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探究
2022-10-09谢静雅
谢静雅
(阜蒙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阜新 123100)
玉米是阜新地区的最主要的农作物。当前,保护性耕作模式在现代玉米种植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种植所需成本,有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还能够在保持水土、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方案中,需要通过秸秆还田方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的秸秆还田,还可能会为滋生病虫害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对玉米种植会带来一些减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保护性耕作种植的地块,必须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问题造成的减产。
1 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概述
1.1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保护性耕作主要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开展一系列的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耕作的次数,来有效简化农作物耕种程序,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学术界对保护性耕作达成的共识是,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作物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前身也叫免耕法。
1.2 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科学机理
保护性耕作与以往的耕作方式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的过度加工,将传统的精耕细作变为少耕或免耕,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并且把秸秆、残茬或其他植被覆盖在地表层上,避免了雨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达到保土、保水、增肥、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具体机理为:
一是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外不进行任何操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这两种耕作方式与传统铧式梨翻耕相比较,优点有效保护了土壤结构和植被,提高了土壤天然降雨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并提高土壤储水量。
二是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覆盖地表的机理是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好的土壤能够蓄存大量的毛管水,提高了土壤的蓄水量,也大大提升了土壤对水的调节能力。当水沿着毛细管移动时,说明作物需要的水分就增加,水分迅速上移,作物水分充足,所需水分少时,水上移的速度就减缓,这样就能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并且覆盖地表还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无效蒸发。一方面作物残茬为土壤生物区系提供了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长场所,另一方面土壤生物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为作物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保护性的耕作模式还会对农作物收割之后所产生的残留秸秆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再利用,利用土地的自我分解能力,来丰富其自身的有机物含量,这样可以减少各种激素肥料大量使用对土壤带来的危害,进而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如图1所示);保护性的耕作模式在玉米等农作物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结合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对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不仅可以对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周围的环境也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实现土壤肥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保护性耕作模式将耕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壤水分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还对自然生态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图1 保护性耕作播种地块
从上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运作机理分析,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肥料以及各种农药的使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各种病虫害的发作频率,就是会滋生病虫害的肆虐,进而对玉米等农作物造成损害,甚至会极大程度上降低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
2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
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玉米耕作形式,保护性的耕作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活性与肥力,维持土壤中的含水量,但是也是玉米病虫害滋生的帮凶,而开展保护性耕作模式会滋生各种玉米病虫害的原因就是农户在进行上一轮玉米收割之后,对其残留的玉米秸秆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将其打入土地中,利用土壤自身的分解能力将各种残留物分解成有机物质,来实现对土壤肥力的提升,但是在对残留物进行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土壤环境,也是各种玉米病虫害所喜爱的生存环境。这样才导致了各种玉米病虫害的频发以及大量新型病虫害的出现。
2.1 创造了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复发频率
在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玉米耕种,能够极大地改善玉米在全生命周期下的生存环境以及生长条件。但是,不可避免也会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复发频率,当所处的生长环境比较舒适时,不仅是玉米等农作物得到一定的生长帮助,各种玉米病虫害也会在这一条件下不断滋生。
大量的秸秆还田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成为滋生病虫害的环境。当一些病株的秸秆留存在种植区域时,必须会增加土壤中致病菌及虫卵的数量,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防治基础设施,使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开展对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会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尽管使用秸秆还田方法能够提升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但是秸秆在土壤中大量腐烂,但是秸秆在土壤中大量腐烂,特别是秸秆还田量过多会导致秸秆不能充分腐烂,从而就为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使其病虫害快速地繁殖,直接影响着保护性耕作方案的最终效果。
