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燕”衔来洁白
——记北京大学冬奥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

2022-10-09马春梅

大学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兴奋剂冬奥志愿者

文/本刊记者 马春梅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团队有1600余人,规模居北京高校之首。

其中,140名是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化学、生科、基础医学、药学、前沿交叉、元培、法学、外语等多个院系。这些象征纯洁的“雪燕”(北大冬奥志愿者的昵称),“翱翔”于包括北京兴奋剂检测中心在内的5个场馆,为冬奥衔去片片“洁白”。

严谨到家,为最纯洁的冬奥

2022年2月9日,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TA)发布报告称,伊朗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侯赛因·萨韦·谢姆沙基兴奋剂检测结果异常,这是北京冬奥会首例兴奋剂检测结果异常案例。这份样本是2月7日检出的,服务于北京兴奋剂检测中心的韦世龙和朱玉洁等同学恰好亲历了这件事。

样品出现异常结果之后,运动员通常会于次日在其律师陪同下到访检测中心,亲自监督样品的复检。在接到复检通知后,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完成常规工作之外,还迅速搭建起了运动员通道,专供复检团队通行。通道与场馆严格隔开,这能保护运动员的隐私,当然更重要的是保证兴奋剂检测结果的高效、准确、公平。

北京冬奥会之前,从2002年至2018年的5届冬奥会均出现了兴奋剂问题,反兴奋剂整体形势严峻。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查为历届规模最大,北大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作为反兴奋剂力量的一部分,为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勤奋工作。他们从事的是志愿服务项目中专业性最高、严谨性最强、容错率最低的工作之一。反兴奋剂工作必须“零差错、零失误”,才能保证每一块金牌干干净净,北大同学做到了。

兴奋剂检测工作流程规定得极致严谨,那么志愿者执行起来,也要严谨到家。“虽说是亲历,但我们做检测的过程,就相当于一次单盲实验,并不知道疑似阳性样本来自哪位运动员。”在谈起对这位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工作时,韦世龙解释道,为确保公平公正,受检样品会被统一编号,以避免被看出运动员或赛事的相关信息。检测中心被全方位摄像头覆盖,还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独立观察员驻守在检测中心,观察记录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当于外部监督。同时,检测中心内部还专门有一个质量控制组,会在样品检测处理过程中四处巡查,相当于内部监督。不仅如此,兴奋剂检测中心还会在正常样品中随机加入阳性样品,如果错检或者漏检,整个实验室将会进行严格整改。

1.志愿者写给外国专家的明信片

2.反兴奋剂生化组合照

冬奥村反兴奋剂工作的流程从协调中心开始。协调中心接到反兴奋剂机构随机抽取指定的每日运动员检查任务后,将任务下发到陪护员主管,再由陪护员主管协调陪护员志愿者在冬奥村范围内寻找运动员,并将其带回兴奋剂检查站。兴奋剂检查站里的引导员志愿者则引导运动员完成签到记录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带其进入检查室抽血和留尿,随后将样本封存,送往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心进行样本检测。

到达检测中心,样品会被直接送到样品室,样品检查无误、贴好标签后进行分样。之后,分好样的管子就会被拿去不同的实验组进行检测,各个组之间的实验独立进行。

实验室是检测阳性的第一关,当有阳性样品被初筛检测出来后,中心会启动另外一套比初筛更加严格,且方法不同的确证程序。只有确证结果也为疑似阳性后,才会由实验室出具阳性报告,呈递给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TA),由他们组织专家对这份报告进行审核,只有专家一致认为样品为阳性,才会最终对外公布结果。

兴奋剂检测中心共有60多名志愿者,分为3班倒,样品多的时候,一个班次要处理上百份样品,时间紧任务重,通常会以两人为一小组,一人操作一人监督,确保操作的平行性和准确性。此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表作为辅助参照,每做完一步操作都要在表上打勾签字,确保每一步落实到位。

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还必须对冬奥会反兴奋剂领域的18项政策充分了解并熟记于心,确保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出意外。

“就连往柜台上补充瓶装水的动作都不能出错。”曹梦奇是一名兴奋剂检查陪护员,“根据规定,我们不能给运动员递送食物和水,有需要他们可以自取。”曹梦奇说,“但柜台上的水会被拿空,需要我们不断补充,后来我们就商量,有运动员在场的时候我们就不补充水,避免时空交集,以防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细致认真到极点,逐渐成为志愿者服务期间的自我要求。“后来有人提出从冰箱中拿出来的水比较凉,我们就又改进了做法,把之前已摆放一段时间的常温水挪到最前面,新取出的较凉的水都放到比较后面的位置,留有时间让它恢复常温,方便运动员取用。”可以说,每个服务的细节,都融入了志愿者的深思熟虑。

