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俱乐部制高职院校素质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0-08楠,

关键词:俱乐部素质学院

叶 楠, 陈 安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显著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强。《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中指出:“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1]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艺术教育俱乐部制课程教学模式,普及艺术教育。在两年的实践期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实践中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学院艺术教育俱乐部制从调研、成立艺术教育俱乐部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到具体实施教学为样本,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历时2年。

(二)研究内容

学院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管理中心,成立艺术教育俱乐部,发展艺术教育俱乐部会员,选聘俱乐部指导教师,做好器材、场地等相关保障工作。构建规范的俱乐部教学体系,建立健全艺术俱乐部相关制度,规范俱乐部的运行和管理。

(三)研究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案例研究等。

利用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调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和论著;查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发布的相关文件资料。通过蓝墨云班课、问卷星等,共对音乐、美术设计、书法三大艺术俱乐部的38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7份,回收率为94%。

二、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新型教学活动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凭兴趣爱好自主加入俱乐部,自由选择课程、上课时间和教师,以学习能力和兴趣方向为主要选择依据,能较大程度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2]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审美素质、文化传承等,形成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在以学院为例的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实践中,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亟待改变

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大多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管理模式守旧,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特色无法完美展现等突出问题都亟待改变。

通过对改革前学院学生对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的满意度调研(见表1),可以看出,40.6%的学生对目前所设课程持不满意态度,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需求。

表1 改革前学院学生对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满意度

(二)师资队伍能力亟待提高

高素质的教师是艺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艺术教育俱乐部制的实施同样对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教师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个人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实践中暴露出的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和缺口较大,职称、年龄、专业领域等方面梯队建设不够健全,按教师专业构成设定课程结构的现象较严重,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建立

针对目前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发起调研(见表2)。

表2 改革前学院学生认为现有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表2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院现有的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原发性的喜爱以及自发性的探索追求,而且未能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爱好与需求量身打造的课程体系,自然很难调动起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

三、改革的尝试与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在学院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

1.以美育统筹课程改革

在整体的俱乐部制改革实践中,学院始终以美育为核心,对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规划与指导,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进行俱乐部课程的整体化设计,处处体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建立新俱乐部模式

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以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参考目标开展了项目调研,收集了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在学院试点书法艺术俱乐部后,及时总结优势和不足,调研学生对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的期望值(见表3、表4),系统分析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现状和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学院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表3 学生对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的期望度

表4 学生对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期望的侧重点

续表

从表3、表4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抱有较高的期望,尤其表现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符合时代潮流和增设课程等方面,都体现了学生希望能够选择并自主主导自己的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的需求。

此外,课题组成立了教学团队,及时对实施过程予以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正式出台各项管理办法、章程与方案,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整体建立了一套俱乐部制教学方案模式。

(二)具体实施情况

1.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确保上行下达

为保证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教务处、学生处、思政部、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艺术教育俱乐部管理中心于思政部,具体负责俱乐部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保障艺术教育俱乐部日常运行以及宣传、竞赛、培训等工作顺利推进。

2.实行会员分级制,学生参与教学

针对会员分级制的要求,调研学生具有相应艺术基础的情况(见表5)。

表5 学生的艺术基础情况

根据表5统计学院学生艺术基础占比,实行三级会员制,即初级会员、中级会员和高级会员,与课程阶段匹配。将刚入门的基础类学生认定为初级会员,待完成基础课程考核通过后,进入高级阶段学习则认定为中级会员,技能突出、在教师指导下能担任俱乐部辅导任务或参与竞赛、展演等的学生可认定为高级会员。在辅导课、活动课可直接由高级会员担任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展开帮学,开展舞台演出、艺术展览、文化观摩交流活动等。课程因材施教,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考核,极大地增强自主性。

3.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积极性

会员考核由各艺术教育俱乐部负责人制定考核标准,重点对会员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等进行综合评定;教师考核参照学校教师考核办法,主要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同行专家听课、教学督导部门检查等方面综合认定;艺术教育俱乐部考核主要从俱乐部实际运行状况、学生参加情况、指导老师工作成效等方面对各俱乐部进行年度考核,并结合竞赛、展演等形式汇报总结俱乐部的成果。

