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的山区型乡村发展探索研究

2022-10-10郑嫣然刘雷赖齐贤王寅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永嘉县古村山区

郑嫣然, 刘雷, 赖齐贤,王寅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了更为强大的动力。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要求,而是对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浙江省的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0.4%,山区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实际转化能力都与平原地带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大部分丘陵山区农户来说,坡耕地仍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但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1],在完成共同富裕的总目标背景下,山区地区的发展是关键。山区型乡村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补齐短板,走出具有特色的适合山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1 典型山区型乡村发展案例探究——以浙江温州永嘉县为例

1.1 基础情况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绝大部分属低山丘陵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山区占比较大,有着山区型乡村的典型特征与困境。永嘉县是新中国成立后“包产到户”第一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也是温州模式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以“山水田园、森林生态”著称,誉有“东方的布鲁塞尔”等诸多美誉。

1.2 山区型乡村发展的挑战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永嘉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但一直存在转化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1.2.1 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挑战

永嘉县山区面积约占全县的85%,且多位于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导致林地使用率不高,人均农村承包土地少,细碎化严重,农业发展空间受限,发展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楠溪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需要,使其畜牧业、渔业发展多被禁止[2]。如何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模式及收益能力,在众多限制条件中融合发展是永嘉县面临的重要挑战。

1.2.2 乡村空心化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向城镇等问题[3],直接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多是留守老人与儿童居住,劳动力外流,导致山区经济发展滞后。这种现象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较为普遍,也是永嘉县乡村振兴需要直面的挑战。

1.2.3 整体转型升级和区域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挑战

近年来永嘉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还不太明显,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各乡镇对文化资源、山水资源和特色资源等挖潜还不够,亟待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视角通盘考虑,打造永嘉县核心竞争力。

1.3 山区乡村发展五大破局模式

永嘉县是全省第四、温州市最大的山区农业大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永嘉县最大的县情,也是众多山区县市农村发展的缩影[4]。为破解山区乡村发展瓶颈,永嘉县开辟了一条具有永嘉特色、符合永嘉实际的农业发展道路,力争在农村制度改革,农旅融合,休闲养生,特色主导产业,激活传统文化等多个方向创新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山区特点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依托永嘉县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重点形成以下五大模式:

1.3.1 特色差异化发展模式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茶叶、水果、蔬菜、稻田养鱼、畜牧和中药材等六大主导产业,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和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0.53万hm2以上,建成1条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茶叶全产业链,创建美丽牧场10家以上。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乌牛早茶叶、碧莲早香柚、上吴枇杷、沙岗粉干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楠溪嘉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将有效解决永嘉县目前农业发展存在的“低、小、散、弱、无”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做精特色民宿经济。永嘉县是温州民宿产业最先起步和最具特色的典型。作为全国首批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依托楠溪江生态优势和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打造了楠溪江旅游新的“金名片”——特色民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经济”。通过整村开发、差异发展、整改提升等方式发展多元化主题民宿,积极引进一批民宿知名品牌入驻,努力培育一批本土品牌,依托楠溪江生态优势全力推进“百里楠溪特色民宿带”建设,开展“共享农房”试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返乡创业人士承租闲置农房,用于乡村民宿、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

做强森林康养产业。探索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打通森林资源转化通道。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森林休闲养生试点县,在林业生产用房多功能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政策突破,打造了楠溪江云岚养生中心、四海山中医药养生基地等森林休闲养生项目,进一步打响“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依托陶公洞“天下第十二福地”资源,培育养老康养、医疗康养、森林康养等3大康养核心产业。森林资源融入农业、旅游、休闲、研学、运动、养生等健康服务新理念,形成多种不同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当地村民“靠山吃山”的新时代致富道路。

1.3.2 创新农村改革发展模式

永嘉县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入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在深化农村改革措施中,形成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文化引领机制、深化农村民生领域改革和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等一系列的示范措施。其中包括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新模式,打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国品牌。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机遇,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这一经验做法被列入26条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5],该中心成功试行了全省首单农村集体产权网络竞拍。建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体系,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首创农村宅基地“1+9”政策体系,引入社会资本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产,通过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宅基地(农房)进行盘活利用,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农旅产业。出台《永嘉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并推出专项“旅游民宿贷款”,为广大村民回乡置业开辟绿色通道。

