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国防建设思想探析

2022-10-09赵韦博范雅捷刘思维

军事历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集恩格斯军事

★ 赵韦博 范雅捷 刘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防建设问题的研究,源于把握军事斗争的本质规律、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迫切需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来看,他们对国防建设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对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国防建设经验的批判与借鉴。他们在广泛考察历史上特别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国防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防建设普遍规律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科学地揭示了国防建设的本质规律,以及研究国防问题的方法路径,为当前加快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国防建设中的现实挑战提供了思想启迪。

一、国防建设应全面考量国家地理特点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面临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固有的地理影响,既是国家建设的物质基础,又是国防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研究发现,随着近代欧洲主要大国的自然疆域趋于稳定,地理特点对国防建设的支撑和约束作用逐渐凸显。基于这一判断,他们在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时常常强调,统治者应当充分考虑地理特点在军事方面的重大影响,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本国的国防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军事战略方针问题时明确指出,英国的国防建设之所以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果欠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地理特点的军事影响。①恩格斯在《英国》《不列颠的国防》等一系列文章中,专门探讨了英国的国防问题。1852年,路易·波拿巴通过政变执掌了法国政权。英国非常担心法国再次恢复以往的侵略政策,发起针对英国的大规模登陆行动,利用突然袭击侵占英国。鉴于这一军事威胁,英国曾于19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两次掀起了国防建设的高潮。这两次大规模的国防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巩固主要港口和沿海工事,重点在其南部沿海、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入口处构筑新炮台。恩格斯分析指出,这一国防建设的重大弊端在于“预定把全部经费用在保卫国家边缘”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05 页。,而“国家的内地则完全听天由命”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5 页。。他认为,英国的岛国防御战略应完全不同于法国、西班牙等大陆濒海国家。后者同时面临来自内陆边界和海上方向的军事入侵,因此“不得不把自己的海军基地变成头等要塞”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6 页。。如法国土伦、西班牙卡塔赫那、意大利热那亚这些海军基地,都建有非常坚固的陆地防线,同时筑有一些使港口设施不致遭到轰击的堡垒。“但这对英国是不适用的”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6 页。,因为英国独特的岛国地理及其海上绝对优势,使得任何入侵者在其领土登陆之后,都“永远不能指望自己有自由的交通线,因而将不得不采取迅速而坚决的行动”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6 页。。海上入侵者为了避免陷于海岸要塞围攻战的困局,一定会集中兵力直捣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从而摧毁其抵抗意志和军事能力。恩格斯因此指出,诸如英国此种仅聚焦巩固港口或海防线、放弃陆地特别是首都核心区防卫的国防建设,一定是盲目且低效的,即“越大力巩固港口,也就越削弱伦敦和别的地方。而人们居然把这叫做国防!”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7 页。

恩格斯不仅看到了英国国防建设的症结,更指出了正确的改进方法:一是“海上防线可以尽量加以巩固”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6 页。。他分析到,英国应依托自身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军事防御优势,利用其全球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有效拒止入侵者。相对而言,“关于防御工事甚至不值得一提”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9 页。。二是“如果希望建立国防,那就立刻着手巩固伦敦吧”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8 页。。他建议,英国应重点强化拱卫首都伦敦的筑垒工事,并强调构筑工事应当因地制宜。鉴于伦敦是岛国首都,完全不同于巴黎,所以伦敦没有必要像巴黎那样用学究式的做法来巩固,因为伦敦是绝不会需要经得住长久围攻的。全部要求就是保卫伦敦不被突然袭击所攻陷,能够对付入侵的军队在它登陆后的两个星期内能够用来进攻伦敦的武力。因此,没有绵亘的筑垒工事也行;如果防御计划事先有了妥善的安排,那么这种防线可以卓有成效地用巩固村庄和市郊住宅的办法来代替。⑩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5 卷,第108 页。如果伦敦采取这种方式来巩固,同时各大港口主要依托海军力量适时机动得以加强,并且适度防备来自陆上猛烈的进攻甚至短时期的围攻,那么英国就不必担心遭到任何军事入侵。而且做到所有这一切,还能大大节省原先计划用于修建和完善沿海地区和各主要港口大型综合筑垒工事的国防经费。可见,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的国防建设,唯有通达地理、合理布局国防建设,才能更好赢得国家军事安全的战略主动。

