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我的抗美援朝战斗经历

2022-10-09口述整理

军事历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坑道高地阵地

★(口述) 李 轩(整理)

我们团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 军36 师106 团,1950年12月结束贵州剿匪任务后,调至第12军34 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 军34 师106 团,经教育、训练和换装后,于1951年3月入朝参战。我当时任第4 营营长。

入朝后,我们部队仓促投入第五次战役,与兄弟部队配合,在铁原、涟川地区突破敌人防御,将敌人赶回到三八线以南。战役的第一阶段战斗中,我们团是主攻团,1 营担任主攻500 高地,王克勤排所在1 连为突击连。出国第一仗遇上的是土耳其旅,但当我们突破前沿后,反冲击上来的却是美军。美军火力很大,空中有飞机,地面有坦克、大炮,火力异常猛烈,美军在冲击时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并在我们进攻地带内实施了战术空降。因为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战斗场面,部队有些恐慌,造成的伤亡也很大,参战连队的伤亡人数都过半,特别是1 连伤亡更大。

忆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

战斗准备:第一阶段战斗结束后,美军随即调集数个美军师的兵力,准备实施冲击,企图夺回他已失去的三八线阵地。我们立即转入战役第二阶段准备,整顿组织,补充兵员。团里决定撤销由各营抽调兵员临时组建的第4 营,战士回归原所在营补充连队,我调任第1 营代营长。

随后按上级指示,参战部队的轻重机枪、60 炮、90 火箭筒、82 迫击炮、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等各种武器都要带一个半基数的弹药。连、排干部要帮战士携带弹药,还规定参战人员带足7 天的给养,米袋子装满了,就用自己的裤子扎住两头裤口装粮食。这样加起来,战士每个人的负重在60 多斤,每晚走小路、爬大山、涉江河,连续几天行军,有的战士被压得吐血,但战士们没有叫苦,也没有掉队。有个别战士为减轻身上重量故意将粮袋划破小口,边走边撒,造成战役后期没有粮食吃,饿肚子。

受领任务:连续数夜的艰苦跋涉,我们进到了东线地区的春川里。到达的当天,团里通知,营长、教导员当晚10 点钟到师指开会。会议主要先由师政委罗洪标做动员讲话,随后师长尤太忠,宣布第二阶段战役的设想和任务。他说西线有兄弟部队顶住美军,我们移到东线,就是要在东部山区,先大量消灭伪军(南朝鲜军),尔后再打美军。我们到东线来,由第9 兵团宋时轮司令员指挥,兵团命令我们军,首先集中力量在自隐里地区,突破敌人防御,尔后大胆向敌纵深穿插,割裂开美军和伪军的联系,切断洪(川)杨(口)公路,堵住敌人南逃的后路,尔后再一块一块地消灭敌人。

投入战斗:5月16日夜间,我营和第31 师91 团3 营并肩对自隐里地区伪5 师发起冲击,我们组织数次冲击后,敌急调美军第23 团及附属的法国营支援,增强自隐里地区的防御。经反复争夺,战斗到天亮时,我们攻占了自隐里村外的几个山头。我们刚占领山头,立足未稳时,敌人就集中数十门大炮、几十架飞机轮番进行轰炸扫射,投燃烧弹、汽油弹,山上树木被打着起火,将山头打成一片火海。我躲进一个工事隐蔽,在我头前落下的一发炸弹,弹片将胸径40 多公分的大树齐根扫断,差一点把我脑袋也扫掉了。2 连长钱长根在敌轰炸山头时,为减少伤亡,迅速将全连转入山下隐蔽。他发现不远处有敌坦克在活动,就带了几名战士顺沟出去,偷偷靠近坦克,突然跃上坦克抓回来2 个美国兵。通过营部的文化教员翻译,他说是美军第2 师的坦克兵,我就说把他们带下去看好,不能让他们跑掉了。

电话兵报告,电话线接通了,我拿起电话试听,师长正向各团长下达命令,我赶紧放下电话。随后蔡和鸣团长叫各营长接听电话,传达命令。他说,我们已打开了口子,要迅速向敌纵深穿插进攻,动作要快,要大胆地插到敌人后面去,消灭敌人,要不惜代价,不怕困难,敢于白天作战,每营要抓住300个俘虏,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干部要受处分。要抓住300 个俘虏,这在朝鲜战场上和外国军队作战,实在是太难了,这对我来说,压力太大。我和王银虎教导员研究了一下情况及任务。当面自隐里村有敌坦克群,我们没有办法打掉它,我们过不了自隐里,也抓不到俘虏,我想绕过自隐里敌坦克群,插到自隐里的东北,进到洪杨公路上去,那里可能有敌人的后方配置,我们要是能打掉他后方供给,他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样部队就要在白天从敌人前沿横向行动,容易暴露目标,必须严格保密,做好防空伪装,选好隐蔽路线行动。具体办法是2 连沿山腰树林内穿过去,越过洪杨公路,抢占有利地形,待2 连站稳脚跟后,掩护全营通过洪杨公路,全营进到550 高地东北侧时再展开,寻找战机打小仗、抓俘虏。营部在550 高地北侧开设指挥所,各连向营指靠拢,并保持联络。计划确定后,我要向团首长报批时,电台不通。得不到首长指示怎么办?我和教导员决定按计划行动不变,电台继续和团联系。

