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R-152、CHIT1、SAA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10-10程广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微血管对象水平

程广杰,苑 平,吴 芬

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聊城 2520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405亿[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特异性的并发症,病变进展难以逆转,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以及基底膜的增厚[2]。早期识别微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有研究显示,微小核糖核酸152(miR-152)可通过调节葡萄糖而降低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其异常表达与糖尿病发生、进展相关[3];几丁质酶1(CHIT1)具有调控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4];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异常表达,与血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因子异常分泌相关,可用于病情监测及评估[5]。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miR-152、CHIT1、SAA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6]的诊断标准。再按照是否存在微血管并发症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糖尿病组共88例,年龄30~70岁;另一组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共80例,年龄30~70岁,均符合《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7]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等。

1.3检测方法 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在次日早晨8:00左右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注入红色干燥试管,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保存于-80 ℃统一检测。采用美国ABI公司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检测miR-152水平,检测方法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CHIT1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免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mini-VIDAS型全自动酶标仪。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SAA水平,检测方法为散射比浊法。所有检测项目均由同一检验师在同一台仪器上完成,室内质控、阴阳对照均在控。

2 结 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BMI、合并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52、CHIT1、SAA水平比较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的miR-152、CHIT1、SA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52、CHIT1、SAA水平比较

2.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为因变量,以病程、BMI、高血压、miR-152、CHIT1、SAA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52、CHIT1、SAA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4miR-152、CHIT1、SAA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利用Logistic回归计算得出miR-152、CHIT1、SAA联合检测时的方程为Y=1.26×miR-152+0.78×CHIT1+0.066×SAA-1.21,由此得到预测概率绘制miR-152、CHIT1、SAA 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5.1%、70.2%,见表4。

表4 miR-152、CHIT1、SAA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血糖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以2型糖尿病居多。微血管病变是其特异性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以及炎性血管的周围纤维化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8]。这主要是由于高血糖水平代谢产生的糖毒性产物可能通过激活多元醇和己糖通路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强而诱发微血管病变[9]。一旦发生常常难以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监控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仍缺乏高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因此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比较困难。

随着生物分子学的飞速发展,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逐渐成为研究热点。microRNA可通过结合靶基因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0]。miR-152在胰岛β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理病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显著升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11]。CHIT1是来源于人体巨噬细胞的一种酶,是巨噬细胞活化的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将诱发炎症反应,尤其是巨噬细胞活化[12]。SAA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免疫应答、炎症防御、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作用,可作为诊断感染、糖尿病肾病、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13]。本研究采用miR-152、CHIT1、SAA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发现,3种指标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这与李凌等[11]、胡雅楠等[12]、郝怡然等[13]的结论一致,说明这些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活化、炎症防御启动,造成微血管障碍甚至微血管病变。黄珂等[14]的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能预测疾病发生发展。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不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入选研究对象存在差异造成的,有待日后扩大样本量进行佐证。此外,本研究还发现miR-152、CHIT1、SAA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还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52、CHIT1、SAA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85.1%、70.2%,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miR-152、CHIT1、SAA水平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影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研究对象来自同一家医院,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待日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猜你喜欢

微血管对象水平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张水平作品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