二、国防建设应总体契合国家安全需求

国防建设是国家这个主体通过有效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以此应对可能发生的外部威胁的建设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9世纪欧洲各国的国防建设有着不同的多元目的,既有对竞争对手的军事制衡,又有对殖民地的军事征服,还有对内镇压各种革命等,但主要目的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外部侵略。他们研究发现,这种“军事应对”既需要考虑各类复杂的关系,特别是考量国家间的关系,更需要契合时代特征和本国特点,在国防建设的具体措施上做出理性选择。

一个国家加强国防建设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维护国内秩序等,但最根本的是制衡主要战略对手。马克思总是善于揭穿资产阶级政治家为加强国防建设所作的各种虚伪辩解,直接指明其背后的真实目的。19世纪中叶,英国大幅提升国防建设的投入,进行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军事建设和改革,如成立民军、整编炮兵、扩建军火库和沿海重要据点、扩招水兵和海军陆战队,筹建拥有相当规模的战列舰和巡航舰的英吉利海峡舰队等。当时执政的英国保守党领袖B.迪斯累里在向英国议会和民众说明进行大规模国防建设的理由时,力图证明“增加和完善大不列颠的国防手段的唯一理由是现代科学运用于军事艺术而引起的那些巨大变化”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1 卷,第646 页。,并列举了一些权威人士已经公认的军事观点为自己的说法辩护。对此,马克思指出:“从所有这些陈述看来,迪斯累里所论述的和他所想要证明的恰好相反。”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1 卷,第646 页。因为当1839年土埃争端爆发、1844年英国代办被从塔希提岛驱逐等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当革命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并威胁到英国的时候,它本身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国防建设。为什么到了19世纪50年代迪斯累里当政的时候才搞建设呢?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因为拿破仑第三的行动使人们有理由比1815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担心英国的安危。”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1 卷,第646 页。由此,马克思揭露了英国急切加强国防建设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法国这个最大的战略对手直接威胁到了英国本土的安全。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为了贯彻国家意志、实现战略目标,一个国家往往通过自主确定和优化可供选择的战略手段,借助“在军事领域和国家资源的利用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发明创造”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67 页。,来不断地调整和充实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具有本国特点的军事能力。近代以来,随着海上航线的不断开辟和通达,欧洲国家之间交往的地理范围日益广泛,实质内容日渐丰富,国家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与此相同步的是,不同国家为实现各自的国家利益,往往从现实的国情军情出发,自主地选择和优化战略手段,对国家的国防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对战略手段选择的迥异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防建设投向投量的显著不同。马克思曾以当时全球首屈一指的海上贸易强国的英国,和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大陆专制大国相比,指出双方在战略手段的选择上有着重大差别,并由此导致了两国在国防建设上的显著区别。随着海权在全球殖民扩张中日渐重要,航海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海军军备竞赛也随之展开。恩格斯充分认识了海军对发展海权的重要意义,在《海军》一文中指出:“展现在一切海洋国家面前的殖民事业的时代,也就是建立庞大的海军来保护刚刚开辟的殖民地以及与殖民地的贸易的时代。从此便开始了一个海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海军武器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成效的时期。”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83 ~384 页。他提出,鉴于海洋权益对海权国家的重要性,现代海军的诞生无疑对维护国家权益具有历史性的作用。英国正是倚靠其发达的工业支撑,其海军才在一系列的海战中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等海权强国,取代了它们的海上霸主地位。此后的300 余年中,英国一直以其无可撼动的海洋权势,维持着它对欧洲大陆的制衡和对全球殖民地的统治。历史表明,充分利用本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建设遍布全球的海军基地,发展领先于他国的海军力量,一直是英国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国防建设应着眼建立科学军事制度