2 连报告,他们已通过洪杨公路并在洪杨公路东侧发现有敌一个加油站,1 连也报来同一个情况。我命令1、2 连协同行动由2 连长负责统一指挥,用偷袭的办法把它打掉,要多抓俘虏,3 连在洪杨公路南北两头派出警戒,保障营的后方安全。晚上各连报告了当天下午的战况,打掉敌一个小加油站,俘获南朝鲜军31 名,加上2 名美国兵,共计33 名,没有完成俘虏敌人300 名的任务。我和2 营长、3 营长联系,问他们抓了多少俘虏,都说没有完成抓获300 名俘虏任务。我想,要受处分,也不会光是我一个了。

天亮时,终于找到了团部于永贤政委的电台,离我们这里不远。我押上俘虏到政委处当面汇报我营前一天下午的战斗行动情况,并将俘虏交到团里。政委指示:你快回去,抓紧做好行动准备,听令行动,有新的战斗任务。我回营后和教导员通了气,随后接到上级命令,继续加速向敌纵深穿插进攻,首先抢占桥洞一带敌阵地,尔后大胆穿插,抓住战机大量歼灭敌人。这一带山高、沟深、路少,地形复杂,山势相峙,对我们的行动极为不利。当晚,因受道路限制,3 个团的部队走在同一条路上,前面两个团行军速度很慢。走进一道大山沟时,这里敌人早有防御准备,火力非常严密,前卫第34 师100 团、101 团突然遭敌猛烈火力阻击。他们迅速展开战斗,数次冲击,均未成功,大部队都压在山沟里动不了。天亮后,敌飞机、大炮猛烈轰炸扫射,像暴雨一样投下无数炸弹、燃烧弹、子母弹、凝固汽油弹,将数公里山沟树木打着起火,整个山沟都烧红了,变成一片火海。我团参谋长关熙同志率领的指挥组随我们营行动,前面部队受阻后,我们停在路上很长时间动不了。我抓紧时间看地图,研究敌情,了解地形,寻找绕开敌炮火封锁区的道路。从图上看,上山可以绕过,我请示参谋长,参谋长让张振海参谋展开地图,我们三个人一起研究后决定,就从左翼山上绕过。我带部队迅速上山,这时天快亮了,我令各连迅速展开,搞好防空、防炮隐蔽,随时做好战斗准备。1 连派出1 个排到前方山头担任岗哨。我在山上对着地图看地形时,身后的通信员被敌一排空爆炸弹击中,当场牺牲。他的遗体及所携带的武器装具,什么都没有找到。上午9 点左右敌对我所在的山上展开轮番轰炸扫射长达1 个多小时,投下无数子母凝固汽油弹,山都烧红了,团参谋长和他率领的指挥组全部牺牲了,电台也炸坏了,我们营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此时,团、师、军及兵团的电台都不通,都没信号了,在敌人包围圈内我感到甚是孤独。大约上午10 点左右,突然看到第100 团和101 团的团长上山来了,我去报告我是第106 团1 营长,我团参谋长牺牲了,我现在没有领导,电台也不通。两位团长说他们电台也不通,我想接受他们指挥,他们却时间不长又走了。我们还是孤独的一个营留在山上,这一天我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地慢,特别孤独。到了下午4、5 点钟时突然有个电话,是师侦察科长纪少智同志打来的,他说:“我是师首长派来接替你们团参谋长指挥的。”这时我心里踏实了,我简单汇报了我营情况。天快黑时他通知我,上级宣布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准备撤出战斗。

我营从山上撤下来,走了一夜。到第二天中午,团长给我营明确任务:“你营在555 高地防守两个昼夜,你营前方白羽山由2 营防守,你立即行动迅速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我带部队上山后,边看地形,边给各连明确任务。将1 连放在最前边的主峰上,向他们明确要死守阵地两昼夜,前方情况随时报告。给各连明确任务后,我才实地对着地图研究敌情和地形。这里地形特点是一道南北走向长条子山梁,山不高但坡度较大,敌坦克上不来,山下就是东西南北公路十字交叉路口,我营占领山头,正好在交叉口的夹角内,公路上都摆满了敌坦克,汽车都在不停地来回运动着,隔一条公路,东边就是白羽山,主峰因被敌先机占领,2 营正在攻击主峰,打得很激烈。我们营这个山,敌主要用飞机、大炮、机枪不停地轮番火力压制,山上没有防御工事,造成我们伤亡很大。

