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分析
2022-10-08郑涛
郑 涛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川崎病是急性发热疾病,主要病变特征为全身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充血等,主要发病人群为5 岁以下儿童。该病严重时可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引起冠脉瘤、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变,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目前针对该病常采用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川崎病所致临床症状,降低冠脉损伤及心血管病变发生风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及胃肠道不适[2]。有研究认为,中医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时间,且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3]。本研究针对两种小儿川崎病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①持续发热>5 d;②多形性红斑、皮疹;③双眼结膜充血。(2)已获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未入选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者。(2)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5 g/50 mL,国药准字S19994004)10 h 持续静脉滴注,2 g/次,1 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 mg×30 s,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初始剂量为50 mg/kg,3 次/d,退烧后5 mg/kg,1 次/d。观察组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基础上,再给予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方剂包括生石膏25 g,玄参、赤芍、栀子、知母、连翘、淡竹均为10 g,生地黄、牡丹皮、甘草、桔梗均为6 g,水牛角、黄岑均为3 g,川黄连2 g,水煎至150 mL,1 剂/d。<3 岁患儿,50-100 mL/次,3 次/d;<6 岁,150 mL/次,3 次/d。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积分。采用《中医症状及证候的量化方法探讨》[4]诊断标准,包括发热、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变化、皮疹、四肢变化、淋巴结肿大6 项进行评分,无症状: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分。
(2)实验室指标。嘱咐患儿及家属前1 d 晚上12 点开始空腹,于次日清晨8 点抽取静脉血,分2份。其中1 份以离心机300 r/min 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另外1 份采用山东博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球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血小板计数(PLT)水平。
(3)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超声心电图、实验室指标进行评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冠脉血管正常;有效: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实验室指标得到部分改善,冠脉扩张未加重;无效:症状仍未得到改善或再次出现,冠脉扩张加重。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s 表示,以t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患儿男50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3.36±1.14)岁,平均病程(7.23±2.08)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症状发热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变化皮疹四肢变化淋巴结肿大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3)4.84±0.61 1.32±0.52*4.04±0.52 1.23±0.36*4.81±0.46 1.43±0.47*3.90±0.31 1.05±0.32*3.83±0.32 1.02±0.13*4.31±0.56 1.17±0.15*对照组(n=43)4.89±0.57 2.86±0.37*4.11±0.35 2.94±0.84*4.77±0.61 3.21±0.76*4.03±0.44 2.59±0.66*3.92±0.45 2.48±0.42*4.25±0.42 2.72±0.23*t 值0.393 15.823 0.732 12.270 0.343 13.062 0.584 13.768 1.069 21.776 0.562 31.075 P 值0.696 0.000 0.466 0.000 0.732 0.000 0.117 0.000 0.288 0.000 0.576 0.000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PCT、CRP、WBC、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试验指标比较(±s,分)
表3 两组试验指标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指标NT-proBNP(pg/mL)PCT(ng/mL)CRP(mg/mL)WBC(×109/L)NE(%)PLT(×109/L)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3)260.34±35.27 141.26±26.21*3.39±0.42 0.26±0.06*62.68±7.26 9.75±1.20*16.43±6.52 9.36±5.03*68.32±14.35 44.28±11.42*356.14±101.55 271.34±94.46*对照组(n=43)259.53±36.14 202.68±30.56*3.40±0.38 1.86±0.35*63.07±7.42 16.34±2.16*16.38±6.27 13.37±5.22*67.85±14.51 54.86±14.13*355.36±101.78 210.58±92.27*t 值0.105 10.004 0.116 29.546 0.246 17.489 0.036 3.627 0.151 3.819 0.036 3.017 P 值0.916 0.000 0.908 0.000 0.806 0.000 0.971 0.000 0.880 0.000 0.972 0.00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 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小儿川崎病中医上归“温病”范畴,临床主要以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多见[5]。气营两燔证主要病理机制为患儿外感温热邪毒,毒邪化热入里,热毒停留于肌肉、关节、静脉等,或累及心脏、肝肾,从而引发病变。根据此病理机制宜选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法[6-7]。
黄连解毒汤具有解毒泻火功效,主治热毒证;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功效,对气分热盛证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将黄连解毒汤与白虎汤合用,并采用加减法,方剂中生石膏可清热泻火、止渴除烦,从而祛除胃热;玄参、知母可清阳明热、清热生津;黄连、黄岑、栀子均可清泻三焦之火;连翘、竹叶可使热毒宣发;赤芍、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联合使用可有解毒凉血功效,清除热毒;桔梗可宣发肺气,引药上行;甘草可起调和作用。全部药材共用时主要作用为解毒凉血、清热养阴[8-9]。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恢复。
CRP 在机体发生感染时高表达,尤其患儿体温升高时CRP 水平可随之变化,是诊断小儿川崎病的重要依据;NT-proBNP 由心室分泌并释放入血液,可明显反映心肌受损程度;PCT、WBC、NE 在细菌感染急性期可迅速升高。血小板是细胞急性期的一种反应物,当血管出现炎症并使免疫性血管损伤时,血小板过多暴露后聚集产生血小板生长因子,从而导致血小板逐渐增多;另一方面,血小板与免疫复合物共同作用可促进活性物质释放发生血管炎,导致炎性反应,加重冠状动脉损伤,因此PLT 对小儿川崎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PCT、CRP、WBC、N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凋亡,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对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从而降低冠脉及血管受损程度。经现代药理作用中,玄参可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扩张冠脉等;知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连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硬化,其中的黄连碱等成分可抗炎、解热;黄岑可抗炎、解热、增强身体免疫力等;栀子可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等;生地黄中的梓醇成分可抗炎并保护心脏[12]。
综上所述,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