完善军事制度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国防力量的基本组织形式,影响国家的军事能力和战争潜力。由于各国国情和传统的影响,其军事制度并无统一模式,但仍有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洞察各国军事制度重大差别的同时,对军事制度建设中具有普遍性、共同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他们指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军事进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军事制度,始终是各国不懈追求的一大军事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领导与军事指挥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甚至有些功能是相互交叉重叠在一起的。因此,保证国家和军队拥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军事指挥领导体制,一直是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即使是在19世纪工业迅猛发展和技术装备大幅改善的欧洲强国,实现集中统一指挥这一国防建设目标也常常阻力重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十分深刻的。19世纪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国王或者王室成员通常是军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官,直接干预或影响平时的军队建设和战时的军事行动。因此,以提高指挥管理效能为目标的军事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总是难以避免地要触动封建王权政治,其推动难度可想而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存在于欧洲各国及其军队中的这一大症结,还不断思考如何根治这一顽疾。这其中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他们总是以大量笔墨聚焦于评论普鲁士总参谋部。毛奇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对这一指挥管理机构进行了若干次改造。这样,在欧洲各国军队统帅机构还被王公贵族所垄断和把持的时候,由毛奇所创建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总参谋部为德国统一战争①指1864年的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 ~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胜利在组织、指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清晰地看到了普鲁士在指挥制度和能力上的这一优长。在评述后来爆发的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恩格斯不无感叹地写道:“我们应当承认,一支被50年的和平生活锈蚀了的军队及其指挥机构,在行军和迎敌时行动竟然那样有秩序和准确,这是谁都不能意料到的。”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9 页。在他们看来,普法战争这一超凡军事胜利的取得,除了归功于毛奇本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外,根本原因在于普鲁士建立了总参谋部这一全新的军事指挥领导体制。它较好地解决了封建王权政治与近代军事指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持了国家和军队指挥管理的高效运行。在统一战争中和战争后,普鲁士总参谋部已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军队纷纷效法的榜样。

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改革和完善兵役制度是国防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近代以来,欧洲各国的兵役制度在内容和实质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在创立自己军队的同时对兵役制度作出了重大变革,建立起了近代意义上的义务兵役制度,以适应组建大规模军队的需要。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更是率先革新本国的兵役制度,大力推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度,规定国家凡20—40 岁的男子都必须在常备军中服役,尔后再转入预备军或后备军中继续服役。恩格斯认为,普鲁士实行的这一兵役制度,“要求每一个具备服役条件的男子在他可以服役的整个年龄段内都要为国防出力”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66 页。,使普鲁士在平时能用较少的经费维持一支常备军,在战时能迅速把常备军扩充起来,为实现全民武装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是“普鲁士军事制度的现代化的、革命的一面”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66 页。。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在后来的德国统一战争中得以充分体现。此后,欧洲主要军事大国均以其为榜样,将这一制度作为本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指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用这一兵役制度,是否采取这一制度应充分考虑到本国国情,否则即使采取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军事效果。恩格斯指出,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较为落后的俄国而言,普遍义务兵役制就很难成为现实。因为“普遍义务兵役制是以经济和智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的;在没有达到这种水平的地方,这种制度是弊多利少。显然俄国的情况正是这样”。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80 ~481 页。在俄国,有文化的居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很低,很难征召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官兵。同时,培养合格士兵的周期很长,再加上落后的经济水平和严重的政治腐败,使得俄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大打折扣。

