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血泪史
——潘家峪惨案纪实
2022-10-09○文闵
○文 闵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有一个名叫潘家峪的山村。走进这个小山村,我们在体验农家乐与农耕文化,领略浓浓的乡土与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村民们生活的幸福与安宁。然而,矗立在村中央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时刻提醒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安宁是先人们用血泪换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八路军挺进敌后,奔赴华北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潘家峪是当时的抗日堡垒村,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
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破的抗日堡垒,日本侵略者惶惶不可终日,丧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斩尽杀绝。1941 年1月,日本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丰润日本指挥官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军官和伪丰润县公署、警备大队、警察所等日伪人员,勾结地方反动地主,策划了血洗潘家峪的阴谋。
1941 年1 月25 日,日本侵 略者集 中 了3 000 多日军和2 000 多伪军,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把潘家峪紧紧包围起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富有革命传统的潘家峪人民用血肉之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50 多岁的潘国生老汉脱掉着了火的衣服,带头冲向大门,向一个正在端着机枪扫射的日本兵猛扑过去,夺过机枪,用枪托将这个敌人打死。10 多个青年趁机冲出门去,潘国生老汉却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 点钟。全村1 700 口人被杀掉1 230 人,其中妇女儿童共650 余人,23 户被杀绝,96 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 235 间房屋全被烧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
1941 年2 月5 日,由丰滦迁联合县政府主持公葬。公葬是在初春的寒夜里进行的,没有挽歌,没有鲜花和供果,有的是悲愤的长风、沸腾的热血。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幸存的潘家峪人庄严宣誓:“一定要向敌人讨还血债,为死难亲人报仇!”
惨案发生后,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围50 里划为“无人区”,拆毁房屋,填平水井,驱散居民,多次进行“清乡”“扫荡”。潘家峪一带笼罩着白色恐怖。但是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抗日的烽火越烧越烈。潘家峪人民更加斗志昂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坚持了“无人区”的抗日斗争。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就有12 名幸存的潘家峪青年参加了八路军。3 月初,这个村子的20 多名青年自动组织起3 个“抗日复仇小分队”,积极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附近村庄的子弟也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发展到120 多人。1941 年5 月9 日,潘家峪抗日复仇小分队正式合并组织起来成立“潘家峪复仇团”。
1942 年7 月18 日,复仇团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十二团战士在迁安县甘河槽设伏,与敌激战5 个小时,全歼150 名日本侵略者,俘虏100 余名伪军,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驻丰润日军指挥官佐佐木二郎也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
潘家峪用自己的历史昭告世人: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 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修建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和四块墓碑,一座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
参观潘家峪,必看的有:
一是潘家峪惨案遗址。遗址包括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日军指挥部、潘家大院、南岩子六处。
西大坑长30 米,宽10 余米,周围是一人高的石坝。当时日寇将村民全部围到西大坑,怕开枪时人群容易疏散,就将人们赶到了潘家大院。潘家大院是日寇残杀我无辜群众的主现场,院内遍地铺满松枝柴草,浇了煤油,院外搭着梯子,日寇端着机枪站在院墙上射击。小铁门上至今仍留有日寇杀害潘家峪人民的子弹和刺刀的痕迹。老槐树当时树高30 米,我军的机密文件全部藏在树上部的一个洞里。日寇放火烧村庄时,这棵老槐树未能幸免。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年春天,老槐树又冒出新芽。南岩子是32 名妇女和儿童的殉难地。指挥部是日寇烧杀潘家峪的临时指挥部。
二是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纪念馆坐北朝南,位于村中部,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馆内陈列面积630 万平方米,用图片、文字、文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示了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史和惨案发生的全过程,向世人展示了惨案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入口广场用导向很强的大台阶把人流引向由6 米高石墙围合的半封闭院落,让人感受到凄凉的氛围。沿台阶向上至主入口处,树立着一组中英文写的纪念碑文,表明时间、事件与纪念馆建设主题。内庭院中墙面厚重、封闭,表达了深沉的纪念与历史的沉重感。地面由不规则的青石板与鹅卵石铺成极富冲击感的“爆炸形”,中心设置枯树雕塑。由院落进入主馆的序厅,再由序厅向下走半层步入再现惨案整个发生过程的一层展厅。二层展厅展示了惨案后潘家峪人民及复仇团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内容。尾厅展示了今日潘家峪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展厅顶部为红色,与一层主展厅空间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喻示由黑暗走向光明。步出展览厅到达二层平台,观众可凭栏远眺河对面的惨案发生地“潘家大院”的全貌,凭吊死难的同胞,也可以进入放映厅观看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三是钟塔。这一竖向构成的钟楼不仅对整个建筑起着控制作用,而且是整个潘家峪村的至高点。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不记得来路就没有出路。钟塔寓意“警钟长鸣”,回荡在山谷间的钟声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悲惨一幕,更企盼未来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