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治疗虎口挛缩

2022-10-09樊川王红胜袁海平袁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虎口掌骨固定架

樊川,王红胜,袁海平,袁勇

(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手外科,广东 中山 528425)

手部外伤特别是虎口区外伤伴有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骼损伤术后,容易出现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手的外观和功能,使得拇指不能正常外展、对掌、捏持、握拳[1-2]。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共收治虎口挛缩患者23例,采用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9~58岁,平均32.5岁。左侧9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挤压伤11例,烧伤3例,切割伤4例,热压伤1例,电锯伤2例,电钻伤1例,烟花炸伤1例。按顾玉东等[3]虎口挛缩分度方法:重度7例,中度10例,轻度6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患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于第1、2掌骨远端垂直骨干处各打入一枚直径1.5 mm外固定架专用半针,进针时需避开伸肌腱行走区,然后安装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调整螺母至虎口保持一定张力,以不影响患肢末梢血循环为宜。

1.3 术后处理

口服抗生素抗感染1 d,定期换药,保持针道清洁,针道可用75%酒精纱块进行缠绕保护,并定期更换。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及关节运动情况。术后第2天,开始调整装置撑开虎口。初始速度为1 mm/d,后续可依据虎口张力情况调整速度。期间坚持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保持肌肉张力,促进血循环。每日测量及记录虎口开大数据,定期复查X线片,并与健侧肢体对比。

1.4 疗效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侯书健等[4]研究提出的虎口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将患侧拇指指蹼与健侧拇指指蹼的形态及对指功能进行比较,虎口健侧>90%且拇指能与小指对指者为优;虎口>健侧的75%且拇指能与环指对指者为良;虎口>健侧60%者为中;虎口<健侧50%者为差。

2 结果

本组23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虎口挛缩缓解,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明显改善,按侯书健等提出的虎口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9例,良3例,中1例。2例虎口撑开速度过快,出现虎口皮肤冰凉及疼痛加重,减缓开大速度后恢复;2例出现针道周围皮肤红肿,给予清创换药后愈合。

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因右手第1掌骨外伤术后3个月要求取出内固定入院。入院查体:右手第1掌骨背侧、右手掌均见皮肤瘢痕,虎口挛缩,拇指内收畸形,拇指不能伸屈,外展及对掌功能障碍。X线检查示右手第1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择期在右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沿原外伤瘢痕处行切开肌腱粘连松解、内固定取出,并于第1、2掌骨远端背侧选取合适位置,分别打入一枚直径1.5 mm外固定专用半针,装上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然后调整螺栓,使虎口保持适当的张力。术后第2天开始调整螺母进行虎口撑开。初始按1 mm/d速度进行,次日依据虎口皮肤张力调整撑开速度,虎口开大后期因皮肤张力较大,早晚各调整一次。治疗期间坚持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保持肌肉张力,促进血循环。每日测量及记录虎口开大数据,定期复查X线片,与健侧肢体对比。术后6个月随访,虎口挛缩缓解,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明显改善,功能评定为优(图1-10)。

图1,2 右手虎口瘢痕挛缩,拇指内收畸形与健侧对比

图3 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术后

图4 术后1周

图5 术后10 d

图6 术后2周

图7 术后1个月功能恢复

图8 术后1个月功能恢复

图9 术后6个月

图10 术后6个月与健侧对比

3 讨论

3.1 虎口挛缩治疗方法的选择

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40%~50%,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良好的虎口结构基础。虎口挛缩特别是重度虎口挛缩,在临床治疗上一直非常棘手[5-6]。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为虎口修复提供了许多手术方式。张红星等[7]采用示指近节背侧皮瓣成功修复了虎口挛缩,具有皮瓣血管可靠、皮肤质量好、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皮瓣有感觉等特点,但由于面积有限,难以修复重度的虎口挛缩,而且供区不能直接缝合,需游离植皮。刘俊等[8]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臂外侧穿支皮瓣和足底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臂外侧穿支皮瓣对供区创伤小,手术操作方便,同时也可以携带部分三头肌修补肌肉缺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以修复大面积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仅留一线性瘢痕;足底内侧穿支皮瓣的质地跟虎口最接近,修复后外形好,如携带神经,可以恢复感觉,但对供区损伤较大,通常需要植皮,对行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何种穿支皮瓣手术,术者均需具有过硬的小血管吻合显微外科技术和解剖学基础,在术中解剖时需要仔细分离穿支血管,避免牵拉或损伤血管,手术相对费时、繁琐,有时也有可能会遇到血管解剖变异等情况。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医学专家Ilizarov偶然发现了缓慢牵拉会促进骨再生的现象,并在超大样本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后来他提出了“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理论,即给活体组织持续、稳定、缓慢的牵拉,使其产生一定张力,可刺激某些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牵拉组织再生需要血液循环[9]。基于这一理论,Ilizarov发明和改进了一系列肢体延长的环形外固定器械,使得牵拉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在理论和技术层面都得到了重大突破[10]。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传播,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牵拉技术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骨的再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牵拉力学刺激下的血管、神经、肌腱、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均可发生再生现象,此技术被归纳为牵拉成组织技术(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H)。因此,牵拉成组织技术的应用范畴较牵拉成骨更为广泛,在张力应力法则下,牵拉技术带来了“骨与软组织同步再生”[11]。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正是遵循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应用牵拉成组织技术治疗虎口挛缩。

3.2 该术式的优缺点

优点:⑴该术式无需切开皮肤,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较少;⑵同时支架组装简单方便,支架稳定性强,固定牢靠,有效;⑶术后伤口换药相对简便,感染概率较低;⑷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早期主被动功能恢复训练,以防止关节僵硬;⑸治疗结束后拆除外固定支架时无需二次住院,减轻患者负担,可常规消毒后用电钻或持针器直接拔除外固定架专用半针。

需要指出,部分患者存在拆除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后虎口再度发生轻度挛缩的现象,所以需要在虎口开大到理想程度后,维持牵引2~3周,并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定期随访,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功能训练。

缺点:⑴由于个体差异,虎口开大过快,会导致皮肤冰凉及疼痛加重,甚至出现皮肤坏死,为此可减缓开大速度,辅以局部物理治疗;⑵术中存在医源性骨折、伸肌腱损伤及断裂的可能;⑶牵拉的过程中需谨慎,防止发生掌指关节脱位、针道感染,注意局部防护,防止克氏针松动、脱出或断裂影响治疗效果。无论何种并发症,均需术者全程跟进,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因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外置,亦对外观及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3 手术注意事项

⑴垂直掌骨骨干处打入外固定架专用半针,避免骨折、骨质劈裂、固定不稳;⑵进针时需避开伸肌腱行走区,避免损伤伸肌腱;⑶注意外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可适当安装连接片,剪短并折弯外固定专用半针,预防针尖意外损伤;⑷螺纹杆留出术后调整空间,以便术后调整;⑸保持针道口清洁,定期换药;⑹初起调整螺母撑开虎口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⑺密切观察末梢血循环情况,出现血循环不佳时及时调整。

3.4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⑴单纯的虎口皮肤挛缩;⑵皮肤合并内在肌挛缩或瘢痕化;⑶骨骼韧带合并内在肌皮肤挛缩。禁忌证:⑴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术后骨未愈;⑵存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脏器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⑶虎口区皮肤感染或皮肤疾病;⑷依从性差。

综上所述,应用迷你Ilizanov外固定架治疗虎口挛缩是符合生理解剖学基础的一项技术,不失为此类外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虎口掌骨固定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Right to Roam
“夹虎口治偏头痛”有用吗
无天于上2035(一)
相声要“惩恶扬善”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1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