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宇宙奥秘 体验探究快乐
2022-10-09河北省承德市第七中学
河北省承德市第七中学 马 密
2021 年12 月9 日、2022 年3 月23 日,天宫课堂第一课与第二课准时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 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也是神州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的两场精彩的太空科普盛宴。下面撷取十个实验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
实验1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第一课)
现象:叶光富老师展示了失重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发育研究成果:将细胞放在培养装置里培养,培养装置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气体浓度,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用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当细胞培养到一定阶段后,就可将其拿出来进行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心肌细胞闪闪发光,并在跳动,非常漂亮和神奇(如图1)。
图1
解释:活的心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生物电会激发荧光显微镜中的荧光物质,通过显示屏就可观察到荧光现象。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收缩的特性,所以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们有节律地跳动。将细胞置于有重力或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细胞的生长形态会有所差异,通过对比两种环境下细胞的形态等差异,来研究细胞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等。
实验2 太空转身(第一课)
现象:太空中人体上半身左转时,下半身右转;手臂左转时,身体其他部分将右转(如图2)。
图2
解释:在地面上,人受重力,因此人对地面有压力。当人蹬地时,会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人转身很容易。在太空完全失重的环境中,要实现太空转身必须借助把手,找到一个着力点,在力的作用下才能实现。当航天员“悬浮”时,他上半身左转,下半身却向右转,无法实现转身,这是因为角动量守恒。航天员本来不动,其整体角动量为零,当上半身向左转时,下半身自然会向右转,以维持整体角动量为零。利用角动量守恒,当手臂向左转动时,手臂以外的其他部分将向右转动,即可实现人体在太空的转身。
实验3 浮力消失实验(第一课)
现象:太空中,将乒乓球放入水中,乒乓球悬在水中间,而不是漂浮在水面(如图3)。
解释:地面上,水有重力,就会对浸在水中的物体产生压力,越深,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不同,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因此浮力是伴随着重力产生的。太空中,由于完全失重,浸在水中的乒乓球上下表面就不受压力,所以浮力消失,乒乓球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意位置。
图3
实验4 水膜张力实验(第一课)
现象:王亚平在水膜上贴上和女儿一起做的折纸花,贴在水膜上的花朵逐渐展开(如图4)。
图4
解释:在地面上,水滴中液体表面张力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实验效果不明显。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水膜表面的水分子在切面上只有一个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水滴呈现球形,当纸花贴近水膜表面时,在水膜表面张力作用下逐渐展开。
实验5 水球光学实验(第一课)
现象:王亚平在水膜里注水,变成一个水球,当叶光富靠近水球时,可以看到人的倒立图像;接着王亚平在水球里再注入一个气泡,叶光富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图像(如图5)。
图5
解释:在地球上,水珠受重力,下落时呈现上小下大形状,落到桌面上会摊开变扁。液体表面张力会使液体的表面尽可能地缩小。在太空中,由于微重力环境,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会呈现为面积最小的圆球。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距凸透镜大于它的焦距时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人像。当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时,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就像家里防盗门上的猫眼),形成正立、缩小的人像。其中倒立的像是光线在水球中两次折射的结果,正立的像是光线射入气泡四次折射的结果,这都是光的折射原理引起的光学现象。
实验6 泡腾片实验(第一课)
现象:王亚平将蓝色液体颜料注入水球中,变成一个蓝色水球,再将泡腾片插入蓝色水球,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变成气泡球,就像一颗蔚蓝的地球(如图6)。
图6
解释:泡腾片是一种非处方药,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作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在地面上,把泡腾片放入水杯里时,由于浮力的存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迅速上浮,然后在水面上消失。但到了空间站里,气泡不受浮力影响,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其中绝大多数气泡留在水球中,极少数突破水球的表面扩散到空气中。
实验7 太空“冰雪”实验(第二课)
现象:在“四季如春”的中国空间站里,王亚平用过饱和醋酸钠(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晶莹剔透的“冰球”——液体球结晶(如图7)。
图7
解释: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空间站里的过饱和醋酸钠(乙酸钠)溶液结晶实验。实验用到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制作过程:将饱和醋酸钠溶液加热,它便有能力继续溶解更多溶质,再将“加料(醋酸钠)”后的溶液冷却,便得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此时,如果没有新的溶质加入,它就会在水袋内稳定保持溶液状态,平安度过飞船发射时的振动,顺利到达中国空间站。但是,表面看似“平静”的过饱和溶液,只需再加入一点点无水醋酸钠粉末,“水球”便会从粉末所接触的地方开始结晶,结晶过程中还会释放热量,所以外观虽像“冰球”,实为“热球”。至于用过饱和醋酸钠(乙酸钠)溶液能在空间站制造“冰球”的原因,一是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过饱和醋酸钠溶液中醋酸钠的结晶状况跟在地面上有很大差别;二是空间站里的太空“冰雪”实验是没有容器的,溶液是一个圆球状的,在这种情况下结晶是可以向外发展的,如果是在容器里面,由于容器的限制它只能向内结晶。
实验8 液桥演示实验(第二课)
现象: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王亚平将塑料板间的距离拉大,“桥”也没有断开(如图8)。
图8
解释:液桥是指连接在固体间的小液柱。如果是在地面上,水受重力,两塑料板间的水会向下流,很难形成液桥。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不会向下流,处于“漂浮”状态,液体的表面张力便凸显出来,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连成液桥,拉长时也不会断。
实验9 水油分离实验(第二课)
现象:在王亚平手中的小瓶里,装着水、油两种物质。在空间站环境下,晶莹剔透的油滴并不会像在地面上一样上浮,而是与水相混合;在叶光富用一根绳子系住瓶子并快速旋转小瓶后,水、油出现了分层(如图9)。
图9
解释:在地面上,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的上方,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水和油并不会自然分层。不过,在叶光富用一根绳子系住瓶子并快速旋转小瓶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油则出现了分层。
实验10 太空抛物实验(第二课)
现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空间站里被航天员抛出后,并没有像在地面上那样做曲线运动,而是水平飞出去了(如图10)。
图10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上,水平抛出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向下坠,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被航天员抛出的“冰墩墩”,完美地诠释了牛顿第一定律,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来自神舟十三号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用一系列有趣的太空小实验吸引了无数青少年的目光。“天宫课堂”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的科学种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激发广大青少年一代对月球、对火星、对浩瀚宇宙的向往,鼓舞他们传承“航天精神”,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