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浅析①
2022-10-09李柄慧丁文广
李柄慧 丁文广
(1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1 榆中县李家庄基本情况
李家庄村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下辖村,位于榆中县入口处,共有803户3253人。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之一,李家庄村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 榆中县李家庄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被称为态势研究法,是指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优势和劣势代表李家庄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机遇和威胁代表李家庄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1]。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榆中县李家庄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中,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1 优势分析
2.1.1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
2.1.2 交通方便快捷
榆中县是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有兰青线、陇海线等主要铁路干线经过,而李家庄处于榆中县城区南部。在铁路方面,李家庄距离榆中县高铁站8.3 km,距兰州市火车站40 km,近年来铁路线的完善使得游客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在公路方面,312国道及G30连霍高速的建成将使自驾游的乘客越来越多。由于李家庄占地面积较大,旅游资源较多,所以不仅设立了游客步行道,还有观光车通道。游客步行道设立了景点指示牌,可以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景区的观光车通道主要用于各个景点间的游客运输,是一条能够更快、更好、更高效引导游客游览景区、观赏景点的路径。
2.1.3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与展现,不仅展示了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质,还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窑洞象征着西北人民的智慧,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文化,体现了人类建筑的高超智慧,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李家庄以西坡·兰州精品民宿的建设为主题,以建设精品民宿为目标,定位为产业融合导向、旅游导向的新发展模式。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66000 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476 m2,共24间客房,其中就包括5间窑洞客房,李家庄的窑洞宾馆正是将传统民居与现代装修完美结合,不仅为旅游者带来别具特色的居住体验,还可以使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让他们能充分感受窑洞。
2.1.4 旅游产品种类繁多
为了实现田园综合体业态的多样性和使它健康持久发展,李家庄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一是尊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二是将乡村自然生态与现代高品质生活相协调;三是亲近乡土;最后是支持本土经济,扶持当地居民就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和坚持四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李家庄结合地方特色,形成了九大功能区(表1)[3],全力打造了25个重点项目,同时,李家庄还在不断的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表1 李家庄九大功能区
2.2 劣势分析
2.2.1 受季节性限制
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对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中的问题进行纠正,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检查监督体系。
榆中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但年温差较大,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李家庄的主要客源为周边市、区县的居民,游客一般会选择在节假日与家人出行,非节假日期间游客较少,所以榆中县的乡村旅游主要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4]。同时,李家庄主要依靠“千亩花海”来吸引游客,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天人菊、千日红、孔雀草,这些花的花期主要集中在在7~10月左右,冰岛虞美人花期在5~9月,波斯菊花期一般在5~10月,对养护方法和管护工艺的要求很高,花期过了就不再吸引游客。而户外拓展、垂钓中心和水上乐园等一些户外项目也会在雨雪天气下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冬季对基础设施的维护也是个大问题,这些都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很大,都将严重影响农民的利益及积极性。
2.2.2 生态环境脆弱
榆中县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年均降雨量少,昼夜温差极大,日照时间长且蒸发量较大。由于农田占地面积较多,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植被覆盖率不高,土地涵养水源功能不高,干旱、霜冻、大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同时对农田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5]。而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所以要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开发,形成山、水、林、田、湖的协调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水土保持、提高水源涵养性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2.2.3 基础设施不完善
榆中县近年来才开始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使得城乡和地区差距都比较明显[6],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李家庄的乡村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旅游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如地名标识牌、旅游区标志牌、交通指示牌等相关标识并不明显,停车场缺乏合理的规划及统一的管理,基础设施不像其他地区一样完善,给选择自驾游的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2.2.4 缺乏专业型人才
由于当地乡村旅游刚刚起步,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不健全,缺乏对当地旅游从业者的服务理念与服务质量等一系列的规范措施,旅游专业型人才少量,导致现有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因为李家庄向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所以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当地居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他们大多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7],对李家庄的经营理念缺少一定的认同感,且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从而降低整体接待水平。
2.3 机会分析
2.3.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备受关注
近年来,在各个发达城市的辐射作用下,乡村特色旅游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例如浙江西塘、安徽宏村、北京古水北镇等,都在满足了居民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而“一带一路”“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的提出使兰州这个西北城市的旅游业备受关注,所以李家庄应该把握当下机遇,积极发展。
2.3.2 新媒体宣传
利用新媒体即时性、传播速度快、热度高等特点对李家庄进行宣传,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受众广泛,博主通过图文分享、视频及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来扩大知名度,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进行旅游。
2.3.3 政策支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李家庄实施的是“旅游+”战略,推动李家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建筑文化、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也使农民在就业方面多了许多选择,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在李克强总理的号召下,一股返乡创业的新热潮被掀起,一系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发布,鼓励农民工返乡。结合李家庄发展理念,休闲农业采摘、民族传统手工艺等都可以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