学习严谨,也创新以更严谨

“就快到时间了,样品结果……”韦世龙看了看表,之后急忙看向电脑屏幕,滑动鼠标正要关挡在测试结果界面前的一个窗口。“别关!”正关注显示屏数据的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了一跳。顾不得多解释,实验室老师跨步向前,熟练地检查并操作着软件界面,随后长舒一口气,对身后被吓得愣住的韦世龙解释道:“这个窗口关掉后有可能会改变咱们已经设置好的实验方法,万幸这次处理及时没出问题,以后千万要小心操作。”

3.冬奥会志愿者“感谢”徽章

4.冬奥会期间志愿者DIY的“冬梦”香囊

这是初来乍到的韦世龙感到最危急的一次,此后,他便知道,“严谨”不是随口说说的,再小的细节也要用做科研的态度来对待。兴奋剂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整个职业生涯,更关系到竞赛公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信誉。

大家在工作中逐渐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有的同学善于思考,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大家一起讨论细节和注意事项,和老师一同探讨实验误差的来源和改进方法,提出操作细节上的改良之处。比如,提前把试剂拿出来回复到室温,把试剂瓶倒扣在卫生纸上促进残留液体尽快流出,氮吹时将标签朝向内侧以便看清针头位置,确保每次气流大小相同……

有段时间,老师怀疑频繁使用的消毒剂将不明污染带进了体系,而四处触摸实验台的手套很可能起到了传递污染的作用。基础医学专业的朱玉洁便和老师分享了在手术室见习时学到的一些无菌操作原则和行为规范,比如手术人员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以及双侧手臂属于个人的无菌空间,医生在刷手消毒后会将双手悬空于胸前,老师很受启发,此后实验中便很注意不用手乱摸实验服和实验台其他区域。

“我们甚至还想办法,让机器也更‘严谨’一些。”在检测某项激素时,有一个浓度的指标范围是由一个经过校准的浓度标准值确定的,并被书写在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中,每个实验结果必须在标准值的±1 SD(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偏差)中才能判断为阴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发现仪器检测出来的激素浓度检测值可能不在这个范围内。这种情况大概率是机器的精度问题,且复检后的检测值往往符合标准,但为避免造成误检,志愿者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重新清洗保养仪器,重新校对浓度指标的标准值,经过不下10次的校对,最终重新修改并确定的标准值精确度有了极大提升,很少再出现此前数据漂移的情况了。

全方位的反兴奋剂工作

北京大学反兴奋剂领域志愿服务的岗位包括了交通-上下车引导、前台引导、兴奋剂检测、兴奋剂检查陪护员、运行和通信中心助理等。

作为陪护员,曹梦奇见识到了运动员的另一面。一次,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原本一路领先,在最后时刻却被反超,最终获得银牌,情绪失落。从赛场转到冬奥村做兴奋剂检测时,这位运动员取尿样后发现样本不够,此时颁奖广场又通知她要赶紧去领奖。那一刻,情绪崩溃的运动员在检查站痛哭起来。曹梦奇当天正好值班,就与老师一起赶过去安慰她,送了她一些小礼物,还夸了夸她。没有顾上吃饭,志愿者又陪同运动员赶去颁奖广场。“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更要尽力安慰、支持和鼓励运动员,这也是我们作为东道主需要传递的温情。”曹梦奇说:“志愿者都有个小习惯,每次完成检测,陪运动员出检查站的时候,都会送上一句‘Good luck to you’,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每一位运动员。”

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还肩负着反兴奋剂教育的任务。他们在工作中协助开展以“拿干净金牌”为主题的反兴奋剂教育活动,向参赛运动员传达反对使用兴奋剂的理念。大家于培训中储备的关于反兴奋剂工作的知识都派上了用场,“运动员可能会聊起反兴奋剂的历史和一些著名案例,兴奋剂对体育公平的危害、对身体的危害等,每次我们都能聊上几句。”志愿者还会耐心地为运动员讲解兴奋剂检测的流程,遇到问题,会从专业的角度给予解答。之所以这么努力地做好每一项细小的服务,就是因为“我们的检查官和志愿者的专业素质也是让运动员放心检测的原因所在。”曹梦奇说。

各场馆兴奋剂检查站内的“纯洁体育”签名墙活动得到了广大受检运动员和辅助人员的支持,大家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如今,北京冬奥组委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兴奋剂检查站的签名墙赠予了国际奥委会永久珍藏,签名墙上那表达了支持“公平竞赛”和“拿干净金牌”的道道笔迹中,也记录着反兴奋剂领域“雪燕”们的付出。

“反兴奋剂从来不睡觉”

