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特的这一个”
——鲁迅的留日生涯

2022-10-09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艺鲁迅文学

本刊编辑部

1902年3月24日,尚未满21岁的鲁迅登上“大贞丸”号客轮驶离南京,29日在上海换乘日本邮轮“神户丸”号,以大清国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日留学。4月4日抵达横滨,随后来到东京。自此,他先在东京私立弘文学院学日语,后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再后来弃医从文,前后在日留学七年。在日本的七年,正值其青春与成长的黄金时期:在此,他恶补知识,广博众长,转向文学,并把文学视为终生志业;在此,他心忧国事,针砭痼疾,上下求索,不断为自己也为民族和国家投石问路。

一位出生于败落官僚地主家庭的中国留学生,远渡重洋赴日求学,历时七年完成告别旧我、重铸新我的形象再生过程。事实上,鲁迅作为“人之子”的伟大形象、内涵及其超拔气质,在留日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他以其在文艺思想和实践上的特立独行、自成一体,以及在革命与启蒙上既激进、勇猛又内敛、冷静的在场姿态和行动趋向,成就了一个与同代精英完全不一样的知识者形象。他以其对自身形象与志业的重塑及其充分、有效的实践,诠释并赋予“青年”“青春”“成长”等关涉和象征中国从旧到新、由传统到现代蜕变的核心符号以全新、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指涉意义。在今天看来,留日七年间的鲁迅,无论其形象、经历,还是在翻译和创作上所取得的实绩,都昭示出重大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与陈天华、秋瑾、徐锡麟等留日革命志士,以及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众多身处异国、满腔热血的留日学生一样,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失望,对弱国子民在异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歧视凌辱的愤怒,以及为改变祖国现状和形象所本能地萌生出的奋发行动,也构成了青年鲁迅学医和弃医从文的重要原因。虽然他也往来于同盟会、光复会等若干带有革命性质的政治团体之间并与其成员多有接触,虽然他也以宣扬“斯巴达之魂”、誓做“革命党之骁将”、践行“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充分显示出血气方刚、勇毅前行的革命锐气,但他对“革命”的理解及其行动,又与崇尚武力或诉诸起义一派有着重大不同。在“立国”与“立人”之间,他视“立人”为先决战略和措施,而“立人”首在“救心”。如何“救心”?在他看来,必须诉诸于文艺!因此,由医学转向文学,重新认知、塑造并宣扬文学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也在鲁迅留日七年间所从事的书刊编辑、文学翻译和文论创作中,得到充分而集中的展现。这也为后来回国后的鲁迅迅速突入“五四”文学现场、成为“新文学”奠基者和主将之一,作了理论与方法上的充分准备。

留日七年间的鲁迅既是冲锋陷阵的文化战士,又是心绪彷徨、冷眼旁观的沉思者。这从对“别求新声于异邦”、“遵个性而张精神”、认定“改良必败”的先锋意识,到坚守“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精神,再到对徐锡麟、秋瑾式直接从事暴力革命而牺牲所作谨慎而理性的思考,都可从其彼时心态、言行和文艺实践中得到验证。意志坚定、崇尚战斗,但又冷眼静观、时常质疑,几乎成为其一生中对形形色色的“革命”及其人物(包括同道人)所秉承的基本立场与姿态。留日时期的鲁迅是“独特的这一个”,回国后的鲁迅更是“独特的这一个”。正是因为对“独特的这一个”的执念和文艺表达,才生成了鲁迅最具原创性、超拔性的文艺风景。

2022年是鲁迅留日12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刊2022年第9期特别推出“‘究竟是青春’——鲁迅的留日七载华年”封面专题,以呈现鲁迅在奔赴东洋、修习日语、转向医学、介绍科学、弃医从文、编辑书刊、从事翻译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或事件中的真实形象。本文作者姜异新女士为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尤其对鲁迅留日七年的诸多史料和细节有深入研究。珍贵的一手资料、流畅的讲述话语、丰富的细节和场景呈现,以及在总体视野下对“鲁迅的留日七载华年”及其传主形象所作的原生态还原,都构成了这部中篇传记的鲜明特色。

2021年10月30日,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中日线上交流会上,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表示,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在年轻时代与中国众多仁人志士一样留学日本,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他和藤野严九郎教授的故事也是中日两国人民互学互鉴、友好交往的生动缩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值得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而今,日本东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已从当年的鲁迅一人增至约1300多人(截至2021年9月),鲁迅曾经学习过的阶梯教室也保存完好,学校资料馆中还专门设有鲁迅纪念展示室。仙台市博物馆分别设立于1960年和1992年的鲁迅纪念碑与鲁迅半身像,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郁郁葱葱的青叶山下,人们当年植下的树苗已茁壮成荫。那个120年前留日青年“周君”的故事,还在推进中日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时空中继续延展,继续讲述……

猜你喜欢

文艺鲁迅文学
1942,文艺之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孔乙己
文学小说
阿迅一族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