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迹到旗帜,外研社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9-05-29杨帆
杨帆
作为一家有着“自新”传统的出版社,外研社在奋斗中走出了一条个性化发展之路。
201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为“外研社”)迎来了自己的40岁生日。这注定是一段不平凡之旅:从几个员工、简陋的办公条件到拥有3500名员工的现代化教育出版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全国大学出版的执牛耳者,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成为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重要基地、外语类图书出版重镇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外研社的崛起堪称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仅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化作了一个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文化注脚。
从1979年到2019年,外研社沐浴着时代的阳光,也经历了探路者必然要经历的风雨洗礼。回首来路,外研社在不懈奋斗中开辟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他们守正出新、融合发展,在新时代谱写新成就。
与时代共振
2019年10月25日,庆祝外研社成立40周年研讨会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研讨会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主题,回顾了外研社一路走来的辉煌成就。在这场洋溢着胜利喜悦的大会上,“时代”一词是各位嘉宾口中频次最高的热词之一,也成为回顾外研社崛起之路的一条重线索。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所言,外研社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推动者。它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也在以自身的选择回应着时代的呼唤。坚持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代同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是外研社的发展之基”。
外研社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成立的几家大学出版社之一,被称为大学出版园地的第一批“报春花”。“三屉桌、木板椅、一部书稿、一枝笔”,就是这一时期外研社的几乎全部资产。创业维艰,艰苦条件下的磨砺让外研人的奋斗精神格外突出。改革开放之初,国民对外语类图书的需求日渐升温,这也为外研社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无数次挑灯夜战之后,外研社推出了《汉英词典》《学生英汉汉英词典》《现代英汉词典》等一批扎实的精品图书,1990年,外研社的发行码洋突破10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由此正式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开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外研社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群雄逐鹿中创造了外研社崛起的奇迹。作为全国最早树立市场观念的出版社之一,外研社通过产品系列化、精品化等系列超前的战略逐步形成了品牌规模与专业特色,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提高,1999年,外研社发行码洋达到3.6亿元,“外研奇迹”之名响彻行业内外。
步入21世纪,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出版业迎来深刻变革。面对这一变局,外研社解决了一个个的困难,形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大格局。如今的外研社已经成为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学研结合的大战略,营造从单一教材出版到多领域综合出版、全面教育服务和丰富文创业务的新生态。外研社正在用一套套优秀教材、一部部鸿篇巨制和一本本优秀作品的出版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繁荣与进步;以教、学、测、评、研五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圈推动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在国门之外的多元业态布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凭借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际、教育和文化领域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今天的外研社赢得了空前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大学出版领域亦能栖身前列。
2019年8月,外研社主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发展与出版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打破主业“天花板”
40年来,外研社主业的“挺拔”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关“外研速度”“外研奇迹”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且名扬海外。40年没有卖过一个书号,也成为外研人信心与坚守的另一个注解。而在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外研社对政治导向的长期坚持、对出版主业的稳固挺拔、对出版高质量图书的孜孜追求。
盖一栋震惊书业与学界的红楼和坚持40年主業的持续成长,哪件事更难一些?相信许多外研人会选择后者。百尺竿头,最难是更进一步。而在过去40年间,外研社出版主业几乎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与众多在主业上“碰壁”的同行相比,这份近乎无限的增长力,正是外研“奇迹”的核心所在。外研社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梳理外研社教育出版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外研社码洋规模的成长从来都不依靠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在满足社会阅读及文化消费需求上充分发挥自身出版能力和资源优势的结果。在20世纪,外研成长的诀窍是尊重市场的需求。直至今日,在外语教育这个大市场里,外研社更多扮演着理念引领的角色。
基础外语教育与高等外语教育是外研社出版的核心板块。外研社历经多年打磨,研发出版的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新标准)教材于21世纪初落地,真正实现了英语教材的“一条龙”服务。在以理念引领为特色的高等外语教育板块,外研社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目前,外研社高等外语教育拥有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立体化教材与教育服务体系。由此外研社成为一家出版纵贯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材的出版社。
2019年10月25日,庆祝外研社成立四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外研社在坚守教育与学术出版的同时,先后开启汉语出版、少儿出版、职教出版,探索科学出版,形成了教材出版、学术出版、文化出版、大众出版、辞书出版齐头并进,对内引进、对外输出双向拓展的新格局。
线上线下共育教育生态圈
