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2022-10-10刘建舜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语音技巧文本

刘建舜

(甘肃省民乐县民联镇寄宿制小学,甘肃民乐 734511)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对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是为了明确朗读教学的薄弱点,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升其语言能力和感悟能力,从而强化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价值。

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为学生提供诗歌素材作为朗读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单一的朗读方法,不利于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是教学形式僵化。在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以“教师示范+学生齐读”的模式展开朗读教学,极少引入趣味化的教学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再次是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无论是在语音方面,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学生的朗读都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他们无法充分表达出朗读文本中的思想内涵。

二、解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引进多种体裁,丰富朗读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体裁多样、类型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文本,小学生就会获得丰富的朗读体验,且能充分了解不同体裁文本的朗读方法。为了在朗读教学中丰富小学生的朗读体验,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引入多样化的文本,通过图书馆、线下书店和线上语文教学资源网、古诗文网等多种途径,确保文本类型和数量的多样性,并据此传授给学生朗读多体裁文本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文本的技巧,促使他们能够通过朗读准确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以课堂竞赛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自主展开训练,并在训练结束后进行一对一的竞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朗读训练的积极性,由此,学生就能在朗读多体裁文本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学习体验。

(二)应用朗读笔记,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能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朗读经验,其朗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这也说明,在朗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将培养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应用朗读笔记。在朗读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并在笔记本中分设朗读日期、朗读过程、朗读结果、实践反思等不同的板块。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笔记中分设的不同板块,在朗读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心得,让学生养成做记录和批注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在翻看和分析笔记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找寻到自身朗读的优势和不足。此外,学生将文本中难懂的词汇和语句及时呈现在笔记中,也有利于他们把握朗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朗读笔记作为语文复习的重要资源,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制订详细和精准的复习计划,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朗读中出现的失误,以此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通过书写朗读笔记这一形式,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准确认识到自身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不足,展开针对性的训练,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组织朗读比赛,激发胜负欲望

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是影响朗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那么他们朗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就会明显增强,其学习效果也会提高。鉴于竞赛活动的重要价值,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情绪和胜负欲望,教师可以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通过设计和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在朗读教学中融入趣味化的元素,并为学生创设体验式和开放式的朗读教学环境,以一对一竞赛、小组对小组竞赛或者师生对赛的形式,增强比赛活动的激烈性,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竞赛中锻炼朗读技能,并能在多元评价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朗读教学的效果定会超越预期中的目标,学生也有可能将朗读作为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而在学生逐步增强朗读积极性的基础上,朗读教学也能成为语文课堂中的常规教学板块。

(四)创建兴趣小组,强化训练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个性化特征的人才,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强化朗读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个性化特征的人才作为朗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建朗读兴趣小组,利用问卷调查表和一对一交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学生的朗读意愿,并以自主自愿的方式,选取具有强烈朗读兴趣和意愿的学生作为小组内的核心成员。教师可以为每一个成员安排独一无二的职位,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将自身积极乐观的情绪代入到朗读训练中。在兴趣小组的日常训练中,教师也要给予小组成员自主选择文本和朗读形式的主动权,以轮流制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成为小组的负责人,驱使他们在不同的角色岗位上强化自身的责任感。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协助小组成员共同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建设不同的训练体系,以使小组内的训练效果大大加强。通过创建小组的方式,学生对阅读和朗读的态度更为积极,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到朗读小组中,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五)巧用音乐素材,深化情感体验

通常情况下,语文文本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准确提炼出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而在众多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中,音乐素材成为很好的选择。故而,为了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深入了解语文文本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选择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契合的音乐素材,将其制作成朗读教学资源包,在课堂教学阶段借助班级内的多媒体或者智能影音设备展示音乐作品,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文本中展现的情感与音乐素材结合起来。音乐朗读情境的创设,能够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伴乐朗读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朗读内容相契合的音乐素材,并让学生主动开展训练。由此,有利于学生以充沛的情感完成朗读任务,正确地表达出文本中的情感主题,而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会有所提升。

(六)开展表演活动,强化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和固化,他们在课堂中为学生示范朗读后,让学生进行齐读,既没有引入表演朗读活动,也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失去了深入探究文本和准确理解文本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朗读教学的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中的效果。而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能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主旨和内涵,这也说明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小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可以判定,表演活动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朗读文本的有效载体。从这一方向出发,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强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文本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朗读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将朗读与表演结合起来。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排练时间,促使他们在朗读旁白、角色内心活动和角色对话等内容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文本的情感和思想主题,引导他们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表演形式。随后,在课堂中开展朗读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排练成果,进而强化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并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朗读中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再现文本的主要内容,在表演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七)加强技巧指导,提升朗读水平

1.加强语音技巧指导。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音被称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这足以说明语音的重要性。而从朗读教学的视角出发,语音是朗读技巧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只有掌握正确的语音技巧,才能灵活地运用语音技巧变换朗读方式,进而提高应变能力和朗读水平。基于上述理念,为了在朗读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加强语音技巧指导。不过,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自身在语言方面的专业性略有不足,所以很难在语音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朗读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语音知识、掌握语音技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朗读指导能力和语音调节能力。在备课阶段,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文本和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语音指导计划,在朗读文本上明确标注出可以使用的语音技巧。在具体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给予学生专业化的语音指导,让学生能够运用语句停顿、重音变化、语调高低和语速的快慢等技巧表现文本内容和主题,准确表达出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要锻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灵活运用语音形式的能力,促使他们能够掌握通过使用语音技巧传情达意的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能力。

2.加强情感技巧指导。情感技巧是除语音技巧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朗读技巧,如果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表达技巧,他们就能准确地再现文本中的情感内涵。换言之,教师要将情感技巧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小学生朗读的感染性,教师可以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技巧指导训练,结合朗读文本的体裁和题材,选择朗读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不同模式的技巧指导活动,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形式的变换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使他们能够利用沉郁顿挫、轻松欢快等情感技巧朗读不同的文本,从而将文本中的情感主题展现出来,带给他人别样的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朗读文本,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则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表达不同情感主题的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掌握朗读不同类型、不同主题文本的技巧,或沉郁顿挫地展现爱国情感,或娓娓道来地表现父子亲情,情感把控力明显提升,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会不断加强。

(八)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多元互动

经验的共享与交流是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积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若能以交流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学生便能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化朗读体验、锻炼朗读技巧。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朗读经验交流活动,以“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分享自身的朗读感悟和有效的技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增强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设计和规划交流活动的方案。从班级内部来说,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课堂分享板块,引导学生针对朗读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心得感悟等展开论述和分析,分享自身的经验,并与其他学生探讨创新化朗读方法,并选取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内容,纳入学习储备库中。而从班级外部来说,教师应具有长远的教学眼光,与其他班级或者其他优秀学校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针对朗读训练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以线下交流会和线上直播分享会的形式,共享朗读经验和学习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良好的朗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在多元互动的模式下深化阅读体验、提升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朗读教学的实效,教师要从问题出发,找寻富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化解当前朗读教学中的危机,使学生在体裁多样、形式优化和内容丰富的朗读教学中锻炼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情感感悟能力,强化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语音技巧文本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