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2022-10-09明盛金关海天
梁 波,明盛金,关海天
(梧州市工人医院:a.门诊部,b.检验科,c.超声科,广西 梧州 54300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造成的一种持续性免疫炎症状态,是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持续性的慢性肝炎可破坏正常的肝脏组织结构,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逆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国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推荐将恩替卡韦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2]。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长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肝脏组织穿刺病理检查虽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为有创检查、取材部位存在局限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对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常规B超检查虽然可以作为无创检查手段,但只能对晚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早、中期肝纤维化诊断缺乏特异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虽然可以重复采血检测,动态观察治疗效果,但是同样缺乏特异性。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为一种新兴的、无创的检测肝脏纤维化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对肝脏硬度值进行定量检测、评估肝脏纤维化状态,先后在欧洲、美国等地区应用于临床[3]。本研究通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度值进行动态、定量检测,以评估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6岁,平均(39.5±16.2)岁;病程为2~21年,平均(12.3±6.2)年。实验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9-63岁,平均(40.6±15.4)岁;病程为3~20年,平均(10.9±6.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课题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最新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诊断标准[2]: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或阴性;②HBV DNA>100 UI/mL;③ALT值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明显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排除标准:①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②合并肝硬化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患者;③肝癌等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④怀孕和哺乳期女性;⑤不能坚持所用药物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2g/片,每日3次,每次0.2 g,餐后服用)+甘草酸二铵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 mg/片,每日3次,每次150 mg,餐后服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5 mg/片,每日1次,每次0.5 mg,餐后2 h口服)抗病毒治疗,治疗疗程为1年。
1.4 仪器设备
剪切波组织定量超声诊断仪(规格型号:FibroScan402)购自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1.5 研究方法
患者空腹状态下,仰卧于操作床上,由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对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处于3个不同肋间隙的测量点,利用Fibro-Scan402影像引导探头对三个测量点进行弹性成像扫描,每个测量点进行10次成功测定,以所有测定值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仪器系统自动计算。实验操作要求成功率在60%以上,且相对偏差小于30%。
1.6 观察指标
两组入组病例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12周、24周、48周后利用FibroScan 402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值,同时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计算各组以上各个治疗周期的肝功能复常率。随访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比较
实验组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肝硬度值在逐渐下降,治疗12周、24周、48周后肝硬度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肝硬度值呈下降趋势,但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4周、48周后肝硬度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肝硬度值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4周、48周后,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比较
两组患者随着治疗周期延长,肝功能复常率在不断增加,在实验组增加更明显,48周后肝功能复常率达86.7%。治疗12周后实验组肝功能复常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4周、48周后,肝功能复常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比较[n(%)]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案,主要根据病情以护肝降酶、抗氧化的基础治疗及抗病毒治疗为主。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早、中期肝纤维化。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似物,其以高效性、低耐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HBV抗病毒治疗[4]。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与抑制HBV聚合酶、逆转录酶活性有关,从而阻断HBV DNA复制,实现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5]。国内一项研究表明[6],单一应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24周后,HBV DNA转阴率达62.69%,肝功能复常率达70.15%;而48周后HBV DNA转阴率可达83.58%,肝功能复常率达74.63%。
瞬时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相比于金标法肝穿刺活检及传统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筛查、B超检测,其在患者接受程度、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7]。该项技术主要利用低频剪切波对肝脏组织实施主动激励以形成应变,再经专业探头捕捉低频剪切波在肝组织中的传播过程,结合肝脏组织学模型,以定量给出肝硬度值的形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姜春梅等[8]的研究表明,经恩替卡韦治疗,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肝硬度值下降趋势显著,且肝脏硬度值与肝脏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谢榕等[9]直接以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弹性成像检测、B超检测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与其他诊断符合率,结果表明,弹性成像检测的符合率最高,达95.24%;在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亦最高,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最新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专家共识》[3]指出,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硬度值小于7.4 kPa时可排除进展期肝纤维化,7.4~9.4 kPa时如无法确定,应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大于9.4 kPa考虑显著肝纤维化,大于12.4 kPa时考虑进展期肝纤维化,大于17.0 kPa时考虑肝硬化,而肝硬度值小于10.6 kPa时可排除肝硬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明显,对抑制、逆转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瞬间弹性成像技术以其无创、快速、可反复定量测量、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动态、定量监测肝纤维化的程度,适用于评估肝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