四、国防建设应充分照顾军事经济效益

军事经济效益是指军事费用的投入和产出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防是否巩固和强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防建设最终要被用于战争消费,因而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就像一个国家把自己的一部分资本扔到水中一样”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3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 页。。但与此同时,国防建设也是必须的。没有国防建设,就没有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他们常常审视一国国防费用和它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强调国防建设应当注重提升军事经济效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出发布局国防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能否引进和发展现代军事工业。近代以来,随着战争形态的持续演进和战争规模的不断升级,为了保障国防建设的全方位需要,一些经济部门向着保障战争顺利进行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即与战争紧密相关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机器制造武器装备。作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机器的效率比手工劳动要高得多,用机器制造的武器装备更有竞争力。1859年5月,恩格斯在分析英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时指出,“在这里绝对不能忽视制造业和机械科学的高速进展”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9 页。,即英国忽视了工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美国官办工厂制造的武器比私营工厂的便宜”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3 卷,第304 页。,就在于美国官办工厂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为了解决关于“探索一条最经济、最迅速和最满意的途径使女王陛下军队获得火器”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3 卷,第304 页。的问题,英国下院曾委派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该委员会在向下院提交的调查报告中说:“军械局似乎完全不了解美国制造滑膛枪的价格,同时也不知道那里采用机器生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而且从未见过美国官办工厂制造的火器”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3 卷,第304 页。。恩格斯引用这个报告就是为了证明,美国制造的武器之所以物美价廉,是因为它的机器化程度比英国高。基于上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更大胆预言:“美国内战在具有民族创造精神和国内民用工程已达高度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会导致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构成一个时代,这是预料中的事。”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84 页。

恩格斯还进一步从军费开支和军事技术关系的角度,针对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更好地布局国防建设提出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特别注意到1863年3月9日南军装甲舰梅里马克号和北军装甲舰蒙尼陀号之间的战斗,认为此次战斗“开创了装甲舰在海上进行战争的时代”,并敏锐地意识到其对欧洲各国国防建设的重大影响。他指出,综合实战效果和经济效益来看,那些看似先进且耗资巨大的舷炮装甲舰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国防浪费,即“每一艘排水量六千至七千吨的英国型和法国型的舷炮装甲舰⑦舷炮装甲舰通常镶有18 ~24 英寸厚的木板和4 英寸半至5 英寸厚的铁甲,配备有8 英寸或者是7 英寸口径的火炮,且均装置在军舰的侧舷上作为舷炮使用。,其价格相当于六艘炮塔舰⑧炮塔舰通常装备有440 磅火炮。。可是,两艘炮塔舰就足以战胜一艘这样的装甲舰。为它们付出这样的费用是不合算的”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87 页。。基于上述认识,恩格斯对德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中肯建议,主张在建造和部署军舰种类和数量问题时,应综合考量其军事用途和经济效益:第一,“要学会铸造美国口径的火炮和制造炮塔舰”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第487 页。。根据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炮塔装甲舰在近海防御中的巨大优势,德国应建造一定数量的这种军舰,以保障整个北海海岸和波罗的海的安全。第二,要“用二英寸半至三英寸最好的铁甲(例如施梯里亚铁)作护板的、航速很快的中型螺旋推进式蒸汽舰,配备少量的但是较重型的火炮,就可以很有效地对抗现有的舰队”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第487 ~488 页。。因为建造和装备这种军舰无疑更经济更管用,它只需回避重型的大装甲巡航舰,但是完全能够对付木质战列舰。第三,在远海作战并没有能够取得煤炭基地的情况下,德国的远洋舰队“保持四分之一蒸汽舰和四分之三帆力舰的比例就行了”。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第488 页。因为帆力舰比蒸汽舰的自持力更强,能够携带更多的粮食、煤和弹药。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 版)第44 卷,第487 页。这些论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利益有效性的前提下,强调国防建设也需要综合考虑其军事经济效益,这种效益的大小可以用国防建设的效费比来具体加以衡量。

五、国防建设应着重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国防建设是统治阶级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采取的一切相关措施的总和,这其中也必然包含着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实现对国民精神的整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国防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投入问题,其巩固和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全体国民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身体力行的支持。他们从国民的军事精神培育这一角度出发,考察了国防建设实践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国防教育问题,指出了青年国防教育、全民战备教育对构建强大国防的重大意义。

