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怀旧?
2022-10-10本刊综合
2022,陷入怀旧潮
2022年,刮起了一阵“怀旧风”。
这一点,在文娱圈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给2022年线上演唱会划出时间线,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怀旧计划。
随着2021年12月,西城男孩线上演唱会在视频号打响第一枪,今年4月1日,张国荣纪念线上演唱会在线观众900万;4月15日,崔健线上音乐会收看人数4500万;5月20日、21日,周杰伦演唱会总观看量破1亿;5月27日,罗大佑和孙燕姿在两个平台打擂台,观看人数分别斩获4000万和2.4亿;6月,后街男孩和西城男孩合体,观看人数4600万。
在华语乐坛一潭浑水的当下,唱片行业衰微,流量和算法捧出无数洗脑神曲。而这些深埋于记忆的声音,随着怀旧潮的来袭,开始被唤醒。
与此同时,音乐综艺也开始了怀旧风。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和TVB台庆55周年之际,芒果TV和TVB联合推出以港乐为主题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节目以“香港流行音乐”为主题,试图“唤醒”低迷多时的音综市场。当林子祥、叶倩文、李克勤、杨千嬅等大众熟悉的歌手们再次唱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个影视黄金岁月中的香港似乎再次重现于观众们眼前。
之后,《乘风破浪的姐姐3》《披荆斩棘的哥哥2》相继播出,更是将人们的怀旧情绪推至高潮。“如果你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一定是我在想你……”“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当这些熟悉的音乐再次响起时,那段关于青春的回忆开始重现,怀旧情绪再度被拉满。情绪高涨的背后,充满了人们对于逝去青春的无限追忆——如果一切都可以保持不变,那我是否能找回十几年前的快乐无虑?
而影视行业依旧在翻拍方面持续发力。今年,仙剑系列相关词条频频冲上热搜,仙剑6和仙剑1翻拍版都官宣了主演阵容。紧接着,经典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翻拍版的杀青照也放了出来了……尽管近年来被翻拍的经典IP最终成品并不理想,“十翻有九烂”已成共识,观众早已不吃这套,但影视圈依然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
此外,在其他领域,怀旧经济也在悄然升温。
凭借经典的包装和传统的味道,怀旧零食再度席卷而来。美团优选数据显示,5月以来,酸梅粉、无花果等怀旧零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怀旧零食能便捷地销往全国各地。在一家网购平台,以怀旧为标签的零食卖家超过了上千家,排名前列的商家,其怀旧零食大礼包的月销量超过10万件。不足30元的花费,即可买到40至50种怀旧零食,让人们重温小时候的味道。甚至有商家销售怀旧西红柿和老品种的水果等,以怀旧为卖点的商品和卖家如今越来越多。对于消费者而言,怀旧零食已成为消费者回忆旧时光、满足心理需求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份普通的老式零食。
对此,众多品牌也纷纷打出怀旧牌,如在啤酒行业,各大品牌相继推出复古款:青岛啤酒再次上市曾风靡于八九十年代的“老青岛”产品,雪花啤酒推出复古版沈阳老雪,嘉士伯推出嘉士伯啤酒复古限量罐产品;而在美妆行业,各大品牌也纷纷通过还原昔日包装或者与《美少女战士》等童年专属主题合作推出产品等方式,来吸引怀旧的消费者……
怀旧场景消费在今年同样得到了显著发展。随着人们怀旧情绪的高涨,怀旧场景消费在近年来发展形势良好。这一形势同样延续到今年。据相关调查显示,怀旧场景能够捕获千禧一代的心: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倾向于为“传统主义”消费场景买单,更渴望将自己与过去连结,寻找对城市文化的记忆。
有相关研究者表示,“怀旧风正好戳中了一批顾客的内心,目前看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怀旧是一种“病”
怀旧,在心理学中,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对于过去事物的偏好。去过的地点、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件和情境,都可以成为怀旧的对象。
怀旧的风靡始于20世纪末。有人曾总结道:“20世纪之初是属于未来主义的,狂飙突进的思潮一度让人以为人类是时候和昔日时光说再见了。可是没有人料到,20世纪末全世界都得了怀旧病。怀旧接替了曾经势不可挡的‘进步’狂潮,成为21世纪的全球症候。”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对过去的东西情有独钟?
