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基层种子档案的思考与认识
2022-10-08姜楠
文·姜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十四五”开新局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足见种子安全直接关系社稷之本,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种子档案是指种养业在品种管理、生产经营和质量检测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科研、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真实情况的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种子档案,可以实现种养业全程可溯源可监督,有效保障农民利益,为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一、当前种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种子档案管理平台
目前,地方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主要是使用中国种子网内的全国种子管理综合业务平台,畜牧业等没有自己的良种管理平台。全国种子管理综合业务平台设有本地经营种子备案和本地生产种子备案等模块,县市区种子管理部门获取监管账号,主要负责指导种子企业、经销商进行相关信息录入。种子企业、经销商自行申请企业端账号,对生产、销售的种子进行备案管理。从运行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该平台主要是录入玉米、小麦、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种子,缺乏水果苗木、畜牧良种等“种子”管理信息;二是备案内容主要包括品种、数量、合法情况,内容比较简单,对是否是国外转基因种子、种子售价、种植面积等没有备案。三是备案非强制性,种子企业、经销商大多是备案一部分产品,甚至部分经销商因不会使用电脑,就未开通账号进行备案;四是种子监管部门网上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备案管理的种子档案多“沉睡”于平台,监管更多是实地抽查的方式进行。
(二)各类种子相关主体建档、存档意识差
种业公司和经营门店的问题主要包括,未按规定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种子档案缺失严重;未按规定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特别是销售的国外转基因种子与国产种子的单品利润、销售数量等资料未及时归档;档案记录不全,一般档案中只记录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和主要品种,蔬菜、杂粮等非主要作物和销售数量不多的主要作物品种未进行记录;对于相关种子档案,未能及时上报行业管理部门或档案保管部门。
品种审定管理部门的问题主要包括,未能建立审定档案,未能有效保存档案,以及在质量检测中存在的档案不全、不规范等问题。
种子主管部门的问题主要包括,未建立专门档案室进行专档专管,种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进行档案电子化存储等。
(三)天然种质资源档案关注不够
本世纪初,美国孟山都公司在中国东北发现一种野生大豆,不仅含油量比一般大豆高16%,而且自身抗体基因强大,随后,孟山都公司迅速进行培养并申请专利,造成我国原有物种却要大量购买国外公司种子进行种植的局面。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野生种子库、国家公园等多措并举的保护形式正全面铺开,但不可否认,天然种质资源档案仍存在缺失问题。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及土地开发,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野菜、野果逐渐消失。由于基层地区长期未进行天然种质资源普查,缺乏专门的记录和种子留存,造成了区域性天然种质资源消失,无法发挥其独特的基因优势。
二、建立健全种子档案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种子档案管理体系
建议国家层面建立跨部门的良种管理统一监管平台。同时,打造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科学设计县市区一级种子管理平台架构,确保内容覆盖广泛、岗位责任明确、监管重点突出。依据该平台“云存储”能力,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地区产业禀赋,建立符合地区种子发展实际的“云上”种子档案库。管理平台内的种子档案内容,应包括主粮、杂粮、蔬菜、水果、畜牧畜禽等品种以及天然种质资源等,并根据地区主导产业突出归档重点。要进一步明确归档责任,种子公司、经销商有进行相关记录和档案留存的义务,并通过农业普查等方式进行充实完善,确保档案精准反映地区实际。要完善管理体制,县市区一级主管部门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当前种子生产、经营、种植等相关工作,定期形成本地区种子发展情况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地区各类种子实际种植、养殖情况等内容。要建立标准化种子档案室,进行各类种子档案的集中保存。要全面进行天然种质资源普查,及时形成记录材料归档管理,并根据地区实际,将具有保护价值的种子上交各级种子库保存。
(二)建立品种齐全的种子档案
种子档案大致分为品种管理、科研档案、种子生产档案、种子经营档案等类型。
品种管理和科研档案包括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性品质测试的数据,品种审定、登记、引种的资料文件和考察会议记录。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申请绿色通道自行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其他检测项目,也要建立完整的试验、检测档案。品种登记档案有明确的登记项目、内容要求。
种子生产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要定期审核种子生产条件,如隔离条件、有无检疫性病虫害、亲本来源及质量状况,并建档记载。种子可能一年生产多年销售,建档后必须妥善保管,保持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种子档案要与种子生产情况相匹配,严防漏管、漏档。在建立文书档案的同时,还要建立电子档案、进行备份保存。
种子经营档案方面,经营方要定期自查经营资质及贮藏加工、质量检验条件,记录各批次种子的质量状况和流向,在建立文书档案的同时,要建立电子档案备份。管理部门要严查种子数量、质量、品种是否与实际生产经营品种、数量相符,经营档案与标签规定相一致。对进口种子和分装种子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建立分装档案。
(三)建立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种子可追溯体系
要实施品种身份标识制度,进入销售的种子,标签上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等完整信息。凡销售的种子在包装袋上都印有二维码标识,农户购买种子时,种子经营门店用读码机读取二维码,信息就全部存储在电脑中,农户可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询所购种子的真假及种子生产与使用信息。种子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种子进行全程监管,一旦发生种子安全事件,能够快速、高效地追踪溯源,及时进行处置。同时,建立健全转基因种子跟踪管理系统,对转基因种子的种植面积、加工利用等进行全面跟踪,确保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