青年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强大的国防意义重大。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普遍义务兵役制时,充分关注到预先对青年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要有效地缩短义务兵的服役期限,使更多的适龄青年入伍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以扩大和强化后备力量,实现全民武装的设想,就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的国防教育。恩格斯指出:“只要睁眼看看事实,看到缩短服役期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保持欧洲和平都是必要的,那么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认识到,军事训练的重心必须转移到对青年的教育上来。”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74 页。他还强调,预先对青少年进行军事训练应作为在国民中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重心,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当属首要。在青年四肢还很富于弹性和十分灵活的时候,经常而认真地教给他们自由体操和器械操,比起训练那些因工作而骨骼、肌肉和韧带都很僵硬的成年人要更容易得多。如此可以有效地预防因资本主义的分工而造成的残废,为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提供必要条件。正如他所指出:“先使人们变成畸形,然后在服兵役时又竭力使他们重新变得匀称而灵活,这难道不是发疯吗?如果在中小学以及业余进修学校中及时预防这种畸形现象,士兵的素质就会提高两倍,难道这样的认识高度是官员们所不能达到的吗?”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74 ~475 页。预先对青少年进行军事训练,还可以安排他们学习一些初步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如队列训练、野战勤务等。恩格斯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队列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年轻人在学校里很容易学会军事密集队形的构成和运动”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75 页。。他还建议组织青少年开展军事远足活动,认为军事远足可以很好地用来教会青少年完成野战勤务方面的任务,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期内受到专门的军事训练。这种训练对建设全民武装的国防体制很必要,因为在现代军事很复杂的情况下,不预先对青年人进行军事训练,就根本不要想向民军制度过渡。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29 卷,第475 页。

随着18—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和民族国家的相继建立,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不断,战争此起彼伏。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需要,各国都在不断强化全民战备教育。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普鲁士俾斯麦政府奉行的是“铁血政策”,积极鼓动本国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采取了诸多措施提高全民战备教育。普鲁士的后备军制度更是使其国民中很大一部分适龄青年要在军中长期服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战备意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无产阶级在赢得革命胜利、取得统治地位后,出于保卫革命成果、防止外敌侵犯的需要,必须首先加强国防建设,与此相应的战备教育亦刻不容缓。马克思恩格斯在参与德国护宪运动中,就曾在这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1849年,德国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全德统一的革命运动。莱茵、巴登、普法尔茨等地人民先后起义,成为整个护宪斗争的强大中心。这些地方的护宪运动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却受到普鲁士封建反动势力的包围。马克思恩格斯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护宪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进而把这一运动从上述地区推向整个德国,革命的临时政府就必须“毅然把即使是有限的钱用于国防建设”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 页。。这其中,首先就是要加快建立人民武装,树立敢于进行军事斗争的观念。但是,他们深切地感到,那些已经建立起义政府的地方,还普遍缺乏这一观念。他们认为,人民起义的胜利当然应该是十分令人欢喜的,但盲目地沉湎于这种气氛而缺乏忧患意识,却是十分危险的。恩格斯严肃指出,“可以指责普法尔茨政府的地方就在于,它既然觉得自己软弱无力却过分地沾染了普遍的无忧无虑和由此而来的幻想自身安全的毛病”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 版)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 页。,这种毛病使它没能毅然决然地投资于国防建设。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要进行国防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国防观念,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欧洲各国的国防建设及其特点,揭示了国防建设中应坚持的一般规律,对考量和布局当今中国的国防建设仍具有重大启发。国防建设的整体布局,应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总体目标,应契合国家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适时调整国防建设的主体内容和方法路径。需特别强调的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前提,国防体制和军队编制是国防建设的关键抓手,国防教育为国防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如何紧扣上述三个方面强基、固本和开新,有效打通国防建设的环节链路,全面提升国防建设的质量效益,是当前中国国防建设必须认真思考、坚决贯彻的重大战略问题。

猜你喜欢

全集恩格斯军事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陈望道全集》出版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