撤出战斗:大约下午4 点左右,团派民运干事、侦察参谋来传达团首长的口头命令,还带来半米袋炒面和韩币。命令中指出:你营下午6 点钟撤出战斗,向北方向转移,不规定行军路线。我迅速召集连干部传达命令,安排转移,1 连走前卫,派一个排担任尖兵,我随1 连走,按2 连、机炮连、3 连顺序走,后卫连在我们过后,在隘路段负责设障碍,各连跟紧不能掉队。团首长给我们送来的韩币、炒面,都留给了带不走的重伤员。

下山后,约晚上9 点钟左右,横过一条公路时,听到“轰轰”的坦克响声,我迅速将部队带进山根麦地隐蔽。我正在积极寻找怎样出去的路时,2 营长翟宽荣同志带部队上来了,还有101 团一位掉队的保卫股长找部队,找到我们要跟我们走。我们几个干部头对着头趴在麦地研究当时的情况。我们已经走进敌坦克群内了,周围都是坦克,情况非常紧急,我们处境困难,必须尽快走出去,一旦暴露,就走不出去了。我们只能偷着走出去,从山腰插过去,我带1 营走前面,若遇上敌人请2 营和我们一起打。翟营长说:“你讲的几条我都同意,我们都听你指挥。”怕踩上地雷,我们都是趴在地上边摸边爬,到山顶时我摸到一根电线,我让大家隐蔽,我抓住电线猛的一拉,一个地雷爆炸了。我叫通信班的同志继续前进,我坐在山上静听动静,观察周围情况。听到远方传来有“嗵嗵”的声音,不一会敌探照灯在天空中来回晃动。我令1 连副连长刘伍才带一个排前往西北方向侦察探路,遇上敌人不能暴露自己,遇上自己部队不能误会,情况随时来报。大约1 点钟左右,敌向西北方向打炮了。我说:“炮弹爆炸的方向就是我们能出去的方向,那里肯定有自己的部队。”这时前方侦察也回来报告,和一支友邻部队已接上了头。我令部队快走,跟紧不能掉队。我走到一个挖工事的连队时,问:“你们团部在哪里?”他们说:“不知道,但后面不远有后勤的人。”我听到有后勤的人,高兴极了。几天来,我们在敌人包围圈,终于走出来了。我说:“到前面找地方隐蔽休息,清查各连人数。”一查机炮连有1 名战士掉队,该连后半部、3 连及教导员都没有跟上来。我令通信班派人原路返回找,其他人员在河沟弄点水喝,到石岩下休息等候教导员。不一会教导员带着掉队人员跟上来了,我们营的4 个连队都到齐了。我说:“天亮前咱们翻过前方小山,白天就得隐蔽防空了。”我要起来走时,由于几天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腿一下子就软得站不住,迈不开步子,在几个通信员的搀扶下站起来,拉着我翻过小山。

天亮了,我命令部队忙疏散隐蔽防空,各连设法弄点吃的。电台和团里联络不上,我派通信班的人出去找上级联系。通信员走出去不远,就碰上在侦察员保护下出来找部队的于政委。见到我后,政委跟我紧紧握住双手,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简要汇报了1 营几天来的情况,于政委问我:“你和2 营、3 营有联系吗?”我说:“2 营从山上撤下来时,我们走到一块了,后来又走散了,现在和他们没联系。”于政委说,团和你们失掉联系后非常着急。接着讲了:这几天来,我们非常被动。我们到东线打响后,美军从西线调过来几个机械化师,西线的防御部队也被敌突破。敌已知我们的炮兵跟不上来,步兵只能有七天的粮弹,伤员救不下来。敌人抓住我们弱点,实施反击。而且兵团电台又被敌炸坏,上下不通。敌情变了,上级的变更命令传达不下来,造成几天来的被动局面。现在情况还很紧张,敌人有个师和坦克部队从后面追上来了,我们的前边是汉江,我们必须尽快过江,现在已是9 点钟,正是敌机活动猖獗的时间。今天敌机和往常一样,出动大批混合编队,有高空侦察机监视我军行动,指示轰炸目标,轰炸机沿江岸投炸弹、凝固汽油弹,封锁我军过江,强击机超低空飞行扫射,企图将我军消灭在江岸,情况非常紧急。

