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生坦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ET-1 及VEGF水平的影响机制
2022-10-10李娟甄晓星张静蔡庆慧
李娟 甄晓星 张静 蔡庆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SICU 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患儿通常以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儿预后发育及生活影响较大[1]。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临床诊疗方式,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患者先天性心脏瓣膜、大血管发育异常,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
影响手术质量和患儿预后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及对临床诊疗过程的信任程度。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患者一般发病,将直接影响其心功能水平,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右心衰竭、心率时长、机械压迫并发症等,严重威胁患者预后生活水平及生命质量[2]。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最常用的临床药物,但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有临床研究支持可再次基础上增加波生坦片用于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和有效性。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临床对于后者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3,4]。本次研究即是在此基础上探讨波生坦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 - 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至2021 年11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7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男30 例,女23 例;年龄24~41 岁,平均年龄37.49±10.57 岁;动脉导管未闭17 例、房室间隔缺损18 例,室间隔缺损18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22 例;年龄23~40 岁,平均年龄37.59±10.87岁;动脉导管未闭19 例、房室间隔缺损17 例,室间隔缺损18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5];各项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6];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规格:25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25)20 mg·次-1,具体用药量依据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而定;Tid,每次用药间隔时间在4~6 h;该药禁止与一氧化氮供体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合用。观察组患者口服波生坦片(规格:125 mg,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国药准字:H20170013),该药品初始剂量每次62.5 mg,Bid,服用周期为4 w;之后维持剂量为125 mg,Bid。两组患者的住院观察时间均为4 w,出院后随访时间为3 m。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水平
在治疗前及治疗4 w 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mPAP)。
1.3.2 血管内皮功能
在治疗前及治疗4 w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3 mL,以3000 rpm 离心10min 后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 - 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
1.3.3 活动耐力
在治疗前及治疗4 w 后,应用6 min 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6MWD)、呼吸困难指数评分(Dyspnea index score,Borg 评分)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活动耐力水平。Borg 评分:该评分分数范围在0~10 分之间,患者最终得分越高,说明其呼吸越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活动耐力等计量资料采用(X ±SD)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 PVR、mPA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 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ET-1 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活动耐力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D 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Borg 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VR、MAP、mPAP 水平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VR、MAP、mPAP 水平比较(±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PVR(dyn·s·cm-5) MAP(mmHg) mPA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3 1135.30±270.54 843.07±102.56* 79.34±7.15 73.19±7.63 59.26±6.00 45.05±5.18*观察组 54 1132.56±277.51 603.43±95.56*△ 79.28±7.19 73.06±7.20 59.02±6.39 36.37±3.6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1、VEGF 水平比较(X± S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D 距离、Borg 评分比较(X± SD)
3 讨论
PVR 代表肺部血管的阻力,反应肺部血管的血流畅通度;MAP 代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mPAP 即代表一个心动周期内肺部动脉血管血压的平均值[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AP 对比无明显差异,推测原因可能是是本次研究例数数量较少所致。另外,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存在于患者肺部的PDE5 具有较低的选择性,且对此类物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强一氧化氮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进而舒张动脉血管;同时波生坦药理实验证明此类药物对患者的肺部血管、全身血管阻力水平具有降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心脏输出量[8]。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VEGF 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生理作用,且患者处于缺氧状态时,血管内部对于该物质的分泌会增多;ET-1 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可促进患者肺部血管的收缩[9]。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VEGF 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推测原因可能与患者数量较少有关。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可知,波生坦为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患者血管内皮素受体A 和内皮素受体B 具有加高的亲和力,可在短时间内与血管内皮素相结合,调节血管内皮素的稳定性和内环境状态[10]。进而避免患者在病理状态下分泌过多ET-1。
造成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心功能水平的下降,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心功能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则与肺部功能不足有关[11]。由以上数据结果可知,波生坦可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心脏供血量,进一步舒张肺部血管平滑肌,该项药理作用可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改善,提高肺部供氧量和血流量,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由此与心功能水平建立良性循环,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波生坦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血液供应量;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阻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增强其预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