“怀旧”一词首次出现在瑞士医生侯佛1688年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中,它被用来表示因离家出走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怀旧”的英文nostalgic由两个希腊词根构成,nostos表示返乡,algia表示怀想、渴望、痛苦。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怀旧最直接的含义:因痛苦、怀想而渴望返乡。在17世纪时,人们曾把怀旧视为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它被认为是可以治疗的,瑞士的医生相信,鸦片、水蛭、阿尔卑斯山的远足都能对付这一疾病。后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渐摆脱病理化的框架,将怀旧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
当下,怀旧被视为一种现代性的情感体验,人们认为这是“因为现代人才更渴望转向过去和历史寻求失落的永恒,以怀旧作为通达精神家园的捷径”。
如今,当我们生活在高楼,我们想念儿时的田园;当我们长大,我们想念儿时的天真;当我们享受现代化和高科技时,却念念不忘“前现代”的历史——大量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存在就是怀旧制度化和机构化的见证;当我们为全球化时代到来欢呼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回味起不同国度和文化的精彩……
一网友在网络平台中写道:“在岁月长河的流逝中,我发现,我们既不属于过去,无法回头,也不知未来会通向哪里,‘当下’则更显迷茫。在和现实的激烈碰撞中,我们是时空夹缝里的流浪者,在哪里都找不到归属感,最后只能在‘怀旧’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无所适从的人们而言,怀旧成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为他们暂时回避现实生活,缓解焦虑情绪提供了一处温暖的港湾。
怀旧是一种“时代病”。有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新故事出现,就是如今怀旧火热、无法告别的症结所在。”他表示,“未来失焦模糊,不再充满诱惑。而回忆不断被浪漫化,套上一层层光环,最后被塑造为一场集体神话。我们只能不断地考古、再考古、掘地三尺背朝天,去寻找那根和大地紧紧绑定的绳索。”
怀旧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群体性情绪,在飘荡中握住确定性、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体被雨打风吹,变成孤单的原子,渴望重新抱在一起。而引导我们抱团的,就是怀旧——解决当下焦虑的手段。
诚如齐格蒙特·鲍曼在《怀旧的乌托邦》书中所描绘的:“眼下全球都在流行这种怀旧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总有一种集体利益的共同体情感,渴望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这种流行病是身处生活与历史加速剧变的时代中的人们的一种防御机制。”
尽管我们无数次发出“不想长大”的感慨,尽管三四十岁的人口中偶尔会自嘲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尽管大学生拍毕业照时日渐风靡中山装、民国范儿,但我始终相信,人们如此怀旧并不是因为多么想回到过去,更深的潜意识是想在“旧”时光中找寻、积攒生活的“新”力量。
怀旧,有着强大的能量。对此,有人曾浪漫地表示:“怀旧情怀在我们的生活中弥漫着,不论是出自心灵,或是出自物欲,怀旧被各种各样的理由阐释着、表达着,无止无息。因为它是一剂苍老的灵药,我们要靠它返老还童,要靠它让时光弯曲,让我们日渐苍老的足,重涉忘川。”
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焦虑——梦想太奢侈,理想在贬值,现实主义成了最大的浪漫主义,时间的流逝既让人惶恐,更让人畏惧。人们在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实现理想的土壤。
而怀旧处理的,正是“当下”与“过去”的关系。有学者表示,“‘过去’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感,是尊严的重要来源。怀旧可以给我们带来个体的连续感和安全感。怀旧拥有强大的力量,它不像恐惧、愤怒有着非常明显、直接的后果,却‘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动力,它的力量甚至强过希望。希望可能破灭,而怀旧却无懈可击’。”
但与此同时,他强调,要警惕“怀旧陷阱”,“怀旧看似面对的是‘过去’,指向的却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乌托邦,这是因为让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不仅是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而且从根本上说,过去从来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存在过。那种美好的‘过去’往往只存在于怀旧者的想象之中。他们所怀念的世界是‘既明确又不可企及’的。怀旧者不会提供严格的证据来说明过去的黄金时代是否存在,他们更习惯于将审美、欲望投射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怀旧是一把“双刃剑”。当下,我们身处于一个“压力社会”,面临着住房、工作、求偶、养老等种种社会压力,物质生活的提高在促使我们的欲望持续膨胀,而同时,过高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落差感却使得我们的精神趋于“真空”。鉴此,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追忆往昔,借此整理心情。其中,怀旧带来的精神慰藉能够给消极情绪一个宣泄的窗口,让我们暂时平和下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此时,怀旧是一味良药,成为我们人生失落时的调剂。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整日追忆于过去的世界,成日怀古伤今,以至于否定当下的一切,陷入过去无法自拔,怀旧就将是一味毒药。单单怀念想象中美好的昨日,不着眼于眼前的生活,遇到困难马上投降、回避,终日抱怨、不思进取,将与当下的社会完全脱节,这样的怀旧心理实则已经趋于病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这是极不可取的。