我命令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散开,做好防空伪装,自选道路迅速向渡口前进,10 点半到渡口,我在渡口等待准备渡江。江面上有架设的便桥,敌人为阻止我们过江,数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投凝固汽油弹,企图炸坏小桥封住我们过江。我们全营到达渡口后,我命令战士们都把自己的雨布准备好,遇上汽油弹燃烧时,用雨布盖在身上,如被点燃了,迅速将雨布丢掉人离开,这样可减少伤亡。我乘敌机投弹后拉起升空的瞬间,放一个连跑步通过便桥,分几拨,全营很快过了汉江,大大地减少了伤亡。全营过江后,迅速撤离渡口,进山隐蔽防空,清查各连人数。随后我向各连主要干部说明这些天来被动的原因,现在我们已摆脱了敌人,设法给战士们弄点吃的,听候团首长指示行动。

这一段是我上任代营长后,遇到情况最复杂,任务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段时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回忆起这段经历,仍历历在目。

反击572.4 高地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入朝部队贯彻毛主席“积极防御,打小仗(零敲牛皮糖)消耗敌人,壮大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指示,转入阵地防御,不再打大规模的运动战了。我们部队转入金城阵地防御时,我营担任师的预备队。1951年11月21日,突然接到团长、政委的指示,调我们营配合第68 军部队,对科湖里地区572.4 高地之敌实施反击,消灭敌人,收回该高地。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指示,我军的防御前沿阵地凡有不安全、不巩固的地方,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小规模的战术反击,消灭敌人,拉平防御前沿,保障防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示我军力量,促进停战谈判。

当天下午,团长、政委和唐永舜副团长一块来到我们营看望部队,对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交代,指出这次反击作战是由68 军统一指挥,一定要“听从指挥、打好仗、守纪律”。随后副团长说:“今晚出发,于明日即11月22日拂晓前一定要渡过北汉江,进到泗川里地区隐蔽待命。”我们为躲避敌空袭,下午4 点钟,从山上收拢部队,5 点钟在大古峰山下集合,教导员王银虎同志讲话,对这次行动提出要求,随后出发。我带领1 连走前面,掌握行军路线,给后续部队打路标。当晚的行程约60 里路,要通过第35 师防区纵深,穿敌数道炮火封锁线和敌夜间航空兵定时轰炸地带,还要不时躲避敌夜间侦察及敌航空兵一个接一个投放的空中照明弹的袭扰,这是朝鲜战场上夜间的常态。

我们出发时间不长,天就开始下小雨,而且越下越大,到了后半夜就变成了雨夹雪。为了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我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我不时对照地图,恐怕地图有误走错路。我又令通信班带翻译一路找向导,一直没找到。快到汉江边时,在一个山沟内,找到一个防空洞,里面坐着几个妇女,翻译问话,她们却说听不懂,我批评翻译:“朝鲜人不懂朝鲜话?”翻译说:“你们北京人不也听不懂广东话吗?”我无话再说,站在防空洞口,向洞内扫了一眼,发现墙上挂了一个包,打开一看是学生用品,随后在几个妇女身后找到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我看了看手表,离规定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不多了,于是让小男孩带路送我们到江边。我们一路小跑,我边跑边问:“到江边有几里路?”“三里多。”我继续问:“什么地方能过江?冬天能过去吗?过江有个村子叫泗川里吗?”小孩一一做了回答。到达江边时,敌对江岸炮火封锁得非常密集,我对小孩说:“你快跑回去吧。”我命令部队迅速过江不能停顿。战士们跑得满头大汗,穿着厚厚的棉衣(裤)跳进齐腰深、结着冰层的江水中,徒涉北汉江。大块冰凌撞击着战士,划破身上的棉衣,他们不顾一切地拼命向前冲。部队过江后,我迅速清点人数,看了看手表,已是22日早上5 点多了。我向团首长报告:“我营已安全渡过汉江进到泗川里,正在进行防空隐蔽。”

随后团里通知,发起反击的时间推后到25日实施。我想,在这里要等3 天,没有房屋,没有防空工事,没有烟火,部队也没有粮食,这3 天怎么过。大雪仍然在下个不停,我令各连在附近山沟选背风利于防空的地形挖猫耳洞,每个人都要挖,挖好了盖上自己的雨布取暖,各连都不能冻伤战士,吃饭的问题只能靠自己带的压缩饼干。

不久,大雪已覆盖了大地。接到团里通知,团长、政委指示,为做好防空隐蔽,不暴露我军行动,所有人员一律反穿棉衣(棉衣里面是白色的)。湿漉漉的棉衣刚焐热,又将结冰碴的外面翻过来贴在肉上,冻得战士们全身麻木,舌根冻得说不出话。

