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2022-10-09

关键词:多元醇聚醚淄博市

周 静

引言

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一般称为黑料)和多元醇(一般称为白料)反应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也是一类产品形态多样的多用途合成树脂。聚氨酯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轻工、纺织、石化、冶金、电子、国防、医疗、机械等众多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发展新材料,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将聚氨酯产业归入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部分。

聚氨酯产业作为淄博市重点布局产业,一直高度重视聚氨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引导、资金项目支持、专业化园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聚氨酯企业的发展活力。然而,当前淄博市的聚氨酯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化成套技术不成熟的挑战,供应链管理不规范的挑战,产业一体化快速发展不适应的挑战等。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进一步解构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发展现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锚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探寻一条推动淄博市聚氨酯产业链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氨酯产业发展现状

聚氨酯是由基础化工品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缩聚合成的高分子树脂。聚氨酯结构中有软段和硬段,其中硬段决定其强度和塑料性,软段决定其弹性和橡胶性。一百多年前,聚氨酯材料第一次被人们从实验室合成出来,在保温材料等下游需求增长的带动下,得益于工艺进步带来的成本大幅降低,在短短五六十年的时间内使得聚氨酯产业从化学实验室中的发明创造,最终发展成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工程材料。在世界范围内,聚氨酯产业整体已经从快速扩张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在中国,由于工业体系完善,下游市场增长迅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显著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生产基地纷纷落成。

国外聚氨酯领域涉足较早,技术储备充足。1937年,德国首先通过聚合反应制得了聚氨酯,从此聚氨酯进入工业化应用。1946年,美国开展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1952年,拜耳公司开发了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设备,优化了生产工艺,扩大了聚氨酯的应用范围;1970—1979年,在高活性聚氨酯多元醇的基础上开发了冷熟高回弹泡沫。国内聚氨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1950—1990年,我国通过引进异氰酸酯的生产技术和装置在大连建立了生产基地,并逐步开发掌握了聚氨酯泡沫生产工艺;1990—2000年,聚氨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已具备生产各种软泡、硬泡的自动化生产线;21世纪以来,聚氨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批国内企业攻克上游原料技术壁垒,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世界前列的技术水平。

聚氨酯产业链由于涉及到的化工原材料很多,且所得到的产品种类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同样非常广泛,因此是国内外化工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2020年中国聚氨酯产量1 479万吨,同比增长7.6%,占全球产量65%以上,总消费量1 240万吨,同比增长4.6%,预计2026年消费需求规模将达到1 523吨。据预测,未来我国聚氨酯产业将进入低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时期。

从聚氨酯消费结构看,2020年我国聚氨酯制品消费最多的是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和弹性体,分别占聚氨酯制品消费总量的27%、26%、20%。从聚氨酯消费量看,CR3接近25%,CR5近27%,聚氨酯产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万华化学聚氨酯消费量达288.44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例超两成。

二、聚氨酯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链条长,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聚氨酯产业链较长,工艺路线较为复杂,涉及到化工品种类较多,且下游产品的应用领域较多,对技术研发的要求较高,因此全链条一体化发展可以最大化提升项目的生产效率以及整体盈利能力,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21年,万华化学依托石化板块,通过整合聚氨酯板块和新材料板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正在由全球1000亿市场空间的MDI(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英文名Methylene diphenyl diisocyanate,聚氨酯核心原材料)行业扩大至4000亿元市场空间的聚氨酯产业,打造聚氨酯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上游产业集中度高,中游产业壁垒高,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

聚氨酯产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结构较为均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均占据一定比例的生产规模,苯胺、电石、己二酸等主要产品产业前五的企业占市场份额60%以上,产业集中度较高,对环保、资金等要素要求较高;中游产品异氰酸酯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很高,产业准入门槛较高,尤其是MDI,可以称之为化工产业内综合壁垒最高的大宗产品之一,预计产业未来的供给端维持寡头垄断格局,对于众多的聚氨酯下游企业而言,对中游原材料不具备议价能力。聚氨酯产业的下游产品种类丰富,应用范围广泛,客户需求规模大,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三)产业集中度高,园区化明显

