卫正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而随行的。

猜你喜欢

燕王建文帝朱棣
朱棣“魂牵”建文帝
棘刺尖上刻猴
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
逼近史实:建文帝贵州避难行踪推测
棘刺雕猴
『影帝』朱棣
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