在相对比较舒适的生存环境下,各种玉米病虫害的生长速度要远快于玉米自身的生长,这样就会使得玉米在整个的生长过程中,不断伴随着各种玉米病虫害的威胁,这样不仅是变相地资助了玉米病虫害的生长,会使得玉米农作物的产量出现极大程度上的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可以说保护性耕作是促进玉米病虫害滋生的元凶之一。就好比玉米锈病,就是在保护性耕作模式开展下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的一种玉米病虫害,玉米锈病若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根治,则会极大程度上损害玉米农作物本身的生长根基,进而导致玉米出现减产现象。
2.2 增加新型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过程中,会有很大概率导致各种新型玉米病虫害的出现以及泛滥,进而造成玉米产量的减产和损失。比如,在选取的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种植玉米农作物时,新玉米田地里爆发了一种罕见的玉米病虫害,将之命名为灰斑病,并且在灰斑病暴发之后还引起了半知菌亚门真菌病的泛滥,特别是到秋冬季节,玉米灰斑病中所含有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存活率比较高,一旦疏于管理,容易在玉米田地中大肆传播,而玉米在受到感染之后则会影响其自身产量的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
2.3 增加致病菌变异的概率
秸秆还田以后,前茬作物的病虫害残体也随之保留田间,秸秆覆盖地表后使土壤湿度变大,温度变低,这样会使病菌得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养分及温湿度良好的供应下,病菌更加容易产生变异,进而很难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病菌的变异,让农药的使用效果不再敏感,没有靶向性的针对治疗药剂,盲目地用药也会让病菌产生抗药性,进而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及难以控制感染程度,最终导致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下降。
3 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
进行玉米种植时,选取适宜的播种环境属于外部因素,而玉米种的质量则属于其内部因素,将直接影响着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的生长状况和真实产量。现阶段免耕播种机技术的进步使得玉米种植耕作不断得到突破,每种优良的玉米种都是耕作人员结合土壤,气候、种植习惯等因素进行培育,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出的玉米种子进行层层筛选,并综合对比各种玉米种子的优缺点,通过进一步培育,研发出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更高品质的玉米种子。
尽管目前市场上销售品种繁杂的优良玉米品种,但是在种植选取时,必须要结合各地的播种环境以及播种后自身的培育水平和相关病虫防治的有效性,选择最理性的玉米种子。就像辽宁这样的玉米种植大省,机械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层次,当地种植户就结合实际情况,常选用宏硕系列和东单1331玉米品种,该品种种植期大概是4个月,玉米株高一般在2.7~3.0m,具有良好的抗倒伏特性且产量较高,是现阶段高产量玉米品种的首选。
3.2 在玉米生长周期内加强对杂草的处理
现阶段导致玉米滋生病虫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玉米品种原因外,玉米植株之间的缝隙会出现大量生长的杂草也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由于玉米植株过高,并且玉米枝叶比较长,所以在玉米植株之间生长的杂草,不会具备优越的采光条件,再加上玉米植株跟进部分比较潮湿,所以杂草一般是在比较湿热的环境下生长,这样就会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各种病虫害的滋生与泛滥,因此农户在开展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各种杂草的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各种病虫害的进一步泛滥。
3.3 加强病虫害检测工作及药物防治耕作
保护性耕作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离不开有效的农业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推广实践中,相关人员应指导种植户将包衣技术和苗期田间管理耕作进行有效地结合,切实做好对地下病虫害的防治和处理措施,种植户积极通过各种学习来提升自身所具备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
保护性耕作地块,在播种时如果田间早生杂草及穞生苗已经出现,可以用灭生性除草剂38%,敌草快水剂150~200ml/667m,桶混常规封闭除草剂品种如76%乙莠滴辛酯悬乳剂200ml/667m,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播后苗前封闭处理,对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对早生杂草具有理想的防除效果;对田间杂草的防效均可达到88%以上。
灭生性除草剂敌草快与常规土壤封闭除草剂乙莠滴辛酯田间桶混喷雾封闭处理可作为玉米保护性耕作播后苗前杂草封闭防除配套技术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潜在病虫害的检测,时刻关注玉米的生长状态,对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进行及时检测,及时发现玉米植株中潜在的玉米病虫害,并通过有效手段对病虫害进行处理。
3.4 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培训
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提升重视程度,把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控防治技术培训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在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通过广播村村通以及新媒体平台、微信以及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扩大宣传教育范围,让广大种植户能正确认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及相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此外,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的作用,要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分析,通过面对面现场指导,让广大种植户能科学地掌握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用药方法,进而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时能有效防御病虫害,能确保玉米种子品质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性的耕作模式对于玉米种植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玉米种植应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因此在这一模式下开展玉米种植,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对增产增收的进一步升级,而对于病虫害或是减产要积极进行改善和优化。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要结合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有效地防治,综合田间作物的具体情况实施最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