第12 军和68 军在拟定反击方案时明确,两个突击连共同利用一个炮火准备成果并肩突破1 号山,攻占后背向各自发展方向进攻。然而炮火开始时,68 军的协同团失去了联系。

协同单位联系不上怎么办?团首长说,作战计划不能再变了,调3 营上来参战,做1 营的预备队,按原计划发起反击。随即我营做了调整,进一步明确各连任务。1 连仍为突击连,按原计划发起进攻。3连在1 连后跟进,当1 连攻占1 号山后,3 连在1 号山面向东组织防御,保障营部左后的安全。2 连按原计划潜伏进4 号山下配合1 连攻占4 号山。我军于11月25日18 时45 分,实施炮火准备。1 连长阮铭山同志率全连利用炮火准备成果,向1 号山之敌发起冲击。在冲击中遭敌猛烈火力射击,冲击受阻,他迅速组织无后坐力炮、重机枪火力压制敌人,掩护爆破组长邓祥林同志连续爆破,逐个炸毁敌火力点,再次发起冲击,很快攻占了1 号山。他们乘胜发展进攻,由战斗英雄刘伍才副连长带领王克勤排继续向2、3 号山攻击前进,经过反复争夺逐步攻占2、3 号山。在战斗过程中副连长和王克勤排的排长李兰同志均负伤,连队伤亡很大,且伤员都救不下来,连里弹药已用尽,天快亮了,不能再继续攻打4 号山了。请示团首长批准,当晚的反击停止,巩固已得阵地。

这时68 军的协同团已上阵地,我营决定由3 连接替1 连任务并转入坚守3 号山阵地。山上没有防御工事,地冻得挖不了工事。天亮后,敌飞机、大炮开始猛烈地向3 号山轮番轰炸扫射,随后发起进攻。这一天敌连续数次攻击,均被3 连击退。天还下着雪,非常冷,狂风卷着暴雪,战士们穿着结冰的棉衣行动非常笨重,举步维艰。手中的步枪冻得拉不开枪栓,冲锋枪、转盘机枪的盘都冻得转不动,司号员的军号一贴到嘴上就冻在一块拿不下来。3 连的同志们在这极其寒冷的条件下,在连长同志的指挥下,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地坚守了一整天,打退敌人数次冲击。这一天战斗中,3 连的战伤、冻伤都很多,战至中午,连指导员牺牲了,连队弹药也打光了,这时敌人还在冲击,我们请示团长批准放弃3 号山,撤回2 号山,坚守防御。

团首长决定当晚继续反击收回4 号山高地,因为4 号山是572.4 的坐标点,地处汉江南岸拐弯处,是插进我军前沿阵地最深的敌据点,对我军的防御稳定及结合部的安全影响很大。4 号山地形复杂,敌人的防御设施很完善,构筑了上下两层防御工事,战壕、交通壕、地堡用钢板棚盖,前沿设有铁丝网,埋设有地雷、照明雷,防御设施很完善。

我们将1、2 连两个连合成一个连统一由1 连长指挥,于26日晚10 时在炮火支援下再次对572.4 高地之敌发起反击。在冲击数次受阻后,用无后坐力炮摧毁敌地堡,组织爆破组在敌雷场连续爆破开辟通路,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支援突击排的冲击。当攻占敌下层战壕时,上层战壕暗堡内的敌人仍在顽强抵抗。王克勤排的战士陈学兴同志摸到敌暗堡跟前,将手雷投进地堡内,瞬时地堡炸翻了,部队迅速发起冲击,攻占了敌上层战壕。战斗到27日零时许,572.4 高地夺回来了,全歼南朝鲜军守敌60 余人,缴获部分武器弹药,圆满完成任务。

这次反击作战,我营在风雪交加极其恶劣气候条件下,饿着肚子,长途奔袭,徒涉北汉江,两次组织反击,连续行军作战5 个昼夜。团首长说:“1 营已完成了反击任务,部队已经很疲劳了,且伤亡很大,决定调3 营接替1 营任务继续巩固,坚守已收回的阵地。”完成反击任务后,部队又撤回金城防区。

参加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以其作战环境之恶劣,阵地争夺之激烈,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付出的代价之大,闻名于世界。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我作为当年和战友们在上甘岭鏖战20 多个昼夜的幸存者,我有责任告知后人,那场战争的激烈、艰难困苦的情形,以及我们第12 军34 师106 团1 营(我时任代营长)全体指战员那种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这场战争发生在朝鲜半岛中部、平康以东的五圣山(主峰海拔1061.7 米)以南的597.9 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3.7 平方公里地域内。这是两个连的防御支撑点,两高地中部间凹部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村,因此称为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地区是第15 军的防区,战役打响后他们浴血奋战、顽强抗击,反复争夺搏斗半个多月,伤亡很大。在这个紧急关头,志愿军第3 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急调第12 军换防,赴上甘岭参战。

