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路径

2022-10-08肖金叶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肖金叶

(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打造5G智慧博物馆,对内可以减轻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压力,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物资源的利用率;对外可以带给游客更加便捷的体验和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宣传职能。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既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突显博物馆公共服务价值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信息技术等措施,使得馆内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硬件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博物馆迈进了一大步。当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决定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逐渐成熟的5G 技术、AI 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也将逐渐融入到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成为下一步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藩篱

实体博物馆受到场馆空间、馆员数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每日接纳游客的数量有限。如果遇到了周末、节假日,游客数量激增,很多游客不得不排队等待入馆,严重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则可以打破实体博物馆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概念,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观赏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例如,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提供了“720°云VR 全景博物馆”服务,公众可以“云游”博物馆,一边欣赏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语言解说,仿佛置身博物馆现场。这样既可以满足自身游览博物馆、观赏珍贵文物和了解文物文化的需求,同时又避免了线下排队的麻烦,让公众获得了良好体验。同时,数字博物馆不存在开馆、闭馆的时间限制,只要公众有需要,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数字设备参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进一步点燃了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对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公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是大有帮助。

(二)增进双向交流互动

新时期博物馆要想提高竞争力,除了要继续做好馆内建设外,还应重视提升游客服务质量,通过优化游客的游览体验达到树立形象、积累口碑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可以在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的渠道。从博物馆角度来说,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游客进行精准画像,量身定制藏品专题展览,从而迎合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1];从游客角度来说,在双向互动交流中自己的反馈意见也能被博物馆及时接收,对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有积极帮助。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除了电子邮箱、公众信箱、网站留言板等互动渠道外,很多数字博物馆还推出了多种与公众互动的途径,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私信,微博官方账号的留言评论等。在激励公众参与互动过程中,让博物馆可以认识到自身在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不断的改进与优化中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实现文物资源共享

由于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和非可替代性的特点,因此多数情况下实体博物馆对于文物的态度是“重藏轻用”。这种情况下虽然保护了文物免受损坏,但是也削弱了文物本身的利用价值。相比之下,数字博物馆则能够基于共享共用的理念,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开放共享,让文物的价值得到了更好地体现[2]。例如,借助VR、AR 等技术,可以参照博物馆内的实体文物,创建虚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博物馆的门户网站等途径向公众开放。这样一来,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能通过互联网在线游览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建设数字博物馆也能增进馆际交流,让不同博物馆之间进行文物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变得更加容易。在此基础上无论是进行文物展览,还是支持文物研究,都是传统实体博物馆无法比拟的。从这一点来看,博物馆加快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也有其必要性。

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路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既是博物馆寻求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更好发挥博物馆公共服务价值,做好文物保护与宣传的必要举措。近年来,国内许多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地方博物馆提供了借鉴。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文物、利用新媒体为观众提供便捷服务、开发移动客户端展示博物馆特色文物等,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VR(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并且在很多博物馆得到了推广应用。它是在采集博物馆内部场景信息、文物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信息的整合构建三维仿真模型。游客穿戴VR 设备后,可以进入虚拟的博物馆模型中,身临其境地观看博物馆内的陈列展览,感受数字产品的魅力。另外,通过VR 技术还能将一些遭到破坏的,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消失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对于游客来说,虽然在现实中无法实地游览这些文物,但是在VR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将这些文物进行重现,并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文物的样貌和细节。例如,圆明园这座充满东方韵味的皇家园林,在遭遇英法联军纵火后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目前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利用VR、AR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上复原圆明园“万园之园”的盛景,游客穿戴VR 设备之后仿佛置身于圆明园中,感受这座园林的瑰丽和壮观[3]。融合了VR、AR 技术的全景数字博物馆,除了让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外,还能带给游客更多新奇的游览体验,尤其是对于儿童以及年轻的游客,将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依托新媒体平台为观众提供便捷服务

