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羞怯与自我损耗: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2-10-08徐碧波李娇娇
许 娜,徐碧波,李娇娇,陈 梅
(1.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2.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湖北 武汉 430062)
自我控制资源模型[1]指出,个体的自我控制是有限资源,当其消耗有限的资源后,会产生自我控制能量的损耗,即自我损耗[2-3].在自我损耗状态下,大学生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消极情绪[4-5]、偏差行为[6-7],给自身和学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大学生自我损耗的影响机制.
1 研究假设的提出
1.1 羞怯与自我损耗
根据自我控制资源模型观点,如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个体的自身资源容易被耗尽,进而出现自我损耗现象.羞怯作为个体重要的人格特质,常常表现为低自尊、敏感和恐惧他人等消极特征[8].具有羞怯特质的个体往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身资源容易被耗尽,出现自我损耗现象.实证研究也发现,个体羞怯水平越高,其自我控制能力越差[9-10],越容易出现自我损耗.研究指出,个体长期在歧视和贬低的环境中,会产生心理疲劳甚至能量枯竭,使其没有充足能量调控自身的行为,进而产生自我损耗[1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羞怯与自我损耗显著正相关.
1.2 消极应对方式与羞怯、自我损耗
虽然个体羞怯可以影响自我损耗,但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认为,应对方式常介于压力与消极后果之间[12].既往研究也证实,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消极后果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13-14].消极应对方式是指个体更倾向于采取逃避、否认、幻想等方式来应对压力的一种认知风格[15].因此,羞怯个体面临压力时,可能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自我损耗.一方面,研究证实,羞怯对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较大[16],羞怯水平高的个体遇到困难情境时通常会害羞、胆怯,倾向于采用回避、退缩的消极应对方式,形成负面的情绪困扰.另一方面,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会回避问题,导致问题无法解决,产生较大的压力,自我控制能力下降[9],出现自我损耗现象.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消极应对方式在羞怯与自我损耗之间起中介作用.
1.3 错失恐惧与羞怯、自我损耗
错失恐惧,也称错失焦虑,是指个体担心错过他人的新奇经历或其他信息而产生的一种弥漫性的焦虑[17].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当个体有限的资源被消耗后,容易出现自我损耗[2].错失恐惧是个体自我调节受阻的一种表现,当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时,会消耗其有限资源,产生自我损耗.根据错失恐惧整合模型,个体人格特质是错失恐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羞怯会导致个体错失恐惧的产生[18].羞怯者渴望社会支持,但又害怕遭到他人拒绝,容易处于一种消极态度与矛盾心理中,从而过度消耗自身有限资源[19].相关研究证实,羞怯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很敏感,更容易激发对未知信息的恐惧和不安,从而导致错失恐惧的发生[20-21].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错失恐惧在羞怯与自我损耗间发挥中介作用.
1.4 消极应对方式与错失恐惧
前人研究发现,个体若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来面对社交情境中的压力,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22],错失恐惧作为社交情境中的弥漫性焦虑状态[17,23],也会受到个体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此,研究推测个体消极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错失恐惧水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在羞怯与自我损耗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具体假设模型见图1.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4所高校1 188名大学生,删除无效作答,回收有效问卷1 117份(94.02%).其中,男生315人,女生802人;四年级39人,三年级155人,二年级218人,一年级705人;独生子女227人,非独生子女890人.