参战前动员准备:部队正在返回谷山郡的途中,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部队原地待命,准备返回上甘岭参战。第二天,副军长萧永银来到我们团,召集全团营以上干部进行战前动员,他说:“31 师已经进入上甘岭,你们团是王司令员点名先参战的,你们是34 师的代表队,你们团要发扬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上甘岭每天的变化情况,停战谈判桌上昼夜在看着上甘岭主峰在谁手里,你们要打好这一仗,在上甘岭战役中,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为团增添新的荣誉。”

火速开进上甘岭:我营于1952年11月14日奉命由谷山郡文岩里乘坐汽车出发,冒着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机枪扫射,昼夜兼程开向上甘岭,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抵达距前沿约20 公里的梅桧里地区。当时天气恶劣,刚下过一场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 多度,部队反穿棉衣作伪装,露宿在山沟里,不时遭敌飞机轰炸扫射。

受命坚守537.7 高地北山:在上所里北山,团前进观察所里,我们观察到537.7 高地北山战斗仍然打得异常激烈,第31 师93 团的部队正在与敌人激战中。

在观察所,团首长介绍了当前阵地情况,右侧597.9 高地的主峰由第31 师91 团控制着,但争夺主峰的战斗仍打得很激烈。敌人现在把重点已经转到537.7 高地方向来了,敌纵深调上来的两个师也都在这个方向,敌对我军纵深20 公里地带,昼夜进行严密的火力封锁,这对我们的人员机动、通信联络、运送粮食、水、弹药,以及伤员的救护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团首长尔后明确了各营的任务。1 营坚守537.7 高地北山主峰以及相关联的小山头,1 营右翼由91团防守,左翼注字洞南山由我团3 营防守,2 营为团预备队。

接收防御阵地:与93 团协定为,于11月17日晚10 时,由该团3 营对537.7 高地北山实施反击,成功后将阵地移交给106 团1 营,93 团3 营撤出战斗。

晚上,93 团3 营甄申营长带领几个干部在1 号阵地明确任务,部队随后正向前运动,当进到铁匠炉附近时,遭到敌人炮火猛烈袭击,部队伤亡很大,剩余人员也都跑散了,所以该营当晚的反击未能进行。阵地未做交接,93 团3 营撤出阵地。

我带领1 营部队跟随他们前进,准备接收阵地。我带着步谈机和几名通信人员走在前头。当走到铁匠炉,我们停下来隐蔽,等他们交阵地的信号,等到天快亮时也没有信息。我急忙在主阵地下找到一条坑道把大部队带进去隐蔽起来,我带通信人员在1 号阵地小坑道内隐蔽起来。天亮后,人员不能出坑道了。敌人和往常一样,天一亮飞机、大炮猛烈对我前沿纵深地带、观察所严密封锁。这一天我隐蔽在坑道内,认真地熟悉了阵地编号和清理了阵地上现存工事情况。能屯兵用的大小坑道只有4 条,其中主峰下有一条能隐蔽一个连的大坑道,其余都是小坑道,如1 号阵地上,只有一条约5 米左右的直桶子小坑道。所有坑道都是长的被炸短了,原来的平出进口,变成天井样的进出口了。阵地上的所有野战工事都被夷为平地,山头上除了被硝烟熏得黑黝黝的几块岩石外,其余就是炮弹坑,山的坐标高被打得降低了3 米多。山上的土被打焦了,松软的尘土和炮弹碎片、死人的骨头渣从山上往下滑流着,人踩上去就冒白烟,很难做成野战工事,给我们坚守阵地带来极大的困难。

团首长指示我营,于11月18日当晚组织反击,收回主峰2 号阵地。18 时30 分,我军大口径火炮和喀秋莎炮齐射,在猛烈火力压制下,将537.7 高地北山打成了火团。我营1 连利用强大火力的支援,迅速发起了冲击,很快占领了主峰2 号阵地,收复2 号和8 号阵地,并迅速转入坚守阵地,抢修工事,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反冲击。