作家陈村曾说:“水终究是要流走的,留下的只是记忆。”逝去的时光已经永远地逝去,任凭我们如何怀旧也回不去,但其中所蕴藏的能量,若是可以加以正确运用,或将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助燃剂,助推我们不断前行。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无所适从的人们而言,怀旧成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为他们暂时回避现实生活、缓解焦虑情绪提供了一处温暖的港湾。
怀旧是一种“时代病”。有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新故事出现,就是如今怀旧火热、无法告别的症结所在。”他表示,“未来失焦模糊,不再充满诱惑。而回忆不断被浪漫化,套上一层层光环,最后被塑造为一场集体神话。我们只能不断地考古、再考古、掘地三尺背朝天,去寻找那根和大地紧紧绑定的绳索。”
怀旧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群体性情绪,在飘荡中握住确定性、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体被雨打风吹,变成孤单的原子,渴望重新抱在一起。而引导我们抱团的,就是怀旧——解决当下焦虑的手段。
诚如齐格蒙特·鲍曼在《怀旧的乌托邦》书中所描绘的:“眼下全球都在流行这种怀旧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总有一种集体利益的共同体情感,渴望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这种流行病是身处生活与历史加速剧变的时代中的人们的一种防御机制。”
留住记忆,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尽管我们无数次发出“不想长大”的感慨,尽管三四十岁的人口中偶尔会自嘲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尽管大学生拍毕业照时日渐风靡中山装、民国范儿,但我始终相信,人们如此怀旧并不是因为多么想回到过去,更深的潜意识是想在“旧”时光中找寻、积攒生活的“新”力量。
怀旧,有着强大的能量。对此,有人曾浪漫地表示:“怀旧情怀在我们的生活中弥漫着,不论是出自心灵,或是出自物欲,怀旧被各种各样的理由阐释着、表达着,无止无息。因为它是一剂苍老的灵药,我们要靠它返老还童,要靠它让时光弯曲,让我们日渐苍老的足,重涉忘川。”
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焦虑——梦想太奢侈,理想在贬值,现实主义成了最大的浪漫主义,时间的流逝既让人惶恐,更让人畏惧。人们在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实现理想的土壤。
而怀旧处理的,正是“当下”与“过去”的关系。有学者表示,“‘过去’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感,是尊严的重要来源。怀旧可以给我们带来个体的连续感和安全感。怀旧拥有强大的力量,它不像恐惧、愤怒有着非常明显、直接的后果,却‘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动力,它的力量甚至强过希望。希望可能破灭,而怀旧却无懈可击’。”
但与此同时,他强调,要警惕“怀旧陷阱”,“怀旧看似面对的是‘过去’,指向的却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乌托邦,这是因为让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不仅是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而且从根本上说,过去从来没有在严格意义上存在过。那种美好的‘过去’往往只存在于怀旧者的想象之中。他们所怀念的世界是‘既明确又不可企及’的。怀旧者不会提供严格的证据来说明过去的黄金时代是否存在,他们更习惯于将审美、欲望投射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怀旧是一把“双刃剑”。当下,我们身处于一个“压力社会”,面临着住房、工作、求偶、养老等种种社会压力,物质生活的提高促使我们的欲望持续膨胀,而同时,过高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落差感却使得我们的精神趋于“真空”。鉴此,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追忆往昔,借此整理心情。其中,怀旧带来的精神慰藉能够给消极情绪一个宣泄的窗口,让我们暂时平和下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此时,怀旧是一味良药,成为我们人生失落时的调剂。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整日追忆于过去的世界,成日怀古伤今,以至于否定当下的一切,陷入过去无法自拔,怀旧就将是一味毒药。单单怀念想象中美好的昨日,不着眼于眼前的生活,遇到困难马上投降、回避,终日抱怨、不思进取,将与当下的社会完全脱节,这样的怀旧心理实则已经趋于病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这是极不可取的。
作家陈村曾说:“水终究是要流走的,留下的只是记忆。”逝去的时光已经永远地逝去,任凭我们如何怀旧也回不去,但其中所蕴藏的能量,若是可以加以正确运用,或将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助燃剂,助推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