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摧毁的生活
2022-10-09李伟长
☉李伟长
我给小朋友告告读《柳林风声》,读到鼹鼠和水鼠哥儿俩,出门遭遇暴风雪,在冰天雪地里迷了路,眼前一片白茫茫,不知道该往何处去,顿时心生戚戚。那么小的家伙,一阵风就可以将他们吹走,陷在漫天风雪中进退两难。幸好,他们遇到了獾先生。正是这位獾先生,打开了门,让我看到了一处迷人的地方。
那是一个幽深安静的洞穴。进门后,獾先生举着灯,领着他们俩,不紧不慢地穿过又长又暗的走廊地道,推开一扇厚重舒适的橡木门,进了一间温暖如春的大厨房。宽大的壁炉里炉火烧得正旺,炉前放着两把高背椅,用来招待到来的朋友。红色地砖因年久泛着光泽。一张长条大餐桌摆在中间,桌旁摆着两条长凳。美味的火腿、几捆干草、几网兜洋葱和几篮子鸡蛋,挂在厨房的上方。想想洞外风雪交加,路人饥寒交迫,而此时此刻,在獾先生的家里,热气腾腾,有炉火,有食物,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
就会享受生活而言,獾先生真是一个榜样,不仅找到了这么好的地方,还把它打理得如此舒适,粮食储备够了,炉火时刻不熄,真适合闭起门来安心过冬。冬天里的动物们都昏昏欲睡,有的已经冬眠了。冬天里休息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似乎过去半年多的辛劳和积蓄,为的就是过好这一个冬天。大雪天,烤着火炉,饿了就吃点火腿和洋葱,不必受冻,不至于挨饿,而后呼呼大睡,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冰雪消融,等待水流再次潺潺。不用焦急,甚至连耐心都用不上,春天自然会像往年一样准时抵达。
听到朋友可能惹上麻烦,獾先生直言不讳,告诉鼹鼠他们,冬天里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得休息,也就是冬眠。忙活了半年,到了冬天动物们就会犯困,獾和别的冬眠动物没有区别,甚至他冬眠的时间更长。让獾先生放弃冬眠,强打精神,或者打着瞌睡,离开温暖的洞穴,是很危险的行为,他可能会冻死在冬天的路上。这是獾作为动物的弱点,换言之,就是他的有限性。獾很清楚这一点,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逞强没有意义,接受自己的局限并遵守它才是对自己负责。
我想说,和动物一样,人也有某些特殊的习性,有些习性就是弱点,同样可能致命。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要是还能接纳它,不想着强行纠正它,就已经很让人钦佩。事实上,总有很多人不甘心,以为凭着毅力和决心可以击败乃至克服自己身上的有限性,故而勉强行事,结局不顺遂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我喜欢獾先生的“冷酷”,不冲动,不莽撞,没有急不可待,而是等着冬天过去。这样也许会错过帮助朋友的最佳时机,但只要生活还没有完全被摧毁,演出还没谢幕,就还来得及。事实上,生活也不可能被摧毁。何况,坏事还未发生,蛤蟆还没有锒铛入狱,为尚未发生的事情犯愁,不是獾先生的行事风格。几个月后,冬天过去了,冬眠结束,獾先生如约走出洞穴,和一帮老友拯救了浮夸的蛤蟆老弟。
冬天不出门,是獾先生的生存规律,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像曾国藩说过的“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还没来的事情不必忧虑,专注当下更为重要。当你知道獾先生清理出这么一间温暖的大厨房时,就知道他的生活是怎样怡然自得,又顺守自然秩序。
我从乡下来到城市,有时感觉迷了路,慌了神,硬着头皮往前走,幸有师长指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现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似乎又是对的。原来迷路也不容易,失掉生活方向的人才会迷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一生》中讲,“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这种感觉常在心头泛起又沉下,似乎说中了一些什么,又近乎矫情得不值一提。
不可否认,我很想走进獾先生的大厨房,在壁炉旁烤火,看柴火烧得旺旺的,在餐桌上吃火腿,听鼹鼠说蛤蟆让人啼笑皆非的遭遇,听小刺猬讲下雪天被妈妈赶去上学结果迷路的故事,等待温厚的獾先生睡醒,和他一道抽抽烟,喝喝茶,谈谈洞外的夜晚和纷飞的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