夺回537.7 高地北山主阵地:19日天刚亮,敌炮火就疯狂对我军前沿及纵深进行猛烈火力袭击,紧接着敌用十几挺大口径机枪和坦克火炮,对我军前沿进行猛烈射击,与此同时敌炮兵、航空兵火力,对我纵深指挥所、观察所及交通要道进行封锁。并以2 个营的兵力轮番向我1 连和3 连坚守的2 号、9 号阵地冲击。经我顽强抗击,敌人的几次冲击都被击退。上午10 时左右,敌人的攻势更加猛烈,阵地上枪炮声、手榴弹、手雷和爆破筒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1 连和3 连的勇士们利用弹坑、岩石缝、山脊棱线,巧妙地与敌进行拼杀。战至14 时,共击退敌12 次冲击,歼敌250 名,我伤亡35 人,弹药已经基本上耗尽,王克勤排的排长邓祥林已负重伤下去,坚守在2 号阵地的人员被迫退守坑道,9 号阵地虽未失手,但部队伤亡很大,弹药严重不足,坚守阵地极为困难,部队只好重新调整力量,做好抗击敌再次进攻的准备。

当日晚,在上级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我营集中兵力、兵器向2、3、7、8 号阵地发起反冲击。1 连连长阮铭山、指导员陈大章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反击一举成功,夺回阵地。我占领阵地后不久又遭敌炮火打击,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连喊带叫又冲了上来。这时部队伤亡很大,1 连正、副连长都负重伤,指导员带领3 排冲击时也牺牲了,在打退敌人几次冲击后,2、3 排长也都负伤下去了,2 号阵地上只剩下新战士冯希孔和另一名战士。他们弹药打完了,就在牺牲的同志们身上收集弹药。冯希孔在收集弹药中遇到了身负重伤的副连长,想背他下去。副连长却不肯,并命令冯希孔返回阵地,一定要坚守住阵地。待冯希孔返回阵地时,他那唯一的战友也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他一人。弹药打完了,他就爬到阵地前拣敌人的弹药打,他一个人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击,自己也多处负伤。附近的弹药打完了,疯狂的敌人又冲上来了,这时他才背起副连长撤回1 号阵地。2 号阵地再次被敌人占领。

20日夜,我们变换了打法,改变了冲击的时间。我们先将2 连利用夜暗潜入2 号坑道内,在深夜零时30 分趁敌人不备,突然对敌实施炮火袭击,在炮火支援下,迅速跃出坑道,分路出击。经过激烈争夺,天亮之前全歼了2、7、8 号阵地之敌,夺回了已失的阵地,并迅速转入防御。凌晨,敌仍然以飞机大炮猛烈地、长时间对我全纵深进行压制轰炸射击,所有坑道都被炸塌,通信联络中断,2 连的步谈机员只好徒步报告情况。在阵地坚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上午10 点左右,2 连1 排被迫放弃了7、8 号阵地,撤到2、3 号阵地上,这天我们共打退敌人11 次冲击,歼敌180 余人。

经过3 昼夜拉锯式的激战,主阵地虽然夺回来了,但我们付出较大的代价。我们利用激战间隙,对几天来的战斗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我认为可暂时放弃7、8 号阵地,集中主要兵力坚守2、9 号两个阵地,对于3 号阵地,有利则守,不利则放。2 号阵地是537.7 高地北山的主峰,只要能守住,就可以用火力控制3、7、8 号阵地,只要占住了主峰,就掌握了主动权。大家都同意我的建议。

新方案形成后,及时报告了团长武效贤,并很快得到了团首长的批准。还给我们补充了250 名老战士,两千发82 迫击炮弹等其他物资。作战部署调整后,我们立即按新的作战方案做好战斗准备。一是一面作战一面抢修工事。经过6 个昼夜的苦战,抢修出2 号阵地上能屯一个排的马蹄形坑道一条,主阵地下层能屯一个连的坑道一条,9 号阵地能屯一个排的小坑道一条,增加了隐蔽力量的能力。二是将补给我营的老战士,及时统配到连队。并迅速健全了党、团组织,配齐了各级干部,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战地思想动员,鼓舞士气。三是调整火力。把无后坐力炮、重机枪、连属90 火箭筒配置在各坑道口附近。将营属9 门82 迫击炮重新部署,重点支援2 号、9 号前沿阵地。

