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2-10-10周文敏章倩敏
周文敏,徐 平,章倩敏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江西南昌330000)
初产妇社会角色、生理、心理均发生变化,陌生的病房环境使初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此外,过度的精神紧张使初产妇内分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降低痛觉耐受程度,容易导致应激障碍,提高产后出血、难产发生率,影响产后恢复[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文献指出,互动式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3]。本研究主要探讨互动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1日~2021年5月31日分娩的83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为单胎初产妇;②语言沟通及理解能力正常者;③产前检查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③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将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年龄(30.12±4.25)岁,孕周(37.95±0.85)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25.00%),高中12例(30.00%),大专及以上18例(45.00%)。观察组年龄(30.22±4.02)岁,孕周(37.86±0.91)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27.91%),高中14例(32.56%),大专及以上17例(39.5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且初产妇、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建立初产妇档案,每天由责任护士对初产妇进行基础护理,饮食、运动指导,发放产妇保健手册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全产科管理制度。充分结合产科临床特点,在健全产科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完善对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及护理质量的考评细则,奖罚制度分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组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能力、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考核不合格人员,需进一步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充分掌握互动式管理模式,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③产科专科护士与护士长进行互动。护士长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与护理人员真诚沟通,建立支持互助的桥梁,定期开展会议,制订考核方法,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④护理人员之间进行互动。由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加强沟通与交流,在竞争模式下提升护理责任心、护理质量。⑤护理人员与初产妇互动。耐心告知产妇保健知识,包括孕期保养、营养支持、分娩知识、心理干预等,以及产后母乳喂养、育婴知识,初产妇待产时,护理人员积极与其沟通,减轻初产妇分娩的恐惧心理,并详细介绍产房、病房环境,避免出现产前紧张情绪;在与产妇接触的过程中,要保持语言温和、态度亲切,使初产妇感受到温暖,获取信任感,更好地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帮助初产妇安全生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连续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4]进行评价,该量表信度、效度均良好,共4个条目,采用10级评分法,满分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②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恢复情况,记录产后住院时间及产后不良反应,包括乳房胀痛、乳房炎症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④比较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7]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内心活动维度、技能维度2个维度、1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满分为150分,分值越高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⑤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黄疸、乳汁淤积、新生儿感染、尿潴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分,
2.5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新生儿黄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出现3例新生儿黄疸,乳汁淤积1例,新生儿感染1例,尿潴留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需承受自身、家庭、社会多方面压力,易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此外,在受孕-分娩-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初产妇易对分娩过程、产后恢复产生焦虑情绪,导致产妇自我效能水平、母乳喂养自信心下降,对其顺利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因此,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8]。有研究指出,互动式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优势[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初产妇应用互助式管理模式,可提高自我效能,促进产后恢复。究其原因:利用互动管理模式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告知初产妇保健知识,包括孕期保养、营养支持、分娩知识、心理干预等,提高初产妇对相关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此外,护患之间的交流会提升信任感,使初产妇对相关护理措施配合度更高,使其在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我照护的信心、能力,以及孕期保健的自控感,有助于初产妇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对于产后恢复有良性影响。互动式管理在人性化的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0]。护理人员与初产妇互动可加强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家属之间的亲密感,且提升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增强初产妇分娩信心,从而缓解初产妇分娩时的焦虑、紧张情绪[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互动式管理模可改善初产妇的不良情绪。互助式管理模式使初产妇在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专业分娩、母乳喂养知识,同时改变以往错误观念,干预后,观察组内心活动维度评分、技能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互动式管理模式可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互动式管理模式相较于常规管理,其护理内容更加丰富[12]。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通过积极沟通、开展会议,及时将管理上的想法、护理计划告知护理人员,并主动关心护理人员工作,对其不足之处予以更正,并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之间互动,可促进相互学习,对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错误进行相应管理,在竞争模式下提升护理责任心、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互助式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互动式管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恢复,改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及母乳喂养信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