2.2 研究工具
2.2.1 羞怯量表
采用向碧华等[24]修订的中文版羞怯量表来测量个体的羞怯水平.该量表共13个题目,采用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计分,分数越高代表羞怯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该量表由解亚宁[25]编制,共20个条目,由积极行动应对和消极回避应对2个维度组成,本研究采用第13条目—第20条目组成的消极应对方式维度进行测量,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
2.2.3 错失恐惧量表
该量表由Przybylski等[17]编制,适合国内大学生[26].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计分,分数越高表明错失恐惧程度越重.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2.2.4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
采用王利刚等[27]修订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测量被试的自我损耗程度.量表共16个项目,采用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损耗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未旋转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0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1个因子的总变异量为19.45%(低于临界值40%),表示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羞怯、错失恐惧、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损耗4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羞怯、错失恐惧、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损耗4个变量间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
表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3.3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Hayes中介效应检验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具体应用SPSS宏程序的Model 6,在抽样5 000次和控制性别、年级、独生状况的条件下,检验消极应对方式、错失恐惧在羞怯、自我损耗之间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表明,羞怯显著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β=0.121,P<0.01)和错失恐惧(β=0.179,P<0.01).所有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后,羞怯对自我损耗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74,P<0.01),消极应对方式(β=0.186,P<0.01)和错失恐惧(β=0.177,P<0.01)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损耗.见表2.
表2 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Tab.2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fear of missing out
中介效应表明,羞怯对自我损耗的总效应为0.433,错失恐惧和消极应对方式在羞怯与自我损耗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通过3条路径产生影响:第1条路径通过羞怯→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损耗产生间接效应;第2条路径通过羞怯→错失恐惧→自我损耗产生间接效应;第3条路径通过羞怯→消极应对方式→错失恐惧→自我损耗产生间接效应.3条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示3条间接路径效应均显著.见表3.
表3 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分析Tab.3 Bootstrap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4 讨论
4.1 羞怯与自我损耗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羞怯与自我损耗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1,与韩磊等[16]研究结论一致.在社交环境中,羞怯水平高的个体经常会体验到不舒服的感受,在行为上通常表现为抑制或回避[28].同时,羞怯个体有正常社交的需求,他们努力调整自己,抑制不适应行为出现,造成其消耗很多的自我控制资源,从而导致自我损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筛查羞怯水平高的学生,引导其建立良性的互动模式,减少羞怯特质对个体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探究羞怯与自我损耗的关系,并说明了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16]一致,羞怯可以正向预测自我损耗.
首先,研究结果显示羞怯通过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损耗,验证了假设2.本研究发现,个体羞怯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与前人研究结论[29-30]一致.因为缺乏安全感,羞怯个体在社交情境中对心理风险有强烈的预感,当面临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退缩、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来面对问题[31],在此过程中容易消耗有限的心理资源来应对压力,出现自我损耗现象.
其次,研究发现错失恐惧是羞怯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另一个中介变量,验证了假设3.本研究发现,羞怯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32],羞怯个体具有内向、敏感和社会退缩等特征,这种人格特质会降低其自我调节能力,引发强烈的错失恐惧.错失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弥漫性焦虑[23],个体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情绪,会消耗过多的控制资源投入到情绪调节中,出现自我损耗现象[33].
最后,在探究羞怯与自我损耗之间的作用机制时,本研究还发现了由消极应对方式到错失恐惧构成的链式中介这一条重要路径.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与孔昊等[34]研究结论一致.社交情境中,个体如果采取逃避、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本身会带来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即错失恐惧.总体上,羞怯水平高的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因其敏感、逃避的人格特点,会偏爱使用回避、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担心错过与他人互动的机会,诱发高水平错失恐惧.而错失恐惧本身是一种自我调控受阻的表现,会过分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出现自我损耗现象.
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问卷研究,未来研究可采用追踪研究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发现,羞怯通过相继提高消极应对方式、错失恐惧两种风险因素来增加大学生自我损耗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积极品质对自我损耗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大学生自我损耗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由于羞怯大学生更容易导致自我损耗,而自我损耗与抑郁、攻击、成瘾等不良行为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应关注羞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对于羞怯水平较高的学生,教育者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会积极应对技巧,减少消极应对方式;同时,要鼓励羞怯个体多参加一些活动,增加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机会,降低错失恐惧水平;最后,可以提高羞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来应对困难情景,预防羞怯个体出现更多的自我损耗,降低问题行为产生的概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