艰难困苦压不倒:部队坚守阵地不久后就下了一场大雪,光秃秃的山上西北风卷着雪花,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气温一直在零下30多度。窄小的坑道内,人挤人,战士们屈膝靠在洞壁边上休息。作战物资、烈士遗体和伤员被血染红的衣服、大小便都堆在一起乱七八糟、臭气熏天。坑道内严重缺氧,蜡烛都燃不着,人员常有窒息晕倒的。伤员一时救不下去,又缺少药物和粮食、水的供给。王克勤排的同志们坚守在2 号阵地坑道内,连续8 个昼夜没有喝上一滴水,只好把雨布伸开吊在坑道顶端,接墙壁上蒸汽水来湿润嘴唇。1 班长见一名战士解小便,就用碗接下来喝下去。以后大家就照他一样,有解小便的都要接下来喝掉。再看我们的保障人员怎样运送水、食品、作战物资的。副教导员陈荣贵同志带领全营勤杂人员往阵地上送水、苹果、白萝卜,他们背着很重的物资和弹药,要在积雪的冰路上走20 多里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坡时扒着向上爬,下坡时顺坡往下滑,个个被摔得鼻青脸肿,脚打泡了,肩磨破了,手冻裂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掉眼泪。背着的水桶被打穿了,水漏光了,背着的苹果滚到山沟里,他们急哭了,因为他们知道一滴水、一个苹果就能救阵地上一名战士的生命。

艰苦的作战环境磨炼了我们,更增强了指战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送上来的白萝卜,冰冻后,吃了肚子受不了,同志们就把冻萝卜上的冰凌碴用嘴吸吮解渴。这天晚上,运送组里有一名矮小瘦弱的战士,他是机枪连的,他的任务是随运输组把弹药送到2 号阵地,返回时救伤员下去。运输组在通过炮火封锁线时被打散了,他们找不到坑道口的位置,只能利用石缝隐蔽起来。此时敌猛烈的炮火仍在继续,空中挂着通亮的照明弹。我从1 号坑道出来观察敌情,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就俯下身来听。这是我们自己的战士在说:“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又没有找到坑道口,现在只有就地隐蔽,如果敌人来了就用我们背着的手雷与他们拼,如果我牺牲了,你能活着回去,就告诉家里,我是在上甘岭光荣牺牲的。”我听到他们的对话,很感动。真是伟大的战士!我坚信,我们有这样精神的战士,没有守不住的阵地。

顽强坚守寸土不丢:11月29日拂晓,敌突然对我实施火力袭击,尔后1 个多连的兵力向2 号阵地发起冲击,到中午增至1 个营的兵力,轮番攻击。我们一鼓作气一举打退了敌多次进攻,共歼敌100 余名,俘敌1 名。从俘虏口供中得知,敌伪第2 师已被我们打得无力再战,已决定由伪第9 师接替他们,继续与我争夺北山阵地。

12月3日,李承晚将伪9 师接替了伪2 师,由美军第18 集团军军长范佛里特坐着飞机亲临前线在空中指挥与我决战,企图一举夺取537.7 高地及北山阵地,挽救失败的残局。从凌晨开始,敌人就出动200 余架次飞机,对我指挥所、观察所、各炮兵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轰炸和扫射,并施放大量烟雾弹,以迷盲我观察指挥的同时,向我前沿各阵地用数十门多管炮发射几千发炮弹。阵地上炮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硝烟四起,一片火海。2 号阵地王克勤排的坑道口被炸塌后,坑道内的所有同志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一个战斗小组。面对着1 个多营敌人的多路冲击,他们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在上级炮火和我营属82 迫击炮的支援下,我们将2 号阵地下层坑道内的2 连战斗小组逐次加入战斗,击退了敌人11 次冲击。战斗到黄昏,敌人丢下200 余具尸体,狼狈逃窜。

2 连1 排坚守2 号阵地后,敌人每天都以1—2 个连的兵力,向阵地发起进攻,都被击退了。战斗中,我到9 号阵地侧方观察时,发现敌在3 号与7 号阵地之间的反斜面断崖下,修筑了很多掩蔽部,从正面看不到也打不掉。于是我速调3 门无后坐力炮到9 号阵地,从侧方对敌进行破坏射击,一一将其全部摧毁。以后我们有意加强9 号阵地的侧射火力,有效地支援了2 号阵地的坚守。

537.7 高地北山的最后反击:12月5日深夜,乘敌不备时,我2 连2 排从3 号阵地左侧摸进7、8 号阵地之间,抓到1 名俘虏得知,他们是新调上来的伪9 师,他们新兵很多都怕打仗。

团首长决定迅速组织反击,收回7、8 号阵地。当晚在炮火支援下,2 连用两个排的兵力向7、8 号阵地发起反击,一举占领7、8 号阵地,炸掉敌地堡7 个,毙敌50 余人。从此537.7 高地北山主峰及其周围阵地全部收回,并牢牢地控制在我们手中。敌精心策划的“金化攻势”彻底被我们粉碎了。截至12月7日,我营在阵地上连续战斗了20 多个昼夜,歼敌3000 余名,没有丢失一寸阵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2月15日,我营奉命将阵地移交给第15 军29 师某部,并撤出上甘岭。

猜你喜欢

坑道高地阵地
燕晗高地
高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战时指挥所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