进入“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博物馆是单方面向游客提供文物讲解、参观咨询等服务,而游客则只能跟着讲解员,听他们讲述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文化。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极少,很多时候博物馆并不了解游客的喜好,游客也没有便捷的途径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大量涌现,其中用户基数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微信、微博、抖音等。对于博物馆来说,这些新媒体平台既可以作为展示珍贵文物的平台,同时又能作为与游客互动的重要渠道。博物馆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每日推送博物馆的文物信息,或者展示博物馆内部的陈列照片,以及上传最新开展的活动视频等。微博用户关注博物馆的官方账号后,如果该账号发布新的博文,会第一时间提醒用户,以便获取最新的资讯。同时,用户如果对博物馆工作有好的建议,也可以通过发送私信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运营人员可以将这些建议反馈给博物馆负责人,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近几年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工具,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向用户介绍博物馆文物,方便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各种珍贵文物,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培养用户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4]。微信公众平台也是现阶段技术比较成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在线服务模式,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创建微信小程序后,即可基于微信这一社交软件向用户提供服务。例如通过“购票约展”可以在线购买门票或者预约参观;通过“地图导览”可以获取博物馆为游客规划的多条游览路线,还可以从电子地图上查找附近的垃圾桶、公共厕所;使用“全景博物馆”功能,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漫游整个博物馆。

(三)开发移动客户端展示博物馆特色文物

在建设数字博物馆过程中,除了依托第三方新媒体开设官方账号进行文物宣传、提供相关服务外,博物馆也可以自己开发和运营移动客户端。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工作间隙拍摄馆内的实景图片或者是文物的高清照片,然后上传到博物馆APP 中。同时为每一幅文物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或者语音解说。这样一来,用户除了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文物图片外,还能通过点击放大图片的方式观察其纹理细节,或者是点击APP 上方的图标了解该文物的详细信息。如果用户对该文物比较感兴趣,还可以收藏或者分享给其他好友。利用移动客户端集中展示博物馆的特色文物,已经成为建设数字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很多省、市博物馆相继推出了自家的客户端,并且在博物馆客户端的建设、运营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家博物馆着手开发和推广运营移动客户端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从游客角度来说,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移动端APP 虽然都能获取博物馆的相关信息,但是博物馆APP 使用起来显然更加方便。当他们想要获取博物馆的资讯或者预约参观时,只需要点击一下手机上的博物馆APP,就可以满足需求。从功能上来看,这些博物馆APP除了展览和介绍文物外,还能为用户提供一些便捷的服务。例如预约参观时间,或者是观看博物馆出品的一些优秀视频,以及购买博物馆的一些文创产品等,这些实用性较强的小功能深受用户的喜爱[5]。

(四)利用官方网站开展博物馆文化宣传

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门户网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热门的博物院,其官方网站的日点击量通常在100 万次以上,在介绍博物馆最新新闻动态、展示博物馆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提供参观咨询、线上购票等一些便捷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网站作为展示博物馆工作动态与单位形象的窗口,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些博物馆虽然开设了门户网站,但是由于创新创造意识不强,网站内容缺乏新颖性,页面布局也比较单一,难以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因此,要利用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有利契机,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做好官方网站建设。例如,鉴于近几年来馆参观的游客中青少年的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了解文物信息的高涨需求,博物馆方面可以推出“青少年版”网站,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全新开发、独立运营[6]。青少年版网站上介绍文物信息时,可以采用符合青年喜好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网站设计和布局上,也要使用充满青春活力的元素,给人一种年轻、昂扬的感官印象。这样既可以发挥官方网站在文物文化宣传上的阵地作用,同时又能激发起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博物馆的官方网站除了作为重要的文物展示和文化宣传渠道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在线交流等方式,收集来馆游客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五)基于无线定位提供智能参观服务

近几年到馆参观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博物馆讲解员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与此同时,随着5G 技术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经实现了5G 网络的全覆盖。在这一背景下开发基于无线定位的智能参观服务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基础。采用最新的无线定位技术,可以精准获取定位装置的实时坐标。游客随身携带便携式智能参观服务设备中嵌入了定位装置,动态采集游客当前的位置信息,然后利用5G 网络将该信息传递给博物馆的后台控制系统。系统根据游客当前位置,自动播报该文物的相关信息。这样一来,即便是没有讲解员在一旁讲解,游客也能了解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既可以减轻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又能让游客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智能参观服务系统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处理游客的定位信息,规划出游客在博物馆内的游览路径。然后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哪些文物、哪些场景的游览人数较多,哪些文物、哪些场景的游览人数偏少。以此为依据优化博物馆的陈列布局。通过文物展柜的合理布局,一方面是能够让游客能够均匀分散,避免扎堆欣赏某一文物导致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待的情况;另一方面,又能让一些比较冷门的馆藏文物也有更高的曝光率,对提高文物资源的利用有积极帮助。

三、结语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展示馆藏文物,更重要的是面向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文物参观渠道,让人们能够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客户端等多种途径观赏文物,在感受文物魅力、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前沿科技的进一步发展,5G 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也会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当树立创新思维、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不断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在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走向深入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智慧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文化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