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口义齿实验室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与思考*

2022-10-08朱陈元唐天弘马佳音孙健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印模流程临床

朱陈元 唐天弘 马佳音 孙健

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求本科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1]。全口义齿的实验课程内容复杂,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基于临床的印模、颌位记录、排人工牙等多个操作流程,每个操作步骤环环相扣,学生需要弄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加强理解,才能实现为临床实践夯实基础的教学意义,是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公认的难点[2]。

本文拟以学生的视角来探究目前全口义齿实验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旨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为提高教学质量积累经验,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1.调查内容与对象

1.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三个层面设计问卷,第一层面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层面是以学生为视角明确实验课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此部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无牙颌印模、灌注全口义齿石膏模型、制作堤、全口义齿颌位记录、排人工牙、雕刻蜡型等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带教老师通过在课程中观察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设计选项,调查对象以多选题的方式回答;第三层面是以授课方式的角度调查学生的满意程度。

1.2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2018级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四本科生,通过发布问卷二维码的形式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共收集55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利用Excel录入留档,并进行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实践是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标准,而专业理论知识也是实践不可或缺的基础。本实验课程中,带教老师均在学生操作前安排重点理论知识的复习,随后边示教边讲解。统计调查问卷收集到的信息,结果显示(表1)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实验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教,其中65.45%的学生能理解大部分的示教内容,21.82%的学生能完全理解,这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基础。2.2学生在实验课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表1 实验课理论知识讲解和示教的理解程度

2.2 .1 无牙颌印模和灌注石膏模型 无牙颌印模的准确性和石膏模型的完整度,是制作全口义齿的起始流程,这决定了全口义齿最终的基托范围并对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有着重要影响。此流程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详见表2。在无牙颌印模时,74.55%的学生反馈印模膏操作困难,63.64%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印模的边缘,18.18%的学生在选择托盘时忽略了托盘大小是否合适。这些都会影响实践操作的顺利完成。灌注石膏模型时,23.64%的学生认为石膏操作时间过短,34.55%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石膏模型边缘不到位,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石膏模型底座进行了二次加厚。通过对结果进行梳理,主要总结为理论知识的加强(判断托盘大小、判断印模边缘等)、材料性能的熟悉(印模膏、石膏、藻酸盐等材料)和操作的规范化(模型边缘与厚度、模型修整、气泡等)等问题。

表2 无牙颌印模及灌注全口义齿石膏模型存在的问题(多选)

表3 制作堤及位记录时存在的问题(多选)

表3 制作堤及位记录时存在的问题(多选)

制作堤颌位记录选项画模型标志线判断基托边缘无法掌握堤的厚度和宽度无法获得稳定明确的平面不理解标志线对堤制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准确确定平面不理解垂直距离在颌位记录中的作用对面弓的使用不理解上架流程还不清楚比例images/BZ_43_1442_2298_1886_2335.png18.18%(10/55)images/BZ_43_1442_2349_1886_2387.png23.64%(13/55)images/BZ_43_1442_2401_1886_2439.png61.82%(34/55)images/BZ_43_1442_2453_1886_2490.png63.64%(35/55)images/BZ_43_1474_2504_1902_2542.png3.64%(2/55)images/BZ_43_1442_2556_1886_2594.png56.36%(31/55)images/BZ_43_1459_2608_1902_2645.png9.09%(5/55)images/BZ_43_1459_2659_1902_2697.png7.27%(4/55)images/BZ_43_1459_2711_1902_2749.png5.45%(3/55)

2.2 .3 排人工牙及雕刻蜡型 排好人工牙获得稳定的平衡并完成蜡型雕刻,是全口义齿发挥咬合功能获得固位与稳定的前提。此流程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详见表4。52.73%的学生在排牙时发现后牙排牙咬合差,64.45%排牙操作时间不足。47.27%的学生无法掌握牙根形态的雕刻,25.45%的学生在牙龈形态的雕刻中存在问题,25.45%的学生在基托及边缘封蜡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结果进行梳理,主要总结为课时安排(时间不足)、基础操作技能欠缺(排牙、雕刻蜡型)等问题。

表4 排人工牙及雕刻蜡型时存在的问题(多选)

2.3 授课方式对实验操作的帮助 除了常规的示教和实时指导,课程中引入了多媒体视频的授课方式,提前录制好规范化的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视频,学生可以在课程中随时观看操作细节,自我检查和纠正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视频播放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有且有较多帮助,详见表5。

表5 视频播放对实验操作的帮助

3.提高全口义齿实验室教学质量的启示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学科,理论课和实验课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其中,全口义齿的教学更是如此。我院此章节教学大纲安排理论课授课17学时,实验室课程40学时,实验室学时占据全部章节学时的2/3以上,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对该章节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穿插进行,基于全口义齿繁杂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课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如果对理论理解不透彻,就会影响实验过程的顺利完成,也会造成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理解该操作的目的、原理以及在临床中的实际用处。通过课后及时的问题反馈,笔者归纳总结,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剖析深层问题,并探究其解决方案,在此次教学任务中应当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和对全口义齿教学中的建议:

(1)多种授课模式的灵活运用 在不同的实验流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安排[3]。首先,建议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理论课的讲授。在理论课讲授时即结合患者或模具讲解,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依托教具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判断托盘大小、判断印模的边缘、判断牙槽嵴顶位置等问题,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就让学生有视觉上直观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其次,建议强调实验操作步骤的临床意义。穿插解释实验室操作步骤与临床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的相关性,例如确定平面及唇侧丰满度,在仿真头模上可能无法直观的感受其临床意义,通过与临床图片或视频的结合,强调每一个步骤的临床意义。此外,建议引入规范化的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授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视频播放能对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操作课有帮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掌握细节,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4],也可以帮助疫情下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教具的改进与研发 我院具备先进的口腔仿真头模教学实验室,并配备成品牙列缺失的上下颌模型,能模拟临床患者的无牙颌患者口腔环境。然而,笔者在实验带教过程中,认为仿真模型欠缺“肌功能修整”功能,然而这一步操作是临床取模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如果能研发具备肌功能修整功能的仿真头模,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印模边缘位置。此外,仿真头模应配备完整的鼻翼及口唇面部软组织形态,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口角线及鼻翼耳屏线,这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确定平面的位置。有院校采用招募无牙颌志愿者[5],实施以临床为导向的全口义齿教学,获得了不错的教学反响。采用患者志愿者的方式也是措施之一。

在排人工牙的课程,一方面应延长该部分内容的学时,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技师作为助教,辅助教学工作。在临床,排牙是技师的工作,但是临床医生也应着重掌握排牙的基本原则,获得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使全口义齿建立平衡的临床意义重大。技师在蜡型雕刻和排人工牙上具备丰富的经验,从技师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临床医生的一些盲点。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医技沟通也尤为重要,在实验室加入技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加强学生对医技关系的理解。

猜你喜欢

印模流程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预成刚性连接杆用于无牙颌种植即刻印模制取的应用评价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硅橡胶一步法印模与两步法印模的临床应用比较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中的合理化建议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