4.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培育具有丰富艺术文化素养和教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校园。

5.构建书法、美术、音乐三大俱乐部

对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教育俱乐部进行排名(见表6),结合学院自身条件、师资力量、基础投入侧重等安排,率先开设书法、音乐及美术设计俱乐部。

表6 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教育俱乐部排名

(1)书法俱乐部

将书法基础课程的开设与俱乐部的特色活动运行有效结合。以蓝墨云班课作为书法基础课程的建设平台,上传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授课,搜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拓展,教师在线点评学生书法作品、师生互动,使得线上线下教学互相补充促进;在学院凝墨潭书画协会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此课程选修优先对书法俱乐部会员开放;积极联系学院书法家,开展书法讲座、举办书法笔会活动;课程主讲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各类相关协会活动和书法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音乐俱乐部

梯队式建设成效显著,形成音乐基础欣赏→简谱视唱与记谱→合唱三级梯队建设,逐层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积极购置相应的乐器设备,充分发挥智慧教室、录播室的优势,结合学院学生社团聆音社、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平台展示俱乐部成果,并以竞赛、汇报展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美术设计俱乐部

培养方向分为绘画设计和电脑设计两个部分,结合美术鉴赏、平面艺术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专门配备了机房和绘画沙龙教室,力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技能竞赛、文艺展演等学院大型活动的标志设计中俱乐部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改革后的效果分析

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的跟踪调研,对同一批学生再次发放了调查问卷,学生对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7和图1。

表7 改革后学院学生对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满意度

通过表7和图1可以看到学生对相关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说明经过两年的改革,效果是清晰可见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带来了这些转变。

(一)学校方面

1.学校艺术教育设施建设完善

为了保障艺术教育俱乐部制的改革实施落到实处,学院树立全方位的育人观,尤其是美育教育,不断满足艺术教育俱乐部开展教学的要求,加大设备和场地的建设服务,音乐录播室、书法活动中心、绘画沙龙、舞蹈操房等相继投入使用,还与中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合作,搭建艺术类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这些艺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学校艺术教育基础投入的短板,为将来在校学生持续性开展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 改革前后学院学生对学院艺术素质类教育课程满意度对比图

2.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俱乐部制教学的深入开展,将基础课程教学、训练辅导活动、文化艺术展示以及竞赛等融为一体,校园里也随之增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演出、艺术展览、文化观摩交流活动等,形成了层级丰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这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正确引导和规范高职学生的艺术生活,使艺术教学与俱乐部制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

3.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在艺术教育俱乐部制课程的研究上,在如何将艺术教育更好地融入校园,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方面,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方案,为今后其他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教师方面

在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由主讲向主导转化,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更多地着眼于打造专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也同样能够激发教师教学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学生方面

1.学生积极性、参与度提升

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方案实施以后,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主动性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被充分调动。

同时,由于会员分级制度的合理实施,也不会出现学生由于基础差距较大而跟不上课程的局面,学生之间形成帮学效应,再加上合理的学分制度,使得中高级会员积极带动初级会员,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蓝墨云班课发布头脑风暴,调研学生对于艺术俱乐部的感受,结果显示95%以上的俱乐部成员表示这种艺术俱乐部的新模式非常喜欢,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且与技能竞赛紧密结合,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实际动手创作,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了解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等,受益匪浅。

2.学生艺术修养与整体素质提升

通过两年的课程实践,学生们在俱乐部制的学习中初步掌握了一项艺术技能,提升了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普及了艺术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提高了艺术的鉴赏能力;并通过更多的实践参与渠道,使学生能够以更大的格局、眼光去发展、拓宽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兴趣与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与展望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探究,得出结论:学院的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方案与实践经验,符合当前的艺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充分展现了高职学生的艺术个性与艺术潜能,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值得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普及;同时,在经验成熟后,应尝试进一步开设更多符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更具有针对性的俱乐部课程,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增进其人文素质水平,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也同时为国家培养更优质的全方位人才。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国也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次教学改革尝试也进一步佐证,以艺术教育俱乐部制为代表的素质类课程改革,可以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习风气,总体上促进个人和社会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俱乐部素质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院掠影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