从聚氨酯产业区域分布格局来看,目前国内聚氨酯产业已逐渐形成以葫芦岛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和东北地区(化工基础雄厚,聚氨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长三角地区(聚氨酯原料及其制品占国内半壁江山)、珠三角地区(国内聚氨酯产品和外贸较为发达)、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形成下游聚氨酯产品产业链)四大板块。聚氨酯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2020年,行业前三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比接近25%,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园区化已经成为聚氨酯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企业间在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形成互供、共享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达到80%以上[1]。国内外聚氨酯产业龙头巴斯夫、亨斯迈、汇得科技、一诺威等纷纷前往布局。

(四)投资热度不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聚氨酯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企业扩产冲动明显,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据统计,2021年,我国聚醚多元醇有18个新建拟建项目,合计产能达297万吨/年,其中淄博市占32.83%。同时,聚醚多元醇消费量占环氧丙烷下游比例达到70%,也拉动了环氧丙烷的投资快速增长。

(五)向高端领域进军,功能化绿色化成为必由之路

当前,聚氨酯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上游化工基础原材料受投资强度、环保等限制,中游异氰酸酯类和多元醇类产品制造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和政策壁垒,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进一步发展差异化、精细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聚氨酯各类终端应用产品,提高应用水平,扩大应用领域成为聚氨酯产业新的研究热点和增长点。

三、从产业链视角对淄博聚氨酯产业进行SWOT分析

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发展较早,基本形成了从原料到各类规格牌号的中间品,再到制品的较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聚醚生产基地,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淄博高新区聚氨酯特色产业基地”。然而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上下游关联度不高。为了理清淄博市聚氨酯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聚氨酯产业链视角出发,利用SWOT分析法对淄博市聚氨酯产业的创新发展加以剖析。

(一)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1.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体系相对完整

淄博市聚氨酯企业主要集中于临淄、桓台、高青等区县,产品体系相对齐全,涌现出一诺威、蓝星东大、隆华新材料等一批国内领先的骨干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具有产业影响力的聚氨酯企业20余家。在聚氨酯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排名居于国内厂商前列,其中,一诺威的聚氨酯预聚体市场占有率近40%,正大聚氨酯的聚醚胺全国市场占有率34%,德信联邦的高硬度聚合物多元醇国内市场占有率23%,隆华新材料聚合物多元醇国内市场占有率26%。

2.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上游原材料供给本地化初具规模

依托淄博市在聚醚多元醇、组合聚醚、预聚体等产业良好基础,蓝星东大、齐翔腾达、金城石化、民基新材料加强了对上游环氧丙烷、己二腈等项目的投资力度,提升了产业配套能力。华天橡塑、奥德美等一批科技型、高成长型下游企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了从环氧丙烷、己二腈、聚醚多元醇等基础原料,到各类规格牌号的中间品,再到制品的补链成群的现代产业体系。

3.拥有一批创新特色产品和业内著名企业

一诺威、蓝星东大是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聚氨酯新材料产业专利布局来看,一诺威、德信联邦、蓝星东大在预聚体、聚醚等方面相关专利拥有量分别位居全省第1、2、5位(图1)。淄博市共建有聚氨酯产业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工程)中心3个,市级技术(工程)中心4个,创新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

图1 聚氨酯产品相关的省内发明专利申请人排名

(二)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的劣势

淄博市聚氨酯产业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上下游发展仍不均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瓶颈制约,总体呈现“两缺少、一失衡、一不足”情况。

1.“两缺少”

即缺少上游原材料,缺少高附加值下游终端产品。淄博市聚氨酯产业链虽较为完善,但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产业链基础不牢、水平不高。上游核心原料环氧丙烷、己二酸、1,4-丁二醇基本依靠外购,下游聚氨酯制品仅有少数中小企业且销售规模在2亿元以下,主要围绕聚氨酯板材、棒材、铺装等低端市场,产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产品较为缺乏,产品议价能力较弱。

2.“一失衡”