如果说出版主业是外研社这棵参天大树的根茎,那么外研社在教育领域纵贯线上的融合发展,则是这颗大树在过去十年结出的最丰硕的果实。正如徐建中总编辑所言,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是帮助外研社腾飞的“两翼”,是外研社变革精神的结晶,也是这家出版社应对外部变化的定海神针。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各大出版集团纷纷成立、乃至进入资本市场,到近年来互联网试图颠覆教育产业,浪急滩险中,外研社不彷徨、不畏惧,始终沿着这条道路探索,在获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离一线最近,从大学校园中成长起来的外研社是全国出版机构中最早为教师、学生提供各种具体服务的先行者,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今天的外研社能在英语教学领域扎下如此深厚的根系,与其在全国各地持续举行免费的教师培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来,外研社累计培训大学英语教师10万余人次,中小学英语教师80余万人次,以身体力行引领着英语教学发展的潮流。外研社还积极为教师们搭建专业的学术支持与高端交流平台,通过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全国基础外语教学研讨会、“教学之星”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外研社数十年如一日的服务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人才培养关乎国家命脉,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历史责任与使命,而作为一家大学出版社,外研社也始终以培养国际人才为己任,通过各项举措为青年学子的成长铺路。199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创办;2002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举办,现已扩展为“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写作、阅读三大赛事。二十年来,四大赛事中走出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其中许多获奖者已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基础教育领域,外研社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多语种技能大赛、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多项赛事,全面践行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打造多语言复合型的现代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也被外研人视作重大的机遇。外研社是我国最早“触网”的出版社之一。早在2001年,北外在线(Beiwaionline)正式成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外语综合解决方案和学历教育深造服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北外在线已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领导品牌,成为远程在线学习服务领域的标杆。2015年,外研在线(Unipus)成功启航,为高校师生提供集数字内容、课程、平台、工具、智慧教室和云方案六位一体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打造线上“共同校园”。2016年,面向基础学段的外研K12(Unischool)誕生,专注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数字化外语教育解决方案;2018年,外研社又全新推出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建设的基础学段英语智能化教学交互平台。徐建中透露,在数字化发面,外研社在业务发展、组织配套、流程再造、人员调整、机制突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先后进行组建和再造的部门及公司不下20个,涉及员工几百人,投入资金数亿元。通过全面的数字化,外研社成功构建了“外研社+互联网”的媒体融合大平台,打造了覆盖终身学习的教育“生态圈”;线上与线下日趋交融在帮助外研社优化自身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外语教育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一家国际化出版社的担当与使命
外研社一路走来的道路并不平坦,徐建中深知这一点。而谈到外研人能够突破重重困难的要诀,徐建中表示:归于一点,就是忠于使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版业也有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用知识为人类谋幸福,用知识为民族谋复兴。徐建中说,外研社对主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对教育矢志不渝地服务源于使命。改革开放之初,民族复兴大业急需培养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外研社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架设起“教”与“学”的桥梁,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外研社再次积极响应,顺势而为,投身教育出版行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江河洪流之中。而作为一家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己任的出版社,在国家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下,作为中国出版界的领军代表,外研社还有另一重使命需要担当。
在研讨会上,来自主管部门的声音对外研社的一项特殊使命予以了高度肯定。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致辞中提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外研社大力推进中国优秀文化出版物的海外传播,向海外传递中国声音,为推动中国出版文化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则指出,外研社不仅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出版社之一,更响应国家战略,率先海外布局,在走出去和国际化的实践中成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回顾历史,外研社一直以“做最中国的国际出版社,做最国际的中国出版社”为发展愿景,积极做中外交流的桥梁。1983年,还是一个小舢板的外研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署了第一项版权贸易协议,引进出版《牛津初级英语学习词典》《牛津英语学习指南》,打开了中国人看世界的一扇窗。此后,外研社陆续为国内学习者引进出版了《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书虫》等大量的经典外语图书。当年的小舢板也不断壮大,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艘巨舰。
与此同时,外研社也是最早开拓国际出版业务的中国出版机构之一。早在2006年,外研社以《汉语900句》开启了“走出去”的征程,迄今已以40多种语言输出图书版权1000余种,使“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中华学术文库”“中国建筑艺术”等系列丛书和以《走遍中国》为代表的优秀汉语教材落地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实现本地化出版,外研社先后设立了13家海外分支机构,打造了“走出去”的新模式。
走过40载峥嵘岁月,外研社沐浴过阳光,也经历过风雪;创造了奇迹,也承担了使命。作为一个奇迹,外研社砥砺前行,作为一面旗帜,外研社迎风屹立。40年间,一代代外研人突破了重重困境,将外研社塑造成了一家兼具理论深度、业务宽度和先进组织结构的新式文化教育企业,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再次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外研社在保持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依旧位于出版领先集团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以社会效益为主导的发展策略,用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阅读推广和对外合作扩宽着教育出版的“生态圈”、服务着万千读者和学子的切实需求,尽到了一家大型文化国企应尽和能尽的义务。
如果问一个外研人,外研社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下一段。对于在教育这条路上奔跑了40年的外研社来说,这个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遇期,未来外研社会在这波产业洪流中继续扩大自己的外延,放大既有的优势,实现全新的战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