甘肃省旅游局联合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李家庄借鉴“三变”模式,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应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2.3.4 市场规模扩大
居家防疫使城乡居民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被抑制,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人们回归乡村的需求日益增加,乡村旅游将成为热门[8]。榆中县在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总收入13940万元。李家庄在近两年的小长假中举办过猜灯谜元宵活动、机车派对、花间田马戏嘉年华、足球夏令营、花间田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满足老、中、青年游客的休闲需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挑战分析
2.4.1 宣传力度不足
李家庄的宣传力度并不大,没有系统性的宣传战略,许多游客都是通过当地广告或口口相传得知,旅游客源主要是附近的城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周边高校大学生,其他地方居民尚不知晓。所以李家庄需要制定系统的宣传战略、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知晓度,从而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前来游览。
2.4.2 农户土地问题
在实地走访和资料查阅中,发现李家庄的乡村旅游发展用地占用当地村民的土地,虽已有部分项目顺利施工,但也有一些项目因为土地问题无法开展。李家庄选择的是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而部分项目正在起步阶段,一些农户暂时看不到收益,对项目存在疑问,担心自身收益无法得到保障而持观望态度,另一些农户并不赞成土地入股的方式,要求保留原有土地。
2.4.3 施工周期较长
李家庄实施“旅游+”战略,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从李家庄目前的旅游项目中可以看出,诸多的旅游资源虽然很吸引眼球,但是实施、建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游客而言,一边建设一边开放,将会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感,而对于已入股的农户而言,如果长时间看不到收益,将会影响农户的积极性。
2.4.4 区域竞争激烈
榆中县乡村旅游资源相对丰富,青城古镇、兴隆山、浪街等都是乡村旅游,虽然乡村旅游逐渐升温,但是当地风俗相似,发展模式类似,主要以田园生活来吸引游客。以兴隆山为例,多数游客来到兴隆山,会选择在农家乐娱乐休闲、吃农家饭、垂钓采摘等,不会对景区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兴隆山大景区和浪街两大景区都是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为基础而建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李家庄商业街,部分商品并不具有特色,周边景区都可以看到。除此之外,青城古镇、兴隆山有公交车专线,较李家庄有交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李家庄乡村旅游构成了威胁。
3 榆中县李家庄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榆中县的生态十分脆弱,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保护其独有的山、水、林、田等资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政府要合理规划布局,提出相关保护环境政策,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共进。李家庄的生态体系建设应该不断加强,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小,并且加强环境的综合整治,逐步实现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真正留住绿水青山,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李家庄。
3.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包括了游客的吃、穿、住、用、行各个环节,因此积极推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招商引资的相关工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在交通方面,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宽道路面积、优化路面情况等为游客营造良好的印象并保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便利性及交通安全。二是要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在景区内设置医务室,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定时定点对公共生活环境区进行消毒杀菌。三是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在景区内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间,扩大停车场面积,增加垃圾箱,设立母婴室,强化通信网络,加强污水垃圾的处理,完善景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保证周边乡村的村容村貌。
3.3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扶持并培训专业人员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开发商积极协商,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文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规避因偏好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发生。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宣传李家庄发展战略、提升相关业务水平,参加相关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并纳入绩效考核。
3.4 提升产品层次,拓展旅游产品
拓展更多的旅游产品,在研究、分析榆中县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中,拓展各个季节的旅游产品,加强对李家庄乡村旅游的开发深度与广度。例如榆中人民在春节期间玩的“社火”,形式多种多样、声势浩大,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还有耍狮子、踩高跷、腰鼓等应有尽有,十分具有吸引力。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这种极具当地特色的活动逐渐被人们淡忘,应挖掘类似形式的当地民俗民风,尽可能带动游客的参与度,且这些活动都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动而停滞,同时可以弥补施工周期较长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特色旅游产品,通过调研、征集商品设计、产出,并在专业营销团队的运作下,将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去。
3.5 加强宣传力度
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应重点利用互联网络。当前互联网络已经与人类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迅速、快捷的网络已经成为游客了解旅游地信息的首要选择之一。目前,榆中县李家庄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用于宣传,但推送频率并不高,景点介绍也没有详细信息,信息量有限,应该深度推送、即时互动,还可以与甘肃省内或旅游业内一些知名的公众号进行合作来增加宣传。也可以尝试通过与旅行社、酒店等地达成合作关系来扩大知名度。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和组织旅游节来提升自身影响力,李家庄采取过举办“花间田音乐节”“篝火晚会”等形式的活动,彰显区域特色,但是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应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规范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举办相关活动进行营销宣传,提高李家庄的知名度。并与一些旅游平台、旅行社进行合作,旅游产品的销售将会增加更多的影响力。
3.6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李家庄应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学生返乡,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打造一批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榆中县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800多人,应对这部分村民进行职业教育,开展培训活动,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提高服务意识及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