1.3.3 山区岙域经济发展模式

要破解山区经济发展难的问题,需找到适合自身山区发展的道路,坚持因地制宜,与周边平原地区错位发展,而涵盖河流、村庄、沟谷和山坡等附着的各类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岙域正是山区发展经济的主战场。以资源禀赋为依托,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增长优势[6],打造以特色产业为导向的示范点及示范带。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山区组团差异化发展机制,精选12条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山区发展整体提升,形成特色鲜明、可看可居可游的百里美丽乡村风景线(表1)。高颜值、高质量、高效率推进12条示范带沿线整治和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地域性元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做好特色文章,讲好永嘉故事,打造本土亮点,树立特色标杆,形成产业融合高效、经济生态和谐、人文景观优美的开放多元立体发展的山区岙域经济发展区。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开发高端旅游,进一步完善经济产业链,实现山区华丽转身,形成山区岙域经济发展典范。

表1 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亮点及覆盖范围

1.3.4 文化创意提升发展模式

依托永嘉县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通过文化创意,提升产业内涵,走出一条以文艺复兴,文化创意提升为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把山区作为文化旅游的主战场。西炉村依托极具特色的红柿资源,打造集“采摘、休闲、摄影”为一体的农旅休闲集聚地,并依托“互联网+”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多元塑造“红柿文化”助力乡村经济[7]。源头村复兴“舴艋舟文化”,重现在楠溪江上消失30 a的传统,打造具有楠溪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文化和旅游两者的良性循环。重现瓯窑烧制技艺,创成了省级非遗小镇和全市唯一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系统挖掘梳理文化资源,成立并运行永嘉学派与宋文化研究院,筹划打造“文化名家工作室”,扶持创作一批文艺精品,进一步打响永昆等文化品牌。

1.3.5 “古村复活”发展模式

依托永嘉县景观村落数量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独特优势,发挥永嘉“千年古县”的深厚底蕴,在岩坦屿北古村开创了全省“整村置换、村企合作”保护开发模式的先河。探索“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四方共赢的古村振兴之路,有效破解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村民通过参与经营与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为古村注入新时代动力,走“古村复活”“激活古村”发展新模式,走共建共享共富新路径,既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又能让传统农耕文化得以存续。除此之外,重启传统习俗,在不同时节举办牛市节、开犁节、拔马灯节等一批传统节庆活动,实现了传统习俗的活态传承,复兴了文化遗产,让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从另一个侧面发展“永嘉金名片”。

2 山区型乡村共同富裕发展启示与路径建议

要实现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只有整合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经济,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形成比较优势,才能形成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山区乡村经济发展道路,加快实现山区绿色崛起。通过对永嘉山区型乡村发展路径的整理研究,对山区性乡村的发展提出一些可以借鉴的路径和建议,以期对山区型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1 产业促共富——走产业多元化特色发展之路

针对山区产业“小、散、低” 的劣势,找到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因势利导,精准定位,紧盯市场对产业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开发具有特异性的山区特色产业。山区特色产业正是利用独特的生产工艺特点为生产基础,产品品质和功能都有着不可替代性[7]。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区域化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良性、有序的竞争与合作,整体形成科学发展合力,促进全域协调发展。

2.2 生态促共富——走做深做强山区旅游之路

针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能过度开发的困境,要以保护生态为优先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森林康养休闲等新型业态,走做深做强山区旅游之路,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2.3 改革促共富——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路

针对山区乡村土地闲置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山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和置换机制;探索开展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活跃农村经济,激活乡村活力,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系统,推进公共服务向山区发展,留住年轻一代,切实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降低山区重大产业项目准入门槛,探索性允许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优质文旅等重大产业项目提前预支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山区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和各要素流动[8]。

2.4 文化促共富——走古村落活化复兴之路

针对乡村劳动力的外流形成“空心村”,传统文化也逐步走向“空心化”的问题。通过“保护+开发+利用”,“古村+众创”等模式在古村保护的同时赋予古村新的生命力,古村落的文化复兴,是古村活化的基础,也是山区乡村发展的源泉。激活古村从古村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古村非物质文化保护入手[9],加快对古建筑维护工作使古建筑延续其传达的物质文化,保护古建筑整体结构完整,修缮复原建筑外观,尽量复原古建筑原始使用功能(表2)。古村固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要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使前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活”在当下的生活里。大力发展古村落文化创意游,在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民众收入的同时,又能保护和利用这些古村落非遗文化,传承古村落非遗文化的内涵[10]。

表2 山区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永嘉县古村山区
不同糯稻品种在永嘉县的试种表现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永嘉县中学生闲暇体育现状调查
文化,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