“你能接受夜班工作吗?”“能!”没怎么熬过夜的朱玉洁曾在反兴奋剂志愿者选拔面试时,斩钉截铁地说。

兴奋剂检测志愿者是冬奥志愿者中唯一一个7×24小时3班倒、全时段上岗的专业性岗位。“冬奥组委要求兴奋剂检测中心24小时之内出具检测报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场馆24小时值守,只要有样品送达,必须第一时间分样、检测、出具报告。”韦世龙说。大家分早中晚3个班次上岗,每个班次9个小时,其中有1小时交接时间。志愿者上岗初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到适合工作的“时区”中去。

“冬奥会期间我是晚班(16:00-1:00),而我的室友是白班(8:00-17:00)。”朱玉洁和室友经历了时差之“战”。“刚开始难免互相影响,后来我们都养成了蹑手蹑脚的行动习惯,尽量避免发出声响影响对方,并在褪黑素、运动、咖啡因的帮助下成功重塑了生物节律。”

随着大家逐渐进入工作状态,驻地出现了“错位时空”的有趣现象。志愿者虽然住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间宿舍,但彼此间却有着几个小时的时差。他们每天沿着相同的路线往返于场馆和驻地,却分别看到的是绚烂的朝霞、迷人的黄昏和深沉的夜色。

“反兴奋剂从来不睡觉!”这是当今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最高领导层——主席维托尔德·班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以此强调兴奋剂检查工作从不止步。这一语双关的表达既是反兴奋剂领域志愿者投入工作时最初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整个赛会服务过程中,他们亲身践行的使命,以及内心不断深化的领悟。

北大志愿者参加表彰大会

“‘纯洁冬奥需要你!’这句得唱出激情,尖叫着唱出来!”朱玉洁在同伴的鼓励下铆足了劲儿,希望把这一句歌词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直接破音,引得同学笑了起来。

春节前,大家利用工作之余排演节目,朱玉洁和几位同学商量,根据反兴奋剂的工作特点改编创作一首歌。唐宇巍和赵家明两位夜班同学趁着凌晨没有样品检测任务的间隙写好了兴奋剂检测志愿者版歌曲《Anti-Doping》(反兴奋剂)的歌词。歌词不仅概括了兴奋剂检测的工作流程、方式和特点,也提示了对重点兴奋剂品类要警惕,还展现了来自法学、外语、前沿交叉、元培、化学、生物、基础医学等专业的志愿者接力2008“鸟巢一代”的志愿者精神,在新的冬奥赛场上成为“冰新一代”,继续奉献、成长的状态。大家一起利用两个班次都在驻地的短暂时间录音、拍摄,再接力进行剪辑制作。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反兴奋剂在体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也把这种领悟融入到了歌曲的表现上。”朱玉洁说。

歌词:

《Anti-Doping》

比赛前后必过题,就是检测兴奋剂。

血样尿样都备齐,样品室里来汇聚。

超滤浓缩前处理,液质气质来探析。

仔细,要更仔细,纯洁冬奥无大意!

Anti-doping,纯洁冬奥无大意。

为了检测兴奋剂,天天轮岗不休息。

为了比赛更公平,检测中心是驻地。

法外叉元化生医,冰新一代齐相聚。

纯净,要更纯净,体育精神更公平!

兴奋剂我的天敌,禁用清单要牢记!

拜拜海洛因,吗啡睾丸酮呋塞米,

EPO和可卡因,检出你就完蛋哩。

拜拜利尿剂,皮质激素一起弃,

体外回输不可取,甭提基因兴奋剂。

来来勤练习,高滑越野深山戏,

雪车雪橇驰千里,游龙飞燕雪如意。

来来同竞技,冰丝带上创奇迹,

冰立方里风云起,公正公开更公平!

样品来了,前台引导站起来,说你好。

送到样品室,各个分清楚,

每个实验组排排站,签字把样品领走,

接着前处理,走QC,测参数,

希望激素是正常的,外源是没有的,

不如接着训练,没有怕的,努努力,

别让兴奋剂卡住你。

公正公开更公平,纯洁冬奥需要你!

拜拜哌替啶,地塞米松呋塞米,

抗痉止痛杜冷丁,检出你就完蛋哩。

拜拜麻醉剂,生长激素一起弃,

体外回输不可取,用药豁免要注意。

来来勤练习,高滑越野深山戏,

雪车雪橇驰千里,游龙飞燕雪如意。

来来同竞技,冰丝带上创奇迹。

冰立方里风云起,竞赛公平要靠你!

反兴奋剂,赛场纯净要靠你。

反兴奋剂,体育精神更公平。

双奥之城欢迎你!

猜你喜欢

兴奋剂冬奥志愿者
志愿者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我是志愿者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我是小小志愿者
高科技是否变成奥运的“兴奋剂”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