即产品结构失衡。整个聚氨酯产业链中,淄博市仅在中游聚醚多元醇领域具有规模优势,国内聚醚产能前十的企业淄博市有4家企业,分别为一诺威、德信联邦、蓝星东大和隆华新材,与万华化学、华峰化学、红宝丽等头部企业相比在产业链、产品多元化、研发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产品差异化不足。淄博市聚醚多以软泡聚醚、硬泡聚醚等低端聚醚为主,利润率相对不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较为高端的高回弹聚醚、差异化聚醚产能不足。据统计,2020年我国聚醚产量为350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28.2万吨,同期的国内聚醚总产能约590.50万吨,总体产能利用率不足60%。淄博市作为国内最大聚醚生产基地,整个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压力,但各生产企业仍保持高负荷运转,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以市场换利润,应对国内产能的增长和国外进口货源的竞争[2]。另外,从一诺威新材料专利相似度分析结果来看[3](图2),市内、省内的同质化竞争现状短时期内难以扭转。

图2 一诺威新材料发明专利相似机构

3.“一不足”

即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淄博市聚氨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仅有9家,不足全市聚氨酯企业的三分之一,其中有6家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仅有3家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德信联邦、正大聚氨酯等代表性企业还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不足千分之二。蓝星东大、一诺威、隆华新材料、联创等企业虽是高企,但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4.13%、4.41%、4.03%、5.19%,均小于万华化学6%以上的研发投入,且上述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低于1.2%,在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三)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的机会

1.规划政策助力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

国家对聚氨酯产业政策经历了从“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到“加快突破新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再到“聚焦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变化。工信部在2022年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聚氨酯行业发展现状,聚焦重点难点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精准部署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为聚氨酯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山东省工信厅早在2021年便印发了《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山东石化产业要突出发展高端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八大行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甲苯—异氰酸酯—高性能聚氨酯—终端产品”等6大产业链条,其中淄博市的齐翔腾达被确定为聚氨酯产业链的“领航型”企业。淄博市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于2021年印发了《淄博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聚氨酯产业链作为淄博市重点布局的产业,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码产业扶持政策,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整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淄博市聚氨酯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助推作用。

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助推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下,国内聚氨酯消费端也迎来了新变革,为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建筑领域,聚氨酯因其出色的性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保温材料中的首选,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而我国这一比例尚不足10%。在我国建筑节能的政策环境下,建筑节能保温市场将是未来我国聚氨酯消费增长潜力较大的应用领域[4]。在汽车领域,高档汽车或国外车型聚氨酯用量多在30kg/辆左右,而国内一般在20kg左右。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汽车轻量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相较于传统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高,叠加不断提高的环保和安全性要求,聚氨酯在汽车结构件、低VOC内饰、天窗玻璃包边以及动力电池的密封和阻燃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国产替代空间[5]。除此以外,体育设施、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将为聚氨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四)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的挑战

1.来自“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挑战

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将对化工产业发展方式带来更高要求,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强劲动力。随着安全、环保标准要求日益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任务依然较重。

2.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化工产业一直是国际贸易救济打击的重点产业,国外对我国化工产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含贸易救济调查)为各产业之首。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在全球新冠疫性大流行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石化市场的供需调整,聚氨酯产业链和价值链稳链固链的要求更加迫切。

