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19年文化走亲路
2022-10-09
穿越2000 多公里的爱心
经过了年初8 场云上义卖,年中10 场义卖以及三天现场义卖,2022年桐荫堂捐资助学的筹集计划顺利完成。800 套课桌凳、50 套教师办公桌椅,近2 万册书籍以及体育用品、文具、保暖用品等,由三辆13.5米长、载重20 吨的大货车运载,经过五天四夜的长途跋涉,安全地送达敦煌二中。2022年7月25日,在捐资助学仪式上,蔡云超、俞宸亭以及爱心人士还为学生带来了书法、国学、写作等课程资料。
敦煌二中是一所初级中学,有48 个教学班,共计2316 名学生和180 名老师,教学条件简陋,图书资源十分匮乏。为何选择敦煌二中?蔡云超说:“‘天下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孩子们要有一套崭新结实的课桌椅,以供勤学求知;老师们要有一套质地精良的桌椅,藉此教书育人……而桐荫堂书院所做的公益事业,正是想传递一种美美与共、山海同心的信念。”
对于渴望读书而缺乏条件的孩子而言,每一次的受助都是无形的托举。敦煌二中八年级三班的学生甘钰钰说:“这些图书和桌椅,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物质援助,更是精神的鼓励和鞭策。”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今年是桐荫堂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的第十九个年头。
对蔡云超和俞宸亭来说,文化走亲其实并不轻松。每次活动开始前,他们既要精心挑选受助学校,拍板确定有针对性、适应当地需求的爱心物资,也要组织发动线上线下义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俞宸亭坦言,这一切非常值得,因为自己也常常收获感动。让她印象深刻的一次,在山东省枣庄市东洋泉小学文化宣讲活动中,她设置了一个让孩子朗读美文的环节,并且让参与者挑选一件礼物。礼物不乏篮球、文具、书包、围巾、玩具等物品。一位男孩子在朗读之后却选择了一条围巾。俞宸亭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男孩答:“我从小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从来没有戴过这么好看的围巾,我要送给奶奶。”俞宸亭的眼泪夺眶而出,后来她让男孩再挑了一件他自己喜爱的礼物。
又有一次,正值俞宸亭生日,在乡村里搞了小型的烧烤台,围上来的孩子们拿出“蝎子”送给她,并告诉她这是拔掉毒刺的“蝎子”。惊吓之余,让她感动不已,因为她知道养“蝎子”是当地农民的产业,“蝎子”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孩子们用最宝贵的东西来回馈她付出的爱。虽然,她没有收下这份礼物,但永远记下了孩子们的心意。
“坚持做一件善的小事,这是我们的初心。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是一剂能治愈我心灵的良方。我希望他们永远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俞宸亭说。
19年的爱心公益路
2011年,俞宸亭开设了桐荫堂。之所以取名桐荫堂,她说,是因为丈夫蔡云超的老家门口有一棵很大很美的梧桐树。桐荫堂是一家文化机构,以“坚持做一件善的小事”为宗旨,开展捐资助学、开办公益讲堂、研发文创精品。
其实,从2003年开始,蔡云超与俞宸亭就开始送书助贫、下乡支教。2014年7月,桐荫堂对山东省枣庄市三所学校开启了三年文化扶贫支教活动。2016年,俞宸亭又去了枣庄七中。他们在学校看到了简陋的教学条件,就发出助学倡议,筹集资金购买课桌椅。之后,俞宸亭给学生们送去了600 套课桌椅、3000 余册书籍,还有一些文体用品、服装等。
此后的每年,桐荫堂都会和爱心人士对接,选定资助学校。19年来,她和丈夫蔡云超先后为山东、西藏、贵州、青海、四川、湖北等地的学校筹集物资,捐赠价值累计数百万元。“自2003年起,我们走过山东枣庄、西藏那曲、青海德令哈、四川通江、湖北鹤峰。仿佛是打卡一般,把课桌椅和学习用品送到老师和同学们手里,持续助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改善教学环境。”
长期参与桐荫堂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方谏说:“蔡院长、俞堂主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孜孜不倦追求,深深地触动着我内心。”一直关注桐荫堂发展的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认为,桐荫堂书院组织的大型文化走亲助学活动,为欠发达地区奉献爱心,坚持了19年,很不简单。“‘坚持做一件善的小事’,做的时间久了,也就变成了大事。”徐迅雷说。
从平原到山川,从乡村到城镇,是蔡云超与俞宸亭19年的爱心路。坚持做一件善的小事,在蔡云超与俞宸亭的带动下,成了一场爱心人士的“接力赛”和与时间抗衡的“持久赛”,更变成了无比珍贵的大事。这是对乡村教育的爱与无私,也是文化领域走向共同富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