3.来自国内产业一体化生产的挑战

我国聚氨酯产业参与主体众多,产业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国内化工龙头企业积极布局聚氨酯产业,聚氨酯一体化项目的投产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聚氨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山东省的聚氨酯生产企业构成强大的冲击。“十四五”期间,淄博市化工产业特别是聚氨酯产业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淄博市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目前,聚氨酯产业已进入以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6],对环保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聚氨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作为淄博市占据优势地位的聚醚多元醇产业竞争激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提升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引领产业扩链成群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加强共性关键技术、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源头供给,引领产业科技攻关。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招商链、政策链衔接,以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需求和优势互补。第一,强化聚醚多元醇产业优势。泡沫类聚醚产业在国内发展多年,市场竞争激烈,开工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随着聚氨酯产业升级,下游对聚醚的要求也逐渐呈现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聚酯多元醇、聚醚胺等特种聚醚产品发展前景较好,保持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支持蓝星东大、一诺威、隆华新材料等龙头企业走高端路线,加快特种聚醚产品的开发,抢占市场发展机遇。第二,强化技术成果精准供给。开展创新图谱编制工作,引导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及山东理工大学聚氨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找准创新“断点”“堵点”“痛点”,按照“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第三,探索“产业创新联合体”,做优产业“朋友圈”。聚氨酯产业上下游企业一般注重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通过产业链招商、创新链孵化紧紧地把上下游企业捆绑在一起,增强产业上下游黏性。齐翔腾达、清河化工的环氧丙烷项目均为一诺威等本地下游企业作为配套支持,基本实现本地消化,为产业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支持聚氨酯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共同开展特种聚醚产品、新型发泡剂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引导聚醚多元醇、聚醚等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抱团创新,向细分高端领域延伸。第四,加强助剂、催化剂等研发和产业化。淄博市在助剂、催化剂方面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抢抓第三代、第四代发泡剂的迭代期,依托东岳、华安新材料、澳帆化工等氟化工产业优势,加快第三代发泡剂的推广和第四代发泡剂的研发,抢占发展机遇。

(二)拓展终端应用开发,带动产业能级跃升

发展下游聚氨酯终端产品,推动聚氨酯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相融共生,开发更高品质、更适合、更精准、更细分功能的产品,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依托淄博市在聚醚多元醇产业的规模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以聚醚多元醇为重点,上游结合齐翔腾达、清河化工等大企业逐步拓展本地配套能力,培育下游应用为主的中下企业,增强产业上下游黏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1.加大对建筑节能领域的产品开发

依托联创聚氨酯在建筑保温材料领域的优势,加快开发高效节能、高阻燃保温材料,积极参与国内节能保温材料标准的制定,提高在建筑保温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带动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2.加快对车用聚氨酯产品的研发进度

依托隆华新材料在车用聚醚多元醇方面的优势,结合淄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育等手段,加快形成车用聚氨酯配套产业链。

3.优化现有产品结构

随着传统聚氨酯材料市场的逐渐饱和,高端化、定制化、专业化、绿色化的聚氨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选择。积极探索采用改性材料替代部分高端聚氨酯产品,降低高端产品的研发周期,以“应用”开发补足高端产品需求。

据预测,聚氨酯产业的消费占比中呈现涂料、密封剂、胶黏剂等占比逐渐增大,而泡沫塑料、革鞋树脂及浆料的占比逐渐减少的结构性分化现象。引导现有聚醚多元醇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根据下游需求开发不同用途、不同功能的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巩固市场地位。同时,鼓励下游中小企业围绕应用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开发水性漆、胶黏剂、医用等高端应用产品,培育应用领域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加快布局聚氨酯回收技术和产业,抢占市场先机。

(三)推动园区一体化布局,打造聚氨酯产业集群发展的“淄博样板”

随着聚氨酯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专业化的聚氨酯产业园建设不断加快。烟台万华工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江北新材料产业园等聚集了大部分的产业龙头企业。针对中下游的专业化园区快速发展,原不具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的山东临沂、河南鹤岗等都在积极布局聚氨酯产业园建设。

1.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建设

以提升产业关联度为核心,打通园区内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核心节点,构建互通、互联、互供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全链条一体化生产体系。发展以“丙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制品”为主链的一体化项目,形成园区内化工企业之间的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依存关系,实现企业间无缝连接和一体化清洁生产。

2.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建设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加快布局园区公共管廊建设,降低运输环节安全环保风险和企业成本,满足企业在物料输送和水电气热等方面的需求,以“物流传输一体化”为指引,探索建立智慧化化工园区[7],促进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3.环保生态一体化建设

以优化园区环保生态系统管理手段为抓手,建立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重点企业与重点区域的主要环境质量要素、污染排放要素和环境风险要素的实时动态监测,通过环保生态一体化建设实现园区生态化水平的提升,确保园区内部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猜你喜欢

多元醇聚醚淄博市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含聚醚侧链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巴斯夫推出全新聚醚多元醇产品 帮助减少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基于植物油基多元醇的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1种制备全氟聚醚羧酸的方法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淄博市工程咨询院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